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6-06-15 15:46刘晔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优良率全麻置换术

刘晔

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刘晔

目的 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60例)和腰硬联合组(64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全麻组优良率占95.00%,腰硬联合组优良率占95.31%,2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全麻组相比,腰硬联合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更短,麻醉后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与全麻相当,且对患者的刺激小,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麻;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逐渐加快,老年骨关节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采取髋关节置换术人群逐渐增多。由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是老年人群,机体老化,免疫功能下降,手术及麻醉会对患者产生一定创伤,有必要分析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1]。在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采用合适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率,并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置换术以往麻醉方式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但是全麻存在诱导时间较长、诱导期间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较大影响等问题[2-3]。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许昌市公费医疗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4例,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60例)和腰硬联合组(64例)。全麻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60.51±5.7)岁,体质量42~71kg,平均体质量(59.36±14.68)kg;腰硬联合组:男40例,女24例,年龄51~63岁,平均年龄(62.25±5.02)岁,体质量43~74kg,平均体质量(60.25±13.05)kg。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全麻组行全身麻醉,术前30min常规注射

10mg地西泮进行诱导麻醉,静脉注射1.0~2.0mg/kg丙泊酚、1.0μg/kg瑞芬太尼、0.2mg/kg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通过气管插管吸入七氟醚(1%),全麻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方式,依照患者具体病情追加七氟醚。

腰硬联合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经L2~3穿刺,将0.75%布比卡因1.5mL和10%葡萄糖溶液0.5mL注射到蛛网膜下腔,注射速度控制在0.2mL/s,并留置硬膜外导管方便后续药物添加,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麻醉药物。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若是出现血压急速下降情况,给予麻黄碱治疗,若是患者心跳过慢,给予阿托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麻醉效果标准:患者术中无疼痛感,无需辅助用药为优;患者术中存在可以忍受轻微疼痛感为良;患者术中存在较强疼痛感,需要辅助药物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用PEMS3.1软件处理数据,麻醉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率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作用时间、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镇痛效果、作用时间比较 全麻组:优50例,良

7例,差3例,优良率占95.00%;腰硬联合组:优51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占95.31%,2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05)。全麻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5.1±11.9)s、阻滞完全时间(2.5±0.4)min;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为(75.5±22.4)s、阻滞完全时间(5.3±0.5)min。经统计分析,腰硬联合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

2.2 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麻醉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较麻醉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血氧饱和度变化不明显,腰硬联合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较全麻组更为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x±s)

2.3 不良反应情况 2组并发症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低血压、肌肉酸痛等,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10/60),明显高于腰硬联合组4.69%(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2,P<0.05)。

3 讨论

老年人常出现各种严重骨性关节炎以及髋关节骨折等,由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技能衰退,髋关节活动受限,机体抵抗力很差,不少患者需要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医学中已经比较成熟,是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修复技术之一,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情况[4]。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传统的麻醉中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有很好麻醉效果,但是不少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虽然效果较好,但是会对患者心血管指标造成较大影响,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方式,有效结合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有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中,2种麻醉方式虽然麻醉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全麻方式患者苏醒期较长,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可能极大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导致患者出血、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情况,另外,全麻方式会极大损害患者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6]。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起效快、阻滞完全,而且具有可控性、麻醉平面低,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刺激较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8]。在本研究中结果与之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全麻和联合麻醉优良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置换术中,对于老年患者上手术会造成较大创伤,有必要分析麻醉效果更好的麻醉方法。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达到麻醉目的,消除疼痛感,腰硬联合麻醉则是通过阻断患者运动交感神经减少手术带来的刺激和疼痛,因此不会对患者血压、心率等造成明显的影响,能够使患者快速进入到麻醉状态。联合麻醉方式作用时间更短,腰硬联合组患者麻醉后心率变化相对于全麻患者而言更加平稳,对患者的刺激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说明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患者刺激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都是比较有效的麻醉方式,与全麻方法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作为髋关节置换术,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首选。

[1] 黄跃军.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8):90-92.

[2] 毛辉.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4,20(25):68-69.

[3] 李萌.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6-87.

[4] 林阿梅.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148.

[5] 索光辉,刘涛.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112-113.

[6] 康雅琴,朱红.两种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2):68-69.

[7] 杨少杰,丰晖.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107-108.

[8] 岳永猛,陈力,熊陈,等.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81-27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15

河南 461000 许昌市公费医疗医院麻醉科 (刘晔)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全麻置换术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