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治疗早期肝癌效果分析

2016-06-15 15:46杨沛华丁红兵周观林许飞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消融经皮栓塞

杨沛华 丁红兵 周观林 许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治疗早期肝癌效果分析

杨沛华 丁红兵 周观林 许飞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 zation,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PMCT)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6例早期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TACE治疗,5~7d后接受PMCT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DBIL、TBIL、ALT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发热、疼痛等,治疗后改善。全部66例观察对象随访过程中,生存65例,治疗1年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早期肝癌患者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微波消融序贯治疗;早期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随着临床检查技术的发展完善,该疾病的临床检出率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方法日益丰富。介入治疗因其效果理想、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因而在早期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经皮微波消融序贯(PMCT)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肝癌根治方法,能够实现一次性原位整体灭活[1]。本次研究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PMCT)治疗早期肝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江西省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6例早期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男35例,女31例,年龄43~76岁,平均(56.5±6.6)岁,血清HBeAg(-)患者29例,HBeAg(+)患者37例。Child分级:6例B级,60例A级。肿瘤边界规则30例,边界不规整36例。多发17例,单发49例。

1.2 方法 TACE方法:股动脉Seldinger穿刺,在肿瘤供血动脉末梢实施TACE治疗,用超液化碘油、羟喜树碱、奈达铂、阿霉素联合混合制成碘油化疗乳剂。如有需要用P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实施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瘤灶内碘油化疗乳剂保证密实、均匀。术后造影复查示证实肿瘤供血动脉消失。

PMCT方法:TACE治疗5~7d后,开展PMCT治疗。患者保持左侧卧位,超声定位,常规消毒,实施2%盐酸利多卡因麻醉,在病灶内植入15G微波天线,按照病灶情况确定时间和功率,对肿块区被强回声覆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将肿瘤及其周围0.5~1.0cm肝组织毁损,3~7d后对消融不完全的病灶实施二次PMCT治疗。

1.3 观察指标 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3年随访,患者于临床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外周血进行肝功检查,观察指标包括:AF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回顾分析早期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患者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术后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情况 早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DBIL、TBIL、ALT等观察指标异常升高,且与治疗后指标水平相比,差异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ACE联合PMC治疗后,ALT、DBIL、TBIL水平明显降低,而AST水平则明显升高,且与临床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早期肝癌患者TACE和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前后肝功能分析±s)

表1 早期肝癌患者TACE和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前后肝功能分析±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指标治疗前TACEPMCT联合TACE DBIL(μmol/L)4.37±8.52 5.59±14.77a4.97±10.52aTBIL(μmol/L)14.12±23.0215.59±32.32a12.87±26.77aALT(u/L)21.74±51.7436.49±116.49a38.49±90.99aAST(u/L)25.99±45.7426.74±61.2434.99±82.99a

2.2 疗效及不良反应 早期肝癌全部66例观察对象,共接受71次PMCT治疗以及66次TACE治疗。患者术后上腹部增强CT检查证实病灶组织完全灭活。患者TACE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包括:49例呕吐、恶心,55例疼痛,34例发热,患者接受镇痛、保肝、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均完全消失。PMCT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烧灼疼痛症状,但症状较轻,能够忍受。患者PMCT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包括49例局部疼痛、22例术后发热,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2.3 复发和生存情况 全部66例观察对象随访过程中,生存65例,治疗1年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98.5%。复发19例,其中,1年复发14例,2年复发3例,3年复发2例。

3 讨论

TACE联合PMCT治疗早期肝癌后,患者肝功能损害现象未见加重,其主要原因在于:(1)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后瘤灶实现完全灭活,肝功能易于恢复;(2)TACE治疗后,肝癌患者继续接受抗肿瘤和保肝药物治疗,以改善肝功能,控制病情;(3)PMCT是一种原位瘤灶灭活方法,对无瘤肝组织影响很小[4-5]。

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优势在于:一是TACE诱发的栓塞组织,会发生炎症反应、局部水肿、缺血症状,进而有助于热量传导;二是肿瘤血供阻断能减少微波治疗时血流带走的热量,有助于微波消融;三是TACE治疗能阻断肿瘤血供,增加肿瘤的热敏感性,以及微波的肿瘤杀伤效应;四是TACE术中DSA能够检出微小的病灶,并进行栓塞治疗[6-8]。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早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DBIL、TBIL、ALT等观察指标异常升高,且与治疗后指标水平相比,差异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ACE联合PMC治疗后,ALT、DBIL、TBIL水平明显降低,而AST水平则明显升高,且与临床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Child分级、ALT、AST之间则无明显的关联关系。

综上所述,早期肝癌患者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序贯(PMCT)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1] 邱韶敏,陈刚,李洪波.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1,39(5):526-527.

[2] 杜云翔,张建宇,曹海英,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伽玛刀和射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6):519-520.

[3] 刘桢,张涛,苏晓妹,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1):64-66.

[4] 舒云,王洪云,陶礼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8):996-997.

[5] 邓和军,张艳林,曾艳,等.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原因与预防[J].重庆医学,2013,1(23):2780-2781.

[6] 崔雪平.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 GP 73 蛋白表达的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8):33-34.

[7] 赛文莉,陈雯,姚登福,等.联合检测Ang-2和GP7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5):4032-4040.

[8] 邓菲丹,郑定容.GP73、AFP-L3在原发性肝癌腹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72-13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52

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杨沛华 丁红兵 周观林 许飞)

猜你喜欢
消融经皮栓塞
消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百味消融小釜中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