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的荒诞性研究

2016-06-08 03:10肖凌陈汤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反抗徒劳

肖凌 陈汤龙

摘 要:《乡村医生》是一部带有强烈的荒诞性色彩的作品。该作品通过主人公一次离奇的出诊经历,将人在面临困境难以抉择时的感受化为种种怪异、不合逻辑的情节,人物的每一次选择都有其明确的目的,然而这个荒诞的世界似乎总是在控制着一切,每一次抉择的结果都揭示着人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掌控。主人公在梦魇般的荒诞世界中绝望地生存的过程,正是卡夫卡想要揭示的梦境背后的真实困境。在理想与现实的悖谬中,人为了生存,就必须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抗争,然而世界如此强大,人所做的一切努力、挣扎、反抗都只是徒劳。

关键词:荒诞性 反抗 徒劳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2B057)研究成果

《乡村医生》是卡夫卡的晚年名作,也是他极为珍视的作品之一。卡夫卡曾在日记中提到“我仍能从像《乡村医生》这类作品中感到稍纵即逝的满足,前提是我仍能写出此类作品(这是非常不可能的)。但只有我能将世界提升到纯净、真实和不可改变之中,我才会感到幸福”。由此可以看出,《乡村医生》是卡夫卡的文学生命中的独特存在。

一、抉择的荒诞性

在《乡村医生》中,人物的每一次抉择都有其明确的目的,然而这个荒诞的世界似乎总是在控制着一切,每一次抉择的结果都揭示着人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掌控。

在小说中,主人公作为这个乡村里唯一的医生,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仰,为了治病救人风雨无阻,甚至为了病人,不惜将女仆罗莎置于危险之中。然而,做出如此牺牲的医生,病人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却是:“大夫,让我死吧”,这一刻医生的负罪感油然而生,他想到在神灵都来帮忙的情况下,送来了马,甚至“多余的马夫”,病人一心求死,而罗莎却被牺牲。面对急切的病人一家:“父亲闻着手里的那杯朗姆酒,母亲含着泪咬着嘴唇,姐姐摇晃着一块沾满血迹的毛巾”,医生不得不本着职业道德再次医治病人,这又剥夺了病人自由选择生死的权利,医生替病人选择了求生,却无力治疗男孩的不治之症。在这里,卡夫卡用荒诞的情节描述了人在选择面前所处的生存困境,通过生与死的对比,实质上是揭示了人生信仰与生存价值的冲突。

《乡村医生》中,这种因抉择而产生的荒诞感均来自卡夫卡自己的人生体验,他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他的家庭、婚姻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写作与生存之间,卡夫卡选择了后者,但这并非他所愿,于是他只能把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和时间用于他钟爱的写作。抉择是荒诞的,因为抉择的背后承担着太多的外界因素,抉择的结果又影响着周围的一切,它给卡夫卡带来的是无尽的孤独感,以至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现在,我在自己的家庭里,在那些最亲近、最充满爱抚的人们中间,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在现实世界中体验到的这种强烈的孤独感和陌生感,恰恰成就了卡夫卡的写作。对于卡夫卡来说,“写作有一种奇怪的、神秘的、也许是危险的、也许是解脱的慰藉:从杀人犯的行列中跳出,观察事实。”正是这种局外人的视角才能将这种荒诞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生存的荒诞性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与弗洛伊德学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卡夫卡将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提出的“潜意识”应用到文学创作上,文学化为梦幻的方式进行写作,这也是卡夫卡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应用了梦幻的方式,如“《判决》是一个夜晚的魔影”,“《司炉》是对一个梦的回忆”等等。《乡村医生》叙述的就是主人公的一次如同梦魇的出诊经历。虽然小说梦境般的碎片式情节不合逻辑,但是它传达的人的感受却是真实的,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的。真实的感受支撑着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小说对逻辑的打破、理性的抛弃让这个故事变得绝对不可能,从而将真实变成了荒诞。主人公在荒诞世界中绝望地生存的过程,正是卡夫卡想要揭示的梦境背后的真实困境。

(一)梦魇的生存困境

如同医生对于转眼间就到达病人家的迷惑不解,卡夫卡以一些碎片式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了医生一次错乱的、离奇的出诊,小说的故事情节就像由一些大大小小的梦的碎片拼接而成,看似凌乱,却完整地叙述了人在梦境中的种种感受。

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将表现主义者思想的自由驰骋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乡村医生》中,卡夫卡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一些不符合时空原则的情节拼接在一起:医生处境狼狈,突然从猪圈里爬出来的两匹高头大马;一瞬间到达病人家,“仿佛出了我的家门就是病人家的门”;医生赤裸着身体逃亡,而来时转瞬即至的马却像老头子似的慢慢悠悠不听使唤等等。卡夫卡将这一系列不合常理的情节拼凑在一起,打破了人的生存的理性逻辑,从而使主人公充满了不安与恐惧,使小说充满了孤独感与陌生感,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了梦境化了的荒诞感受。

