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

2016-06-15 15:46虞晓兰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冲动精神病住院

虞晓兰

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

虞晓兰

目的 分析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冲动行为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的冲动行为发生率(16.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8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减少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减少了冲动行为对精神病患者安全的威胁。

护理干预;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患有精神病的人群也越来越壮大。精神病是指人的大脑功能出现紊乱,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出现外出乱跑、自残、伤人、破坏公物、影响治安等一系列现象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和身边家人朋友的安全及生活质量[1]。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它的护理临床上一般都是通过观察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但是近些年来相关资料显示,该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频繁,引起大家的重视[2]。为了进一步研究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特对122例精神病患者给予积极护理干预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2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45±4.91)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2.25±0.69)年。观察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7.45±5.12)岁;病程1.5~4年,平均病程(2.75±0.87)年。本组研究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组患者均对本次治疗目的和治疗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过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精神病者;(2)患者从未服用过镇静的药物或已停药2个月以上者;(3)年龄18~60岁,性别,民族,职业不限;(4)自愿参加,且签署过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者;(2)正在服用或曾经服用过可引起焦虑的药物者;(3)年龄<18岁或年龄>60岁者;(4)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创造一个温湿度适宜,安全,安静的病房;(2)根据患者要求采取舒适的体位;(3)随时看管和照顾患者,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5)定期对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洗澡、理发、更换衣物及床单被罩;(6)叮嘱患者及家属按时服药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积极护理干预措施,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及精神上的支持,主要指:(1)跟患者说话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语气平缓,眼神专注;(2)经常与患者互动聊天,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环境,让患者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挚爱;(3)日常生活中多鼓励患者,无关进步的大小,减少患者的不自信;(4)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多与他人进行交流;(5)对患者所担心的病情做出合理的解释,保证患者的放心,安心;(6)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安排专人看守照顾;(7)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防止患者应拒绝吃药而漏服、藏药;(8)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若是患者认为饭菜有毒,应先示范吃给患者看;(9)督促患者按时休息,保证睡眠质量,必要情况下可使用安眠药。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冲动行为发生情况。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所出现的冲动行为,即:砸门、乱跑、自杀、破坏公物、伤人等。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的冲动行为发生率(16.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8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冲动行为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随着生活负担的增加,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患有精神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患者在住院期间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容易出现各种难以预防的冲动行为,多见于幻觉和妄想的患者[3]。冲动行为是指因患者内心感受或外界环境的改变引起精神运动性兴奋,此时患者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情感爆发、口头或躯体攻击等冲动行为,有时甚至会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4]。这种行为随可预见,但精神症状的发生频率与内容等难以观察,并且患者实施时往往是很隐秘的,突发的,会给常规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会给医院及医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纠纷,所以对于该疾病的护理除了临床上普遍给予的观察患者病情、情感、思维变化外还应给予积极护理干预,使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降到最低[5]。

积极的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干预,通过积极地护理干预纠正患者对周围环境异常的的认识和看法,减少自杀、自残、伤人、乱跑等冲动行为的发生,精神疾病患者的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破坏性等特点,严重地威胁周围事物的安全,及时地预防这些行为的发生和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问题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6]。精神病大多都是由于情感方面出现问题所引起的,护理要点自然更要从心理护理方面着手,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周围亲人朋友们乃至整个社会的不重视以及歧视都会让精神病患者雪上加霜。因此,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家属更要多多掌握精神病相关的知识,及时地遏制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通过与患者共同生活引导患者较快地适应家庭乃至社会,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鼓励患者对自己要有信心,消除自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冲动行为一旦发生对同病房患者影响较大,有可能会导致其他患者精神疾病的发作,所以应全面评估病房的安全隐患,培养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责任感及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定期开展冲动行为案列分析会,查缺补漏,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的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实施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后冲动行为明显减轻。

综上所述,积极的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精神病住院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亲人朋友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殷学涛,许静翔,周玉来.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武警医学,2015,26(4):411-414.

[2] 白潇潇.1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250-251.

[3] 段英.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98,122.

[4] 尹华,赵晓艳,谢俊霞.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123-124.

[5] 黎艳芳,陈妙扬,陈丁玲.分级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精神状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3):181-183.

[6] 沈念红,黄成兵,石文杰.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3):1747,1750.

[7] 朱琳,刘少华,钟秋园.1052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冲动行为分析及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3):423-424.

[8] 孙桂荷,孙亚娜,忻丽云.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效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325,3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86

江西 332000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四科 (虞晓兰)

猜你喜欢
冲动精神病住院
妈妈住院了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