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2016-06-06 08:58杨彩卿黄晨晖
现代交际 2016年2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践实训教学职业能力

杨彩卿 黄晨晖

[摘要]如何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本文以实训教学体系为例,阐述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践相关内容。

[关键词]职业能力 实训教学 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83-02

高职实训教学改革正在经历着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并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体现其育人特色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活动的多种能力的集合。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其中知识能力是指具有本专业的知识结构、技术运用、市场运作、策划创意能力等;方法能力是指具有自我拓展、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社会能力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良好职业道德、善于沟通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基本体系

根据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通过与企业或行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构建基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职业能力立体化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1.实训教学目标。专业实训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培养目标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和企业的通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技能—顶岗—就业” 校企融合的教学目标评价体系。

2.实训教学内容。由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校应根据学生特点,以就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在校创设准企业学习情境,形成以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实训教学内容评价体系。

3.实训教学运行。学校应和企业共同设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营造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教学实训环境,力求做到实训环境企业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准员工的职责。并把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做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层递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实训教学考核。学校应根据专业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二、实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基本原则

(一)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

评价指标应围绕实训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原则,实训教学目标与工作岗位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二)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应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实训教学的诸多细节,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精、求少,以够用为主,更多地结合丰富多彩的实用案例,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实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体系的原则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三)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

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内涵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便于落实到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能用数量确定等级的就用定量的方法评定,不易用数量确定等级的就给出定性的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是看哪种方法更有利于评价的可操作性。

(四)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应重视过程评价原则

过程评价是职业院校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重要方式,也是职业教育尊重学生学情特点的基本要素,过程评价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技能成长过程。

三、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实训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训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练就学生技能的重要载体,其目的就是针对学生岗位实现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技能训练。通过设计工作学习情景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让学生扮演企业或行业的准职业人,体验职业角色的行为要求,促使他们主动发现不足,增强综合职业能力观念。

(二)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

实训教学训练项目要与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相结合,紧密联系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丰富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说教转变成生动的案例,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训教学内容是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精髓。

(三)落实实训教学情景的真实性

实训环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实训教学环境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专业教师、情景氛围等。充分体现实训室仿真的工作氛围,同时要积极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把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现在典型的工作任务中。

(四)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实训教学的过程组织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走进企业,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相关企业进行岗位体验和实践,从中汲取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及企业文化精髓。由于要到真实的生产现场,学生不可能完全集中在一起完成同一个工作任务,因此实训教学往往要由企业人员指导,教师只进行抽查与巡视,组织管理工作的需要应根据岗位及环境适当而改变,加强对过程的组织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保证。

(五)实训教学的效果

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的评价,还应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在新的模式下,不但要重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重视企业人员对学生的评价,这是因为企业人员更能参照岗位要求和产品标准进行评价。实训教学实施的效果应体现为产品或作品上,当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去企业参与工作的项目也是不同的,产生的效果(产品或作品)差异往往也会很大,但总体上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加以体现,并注重相对评价和过程评价。

四、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

(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创设职业环境

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认真”二字就成了做好每项工作的保证。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和要求,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创设职业环境形成企业文化氛围,是学生克服困难,投入技能训练的根基。为保障学生能做好每一项工作,教师在设计工作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岗位,让学生懂得任何工作或任务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实施起来应当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

(二)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在平时学习和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它既能把企业的资源及发展理念带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又能使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在企业互动中,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企业标准真谛。实训教学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校企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老师根据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工作项目,将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在具体项目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并且使其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诸方面得到切实提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双师”结构团队

学校如何培养出德能双修的人才?一方面需要学校引入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承担实训课程;另一方面则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建设自己的双师结构和教师团队。学校应出台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的相关措施,并将其作为考核专业能力的必备条件,这样也促使学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局面,夯实学校发展的实力,使学校立于职业教育的不败之地。

五、结语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艰难的实践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的实训教学目标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在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其实训教学的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促进学习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顺利就业的有效之路。

【参考文献】

[1]曾旭华,李福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2).

[2]施锡栋,匡奕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05).

[3]贺江平.诚信就业——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践实训教学职业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研学任务的设计与实践探析
大学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设计及实践
中专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