(二)真实的生存困境

尽管《乡村医生》给人的感觉就像进入了一场醒不过来的梦魇,小说中充斥着恐惧、不安、孤独、陌生,但卡夫卡所表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揭示的是现代人的真实困境。上文中提到,《乡村医生》以一句“我当时处境非常尴尬”开头,突然地将主人公扔进困境之中,不加任何背景描述,医生努力挣扎,最终也是徒劳,虽然看似是医生的一场梦魇,但它却揭示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医生这一职业作为社会上高尚的存在,在小说中却被无情地嘲讽,医生本着职业道德,风雨无阻,兢兢业业地履行他的职责,然而人们在受到医生帮助后还“要求医生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医生最后也无能为力,只能听任人们剥去他的衣服,被抬到病人的床上,等待死亡。在这一过程当中,恐惧感与孤独感始终伴随着医生,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信仰”,世界开始崩塌,医生却还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世界崩塌后显露出的真实才是最可怕的;恐惧感与孤独感也提醒着医生,想要摆脱面临的困境,只有与恐惧与孤独为伴。在荒诞世界里,人的恐惧、孤独等感受是其唯一的生存资本,人惧怕这些感受,同时又一刻也离不开这孤独与恐惧的陪伴,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在于:人在这个非理性、不合逻辑的世界上,脆弱不堪,无能为力,身不由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无论多么费尽心思的挣扎,仍旧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走向灭亡。《乡村医生》中就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这样一个传统价值观崩溃的时代,小资产者的职业理想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时代终将幻灭,现代人在失去信仰、精神崩溃的情况下,做什么都是徒劳无用的,最终的结局必然也是荒诞的。

三、抗争的荒诞性

卡夫卡曾说:“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紧贴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这句话正道出了《乡村医生》中的荒诞主题: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实质是对人的生存的终极谬误的永恒抗争。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所造成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面对选择的无可奈何,身处困境的无力挣扎,恐惧、孤独的不可忍受都是现实世界中的一根根绳索,人存在于世界上就不得不历经这些“真正的道路”。小说最大的荒诞在于,人永远是在用挣扎的痛苦来慢慢探索世界和人生,探索的结果却总是以失败告终,那么抗争就变成了人的生存的终极谬误,面对世界的强大,人所做的一切努力、挣扎、反抗都是徒劳。

(一)抗争意识的体现

卡夫卡在《乡村医生》中所要传达的是,人生的意义在于永恒挣扎的过程,而不是表面上的悲观和绝望,不是最后无法预知的结局。小说中的抗争意识一方面体现在主人公对自身人格价值的维护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把握上。《乡村医生》中,主人公为摆脱困境做出努力,但无意义的挣扎却表现出了医生的抗争意识。医生的悲剧命运表现为明明知道结局是悲剧的、荒诞的,但仍然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即使拼命挣扎,到头来也只是徒劳。现代人的生存悲剧在于人常常陷入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中,为了追求自己的价值或者真理,他们常常会不计后果,不到最后绝不罢休。乡村医生是一个典型悲剧的存在,其实当医生在面临该不该撇下女仆去救病人时,完全可以以找不到马车为借口不去病人家,这样就避免了女仆的悲剧以及医生自身的悲剧,在医生第一次检查病人无碍时,医生完全可以不用再确认第二次,这样也就避免了医生的悲剧命运。然而他没有,他选择在“医生”这一职业上尽职尽责,“医生”这一职业是他一生的追求,是不变的人生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即使奉献一生也无怨无悔。因此乡村医生的抗争就体现在他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把握上,对于医生来说,生命的存在价值就是治病救人,小说中虽未提及医生的姓名,但对于把“医生”这一职业当成是生命终极意义的主人公来说,他的名字就叫“医生”。

(二)抗争结果的徒劳

在《乡村医生》中,折射出了在如此荒诞的生存困境,在这种无法掌控的悲剧命运的操作下,人类永恒不息的抗争精神,卡夫卡借用“非尘世的马”表现了人类悖谬的荒诞感。卡夫卡通过运用悖谬的手法,以“非尘世的马”作为矛盾体,赋予了作品似梦非梦,似真非真的荒诞色彩。“悖谬,即以个体事物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或互相抵消。这本是一个哲学概念,但它始终贯穿在卡夫卡的思想、生活与行为之中。同时,他把它变为美学,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几乎所有卡夫卡作品中的主人公都生活在这样一种无法解释、身不由己的悖谬境地中,他们都有一个准确的目标,但无论怎样挖空心思、费劲心血也终究到达不了,人在无法解释的终极谬误中永恒不息地无谓抗争,使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正如《乡村医生》中坐在马车上的医生,内心想要回去救女仆的急迫与无法加快速度的无措构成一幅看似静止,实质确是永恒进行的画面,医生将永恒不息地与这个荒诞的世界做着无意义的对抗。卡夫卡仅用数百字向我们传达了:在强大的荒诞世界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无力,总有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在控制着世界,人在这样强大的力量面前的一切努力、挣扎、反抗,都是徒劳,并且必然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孤独无助地体验着人生的荒诞。

参考文献

[1] 弗兰茨·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8.

[2] 叶廷芳.卡夫卡及其他——叶廷芳德语文学散论[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1.

[3] 残雪.灵魂的城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猜你喜欢
反抗徒劳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水流声
浅析《亚细亚孤儿》中的孤儿形象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压抑与反抗
精神与苦闷
谁的江南
隧道
疯癫女人的反抗
宁静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