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

2016-06-15 15:46吴卫东李菁华杨莉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主动脉经皮成功率

吴卫东 李菁华 杨莉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

吴卫东 李菁华 杨莉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 选取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腹股沟处皮肤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92.2±13.8)min、术后恢复成功率90.0%、术后感染2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股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应用特殊的导入系统,将金属支架送入主动脉腔内[1]。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口较小[2],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使用。但其需要手术切开股动脉,存在造成伤口感染的可能性[3]。然而,采用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克服了这一难题。完全穿刺是将穿针刺入人体抽取人体的分泌物,这种技术伤口微小,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4]。由于我国国内对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其安全性和优越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到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59.8±5.6)岁,平均受教育时间(6.32±5.28)年,病史3~14个月,平均(4.9±2.6)个月。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1~88岁,平均年龄(61.7±5.4)岁,平均受教育时间(7.13±4.83)年,病史4~13个月,平均(5.0±2.9)个月。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制定的排除标准:(1)其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躯体疾病;(2)严重的肥胖症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腹股沟处的皮肤的方法,切口在5~6cm左右,然后通过穿刺完成整个手术过程。观察组采用完全穿刺技术将血管缝合器送入患者的主动脉腔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找到腹股沟处脉搏动最强烈的位置,其下方1~2cm处为最佳穿刺的位置,经该处穿刺进入股动脉腔内,利用金属支架的弹性和其头部的附件固定在主动脉腔内,穿刺成功后向主动脉腔内放置合适大小的鞘管,一般在6F~7F左右为适宜,使用鞘管的优点是便于更换导管。拔出针芯后,迅速插入导丝,观察确定导丝进入主动脉腔内,拔出导丝,经药物注射经主动脉腔内。注射结束后对伤口进行收结、止血处理,为防止穿刺处出现红肿,穿刺结束后注意用手按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医师在实施手术时产生手法等方面明显的差异性,尽量做到减小误差。

1.3 观察指标 对2组AD患者进行术后观察,观察进行传统的切开腹股沟处皮肤的患者和采用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成功率、术后感染人数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数据统计时选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在术后的感染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的恢复成功率、术后感染例数方面的比较

3 讨论

完全皮穿刺术是建立在放射学的基础上,其操作方法可分为:血管穿刺法、Seldinger穿刺法、改良穿刺法和静脉穿刺法[5]。穿刺时可根据需要选择部位,分为股动脉穿刺、肱动脉穿刺、腋动脉穿刺、颈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颈静脉穿刺[6]。股动脉穿刺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穿刺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血管缝合器应用于主动脉腔内的修复术可以减少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使手术相较于切开的方式,时间明显地缩短[7]。而且从术后的恢复方面,使用血管缝合器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但是由于血管缝合器价格昂贵,许多患者选择相对便宜的切开手术方式,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手术时间为(92.2±13.8)min,而采用传统的切开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要长出半小时左右,为(121.0±15.2)min,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后恢复的成功率达到90.0%,术后的感染例数为2例,仅占4.0%,而采用传统的切开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恢复的成功率仅在60.0%,术后的感染例数有8例,比例达16.0%。

综上所述,血管缝合器使主动脉腔内手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而完全经皮穿刺途径也能减小手术的创口,不用再采用传统的切开方式,能够做到更加安全、可靠。采用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方法进入主动脉腔内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1] 叶鹏,陈勇,曾庆乐,等.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5):747-750.

[2] 熊斌,郑传胜,梁惠民,等.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9):1320-1323.

[3] 林兆恒.血管闭合装置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14(4):710-713.

[4] 廖怡清,宋晖,刘麟.双人操作水平褥式缝合法在血管缝合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7):150-151.

[5] 李铭辉,谭洪文,陈翔,等.改良的血管缝合器经左心耳途径缝合左房室瓣的体外实验[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12):1355-1357.

[6] 魏以桢,吕滨,支爱华,等.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分析及中期随访结果[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3):205-207.

[7] 卫任,熊江,郭伟,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双Perclose ProGlide交叉缝合与传统缝合穿刺点的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26(8):968-971.

[8] 何云,黄岚,宋耀明,等.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1):64-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49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卫东 李菁华 杨莉)

猜你喜欢
主动脉经皮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