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资源配置应追求帕累托最优

2016-06-13 07:21张建军�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读本网络资源李白

张建军�オ�

[摘要]语文资源丰富多彩,合理配置语文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探讨必修文本内资源的配置以及与《课外读本》和网络资源的配置问题,以不断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11

“帕累托最佳配置” 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资源配置达到最合理,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组合状态。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提供给学生的都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不能只是囿于教材,必须依据大纲、考纲、学情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必须对博大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必修文本与《课外读本》的配置

《语文课程标准》最明确的一个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积累、熏陶和培养美好情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现行语文教材每册中仅20多篇文章,要靠这20多篇文章达到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而《语文读本》在文章风格、内容、体裁、主题方面与语文教材相辅相成,或是背景的补充,或是内容的延伸,或是主题的拓展,或是认识的提升。因此只有同时阅读《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必修文本教学资源的不足,才能实现从课内到课外资源的对接,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必修文本。譬如:必修文本《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么秦伯究竟给了晋文公什么帮助呢?学生看了《语文读本》中的《重耳之亡》就可以明白。读《〈名人传〉序》,如果能引导学生先阅读《语文读本》中的《贝多芬百年祭》《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米开朗琪罗》,就一定能将文本理解得更深刻。总之,每学一个板块,一篇文章,我们都可以在《语文读本》中找到相应的文本,进行延伸阅读。通过将必修文本和《语文读本》打通,整合资源,形成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必修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配置

最近“互联网+”日益红火,我觉得“互联网+语文教学”才是黄金搭档。网络资源丰富而翔实,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单调性。如“中学语文资源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还有“中华资源库”等都有很多图文、影像并茂的资料。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用来渲染气氛,再现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从而激活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语文观摩活动,一位教师在教《紫藤罗瀑布》时,播放乐曲《清晨》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倾听音乐。有学生说,他仿佛听到了鸟鸣的声音,看到了绽开的花朵,闻到了微风送来的清香……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的意境。中间,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进行配乐朗诵,加之教师的点拨,学生充分领悟了语言的魅力,受到感染,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学生完全沉浸在“紫藤罗瀑布”美好的意境中。此时我看到,有几位学生已泪光盈盈。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学生通过语言形象,借助音乐,对作品进行了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这也是必修文本与网络资源嫁接的奇妙之处。

三、必修文本内的整合配置

我校语文组教师对课本资源进行二度配置,将课本中的文章分为“古文选萃”“时文赏析”“诗词撷英”等几大部分,重新将高中课本进行编排,在这几大部分中还加以细分,如“古文选萃”又细分为“先秦诸子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散文”“元明清小说”等类别;“时文赏析”再细分为“大家之作”“哲理短篇”“人生百态”等类别;“诗词撷英”也细分为“自然风光”“羁旅忧思”“军旅生涯”等类别。这种分类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他根据每一届、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就将其作为“李白诗歌”系列的引子,紧接着让后面的《蜀道难》《将进酒》《春夜洛城闻笛》《峨眉山月歌》等篇章提前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对李白有一个较明晰的整体把握,学生还自发地收集了李白其他的佳作,举行了“诗仙李白诗歌朗诵会”,并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诗圣杜甫诗歌朗诵会”“诗魔白居易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使学诗、诵诗成为班级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还将其归入“山水梦境”这个系列,让学生将其与《山居秋暝》《归园田居》等诗篇进行对比阅读,从而了解到诗人的惆怅与傲岸。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了《斗酒诗人的情怀》《豪放的李白》《飘逸的李白》《惆怅的李白》《我与李白的对话》等习作,加深了对文本、对李白的了解和认识。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资源矿藏是很丰富的,包括工具书、图书、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展览馆、校本课程等等,我们只有适时地将它们纳入课堂,引进源头活水,引进新资源,并与必修文本进行最佳配置,才能充分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读本网络资源李白
雏燕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诗仙李白的归宿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
基于网络资源的《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