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吴昌硕的写意印风

2016-06-13 01:40秦文文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钝刀印学汉印

□秦文文



略论吴昌硕的写意印风

□秦文文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老缶、苦铁、缶道人等 。他在诗、书、画、印等诸方面造诣极深,为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著有《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 等。吴昌硕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以“阳刚之美”为主要的审美风格。丁敬、邓石如、赵之谦等篆刻大家,对吴昌硕由汉印之法到洒脱自然的写意印风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表现出吴昌硕学习篆刻的思路和对古训的传承。

一、印内求印

吴昌硕早期的印章,多为对汉印的传承和发展。他曾作诗《刻印》曰:“天下几人学秦汉,但索形似成疲癃。我性疏阔类野鹤,不受束缚雕镌中……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阐述了其独特的印学理念。在对汉印的传承基础上,他的创作追求雄浑、古朴的审美意趣,同时将个人的创作思想融入印章之中,形成了古拙苍茫的风格,使其个人的创作情感发挥到极致。

吴昌硕写意印风的形成,与他“圆杆钝刀”的篆刻工具是密不可分的。对此类型的刻刀工具的使用,其在当时可谓第一人。这体现了吴昌硕在篆刻风格上的取向和用刀技能的纯熟。吴昌硕对汉印的传承和发展,在技法、章法以及边款等方面,使印章和谐呼应、相得益彰;在章法布置上,吴昌硕追求个性,除技能之外的因素,他在印章的字形、线条粗细、空间大小、边框残破等方面,都处理得十分巧妙,有时密不透风,有时疏可走马。并融入了金石意味,使印章更具古朴气息。他曾形象地将印式章法比喻为建造房屋:“刻印状若造屋,何处开门,何处启窗,应作恰当布置。”

二、印外求印

吴昌硕以《石鼓文》为创作基础,融入陶文、瓦当、封泥、砖文等形制,从他传世的篆刻作品中,均透露出了以上形制的影迹。他的创作理念非常鲜明:将《石鼓文》的金石意味融入其中。“印从书出”,是他篆刻艺术的核心。这一阶段,他的印风从间架结构、章法关系和边框处理上,都较之“印内求印”阶段的技术更加娴熟,思想更加开阔,印式格调更加高古,最终形成了大写意的篆刻语言。今人王伯敏有评曰:“缶翁艺术,印中寓书画之道。当其作画,笔意带篆草风韵,刚柔相济。缶翁篆刻,有自己的刀味,它能钝刀入印,刻出个人的风格来。然而,这方寸之中的艺术,与他的篆刻功力不无相关,故得气旺神情,壮美有凤仪。”

吴昌硕独特的印学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吻合。其呈现出的苍茫老辣、猛利洒脱的审美风格,促使吴昌硕的写意印风达到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这种独特的印学观念,引领了二十世纪印坛的风格取向,带动了大写意印风的繁荣与昌盛。

“明道若昧”印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印

猜你喜欢
钝刀印学汉印
民国印学研究概述
中国印学研究的“经纬网”
——读《中国印学理论体系》
古代印论中的动静观
陈錬《秋水园印谱》及其篆刻艺术研究
利刀斩丝钝刀砍骨
利刀斩丝 钝刀砍骨
怎样临摹汉印
利刀斩丝 钝刀砍骨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