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

2016-06-15 15:46赵颜祺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伏立康真菌例数

赵颜祺

伏立康唑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

赵颜祺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9例因原发病继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胸部CT片检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痰液量及性状等检查,提取痰液、血液、尿液等进行标本培养,给予伏立康唑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6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5例,占比50.7%,部分缓解19例,占比27.5%,稳定11例,占比15.9%,进展4例,占比5.8%,短期未见死亡病例,有效率为94.2%。患者体温正常时间3~8d,平均时间(4.0±1.1)d、治疗期间3例患者发生一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2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不良反应缓解;皮疹1例,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后,症状缓解。全部患者脏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伏立康唑在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疾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治疗;伏立康唑

近几年,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numan immunodefidency rirus,HIV)感染、肿瘤及器官移植患者增多,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应用的增加,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1]。临床研究指出,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肺孢子菌等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常见致病原。侵袭性真菌感染疾病的出现,也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患者,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69例因原发病继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28例;年龄29~80岁,平均(64.9±7.7)岁;患者均为肺部感染,其中2例合前腹腔感染。

1.2 纳入病例标准 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和真菌研究小组(EORTC/MSG)2008年制定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3 方法 患者均有咳嗽、咳痰且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给予患者胸部CT片检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痰液量及性状等检查,提取痰液、血液、尿液等进行标本培养,行G试验、GM试验,确认病原菌。患者均给予伏立康唑(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751)进行治疗。静脉滴注3~17d,首次剂量6mg/kg,给药12h,自第2天起4mg/kg,静脉治疗后,改为序贯口服治疗,药物剂量200mg,每12小时1次,治疗时间3~26d[3]。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应,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减量或停药,轻度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是否有体温变化、有无皮疹、肺啰音发生,每3天复查血常规、电解质,监测肝肾功能情况,复查CT。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于2013年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中的诊断标准(第4次修订)[4]。完全缓解:疾病相关症状及体征、异常影像学症状全部消失,微生物证据提示,真菌得到清除;部分缓解:疾病相关症状及体征、异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所改善,真菌感染病灶直径减少在25%以上;微生物学证据提示真菌清除或有定量标志物检测值连续2次低于诊断值;稳定:疾病相关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但影像学、微生物综合评估、临床检测提示疾病无进展;进展:影像学、微生物综合评估、临床检测均提示疾病有进展,临床症状及体征加重或恶化等情况;死亡:指由侵袭性真菌感染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中,完全缓解35例,占比50.7%,部分缓解19例,占比27.5%,稳定11例,占比15.9%,进展4例,占比5.8%,短期未见死亡病例,有效率94.2%。患者体温正常时间3~8d,平均时间(4.0±1.1)d。治疗期间3例患者发生一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2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不良反应缓解;皮疹1例,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后,症状缓解。全部患者脏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脏器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脏器功能指标比较(s)

指标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胆红素(μmol/L)13.7±5.713.4±5.20.232>0.05丙氨酸转氨酶(U/L) 32.3±11.8 35.1±14.20.118>0.05磷酸肌酸激酶(U/L)158.7±21.2168.4±18.70.109>0.05尿素氮(mmol/L) 6.2±1.4 5.9±1.10.936>0.05血钠(mmol/L)138.4±11.3134.8±10.10.825>0.05血钾(mmol/L) 4.1±1.2 3.6±1.60.714>0.05血镁(mmol/L) 0.9±0.1 0.8±0.10.613>0.05血磷(mmol/L) 1.8±0.2 1.9±0.20.559>0.05血钙(mmol/L) 2.0±0.2 2.1±0.10.108>0.05

3 讨论

近几年,HIV感染、晚期肿瘤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应用的增加,使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与其他感染治疗不同的是,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分为拟诊、临床诊断与确诊3个诊断级别,对具有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而缺乏微生物证据的患者应考虑采用经验性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5]。

近几年,随着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的问世,抗真菌药物种类增多,在治疗侵袭性真菌得到明显进展,为有效治疗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初始治疗采取何种抗真菌药物,可达到最佳疗效,目前临床仍意见不一。

我国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按开始治疗的时机分为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目标治疗等几个阶段[6]。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而在治疗的各个阶段,伏立康唑都是一线抗真菌药物。伏立良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于各种真菌,如曲霉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等均有明显的作用[7]。本组患者中,在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后,94.2%的患者的疾病得到稳定控制或治愈。虽然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但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观察发现,治疗前后,患者脏器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表明伏立康唑安全性较高[8]。

总之,伏立康唑在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疾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1] 谢勇,谢绍华,朱俞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2):55-56.

[2] 魏莉.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5):13-14.

[3] 王莉.解析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08-109.

[4] 郑秀云,孙自芬,周晓华.伊曲康唑序贯治疗呼吸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海峡药学,2010,22(12):195-197.

[5] 李韶.我院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248-249.

[6] 张军伟,骆一舟.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耐药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96-97.

[7] 罗光明,熊福,戴晓天.伏立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84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5,5(5):567-568.

[8] 赵爱玲,刘炜.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5(1):678-6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88

河南 467599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内科 (赵颜祺)

猜你喜欢
伏立康真菌例数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伏立康唑致癫发作及精神障碍一例并文献分析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更正
2012—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患者伏立康唑应用分析Δ
真菌造房子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