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老年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观察

2016-06-15 15:46杨莉吴卫东李菁华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肿瘤

杨莉 吴卫东 李菁华

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老年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观察

杨莉 吴卫东 李菁华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老年患者的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140例老年肿瘤并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2组患者经常规肿瘤方面治疗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以及护理6周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抑郁情绪改善程度明显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通过SF-36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均明显好于较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抑郁情绪有着明显改善,对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很大帮助,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考虑并给予应用。

心理干预;老年患者;抑郁情绪;肿瘤

肿瘤疾病因其病程较长,病情控制的不确定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生理变化等种种因素,常常引发老年患者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抑郁情绪的长期积累,往往会引起患者的病理反应,对于患者治疗的治疗效果直接或间接地起到负面影响[1]。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现在对于老年肿瘤患者非药物治疗中起到很大作用的一种治疗方式[2]。这种方法可以针对于不同的患者根据其特异性的情况从根本上清除或转换负面情绪。本研究选取7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老年患者的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140例老年肿瘤并发抑郁情绪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1.1±4.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69.5±4.7)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抑郁情况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收治时均符合肿瘤疾病诊断标准,并且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符合并发抑郁情绪。本实验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2组患者经常规肿瘤方面治疗,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疗药物治疗等并给予抗抑郁药物百忧解(国药准字

J20130010,PATHEON FEANCE生产)治疗,1次/d,20mg/次。观察组的7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方法以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对照组的70例患者则只给予常规护理。

1.2.1 常规护理 定期为患者所住病房消毒,为患者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安静整洁的康复环境。监控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关心患者的个人生活,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适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保持老年患者皮肤表面清洁并且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1.2.2 心理护理 肿瘤疾病病程较长,病情控制存在不确定性,老年患者内心亦较为脆弱,则常常会有抱怨,对于病情治疗的质疑、烦躁甚至绝望,进而发展成抑郁情绪[3]。医护人员应注意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与患者谈心以及与患者家属的交流等互动中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适时开导患者,让患者意识自己心理的问题,并在抑郁情绪发生的根本原因上采取疏导或消除。在交流过程中多注意措辞,扮演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给予患者正能量,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3 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 不仅要求与患者自身,还要求与患者家属建立起健康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4]。对于老年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的家属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包括发病机制、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种类、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等。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需注意配合的生活习惯要改变的地方等方面。并且在出院前加强患者及患者家属关于配合并提高治疗预后效果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加强患者本身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家属对于患者的干预力度。

1.2.4 饮食护理 不同的肿瘤疾病,患者的器官功能以及机体代谢特点各不相同。须结合不同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合适的营养供应。合适、足够的营养供应时患者机体功能各方面恢复的基础条件之一[5]。规律饮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促进患者机体自身的排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病情的治疗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的护理前以及护理6周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以及SF-36评分情况(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情绪改善的比较 通过SDS评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抑郁情绪改善程度明显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与干预6周后SDS分值比较(x±s)

2.2 生活质量的比较 SF-36表中,观察组70例患者评分情况:一般健康状况(55.71±8.46)、生理机能(60.16±9.52)、精神健康(70.46±7.56)。对照组的70例患者评分情况:一般健康状况(39.64±10.15)、生理机能(37.87±20.49)、精神健康(55.79±9.17)。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健康状况t=10.1754,生理机能t=8.2542,精神健康t=10.3275,P<0.05)。

3 讨论

抑郁情绪的积累直接作用于患者神经功能,对于患者的治疗会产生不利因素。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机体功能衰退,社会角色出现变更,接受信息效率降低等因素往往导致其抑郁情绪的产生[6]。但是患者的康复要依靠患者自己的信心,护理人员要积极帮助患者恢复并保持信心,从而为治疗和康复赢取主动[7-8]。本实验中,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对比,发现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SF-36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抑郁情绪有着明显改善,对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很大帮助,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考虑并给予应用。

[1] 张玉玺,殷蓉,林征.老年晚期肿瘤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11):6-10.

[2] 生金丽,杨文东.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1):1493-1494.

[3] 刘明辉,陈萌蕾,顾筱莉,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初步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4,24(11):852-856.

[4] 叶兰英.浅谈护士与住院患者家属沟通的必要性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21-322.

[5] 周华.肿瘤术后肠内营养86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4,20(22):96-97.

[6] 杨晓莹.老年脑卒中患者经心理干预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当代医学,2012,18(25):127-128.

[7] 杨丽.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4,7(4):413-416.

[8] 李红杰.全程沟通结合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9):114-1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66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杨莉 吴卫东 李菁华)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肿瘤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ceRNA与肿瘤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