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疗效分析

2016-06-15 15:46宋亚飞魏莉延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

宋亚飞 魏莉延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疗效分析

宋亚飞 魏莉延

目的 分析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观察组在孕妇28周开始予以宫内阻断,临产时进行抽血复查患者HBVM,接着胎儿出生后肌肉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于新生儿接种20μg的乙肝基因免疫。观察和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和1周岁时HBVM情况。结果 观察组胎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9例(20.0%)和HBV-DNA阳性率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例(60.0%)、16例(35.6%),HBsAb阳性率25例(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1周岁时,HBsAg阳性率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7.8%),HBsAb阳性率42例(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乙肝疫苗;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据调查显示每年大约超过10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而感染乙肝,同时还有很大部分发展成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严重时还会发展成为肝癌[1-2]。吉林省四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对孕期HBsAg为阳性的孕妇和其分娩的胎儿实施了不同免疫治疗方法,经随访发现,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有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所获效果良好且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来源于2010年3月~2013年2月实施产前、随访以及分娩的孕妇,从中抽取90例HBsAg为阳性的孕妇,新生儿分娩数共为90例,所选对象无肝功能异常以及妊娠高血压。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年龄25~44岁,平均年龄(32.4±5.4),23例剖宫产,22例阴道分娩;HBsAg与HBeAg均是阳性的有14例。对照组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32.7±4.8)岁,24例剖宫产,21例阴道分娩,HBsAg与HBeAg均是阳性的有10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0、1、6个月接种乙肝基因疫苗,每次接种量为20μg。观察组在孕妇28周开始予以宫内阻断,在28、32周以及36周肌肉注射200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临产时进行抽血复查患者HBVM,接着胎儿出生后24h内肌肉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于新生儿0、1、6个月时分别接种20μg的乙肝基因免疫。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随访进行1年的观察,2组新生儿在出生时,即肌肉注射疫苗之前,抽取2mL的颈静脉血进行检测;在1周岁时抽取2mL的股静脉血实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DNA、HBsAg以及HBsAb。HBsAg实际检测值和临界值之间的比值超过1s/co,HBeAg超过2.8×10-10IU/L,且HBsAb超过10IU/L表示阳性[3]。如果出生时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一直持续到1个月内则是宫内感染,若持续到半年则表示慢性感染,若1周岁内转为阴性,即HBsAb为阳性则表示免疫阻断成功[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出生时 观察组胎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9例(20.00%)和HBV-DNA阳性率5例(11.10%)明显低于对照组27例(60.00%)、16例(35.60%),HBsAb阳性率25例(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胎儿出生时HBsAg、HBsAb以及HBV-DNA阳性率对比[n(%)]

2.2 婴儿1周岁时 观察组婴儿1周岁时,HBsAg阳性率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7.8%),HBsAb阳性率42例(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婴儿1周岁时的HBVM情况对比[n(%)]

3 讨论

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腹胀、畏食以及恶心等,而引起乙肝的主要原因有家族性传播、婴幼儿时期感染病毒、免疫功能低下、存在其他肝病史等,其中婴幼儿时期感染病毒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母婴传播,乙肝母婴传播一般包含有三个环节,即宫内感染、产后感染以及产程感染,上述这些途径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产程感染,该途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以疫苗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作用点[5-6]。仅用乙肝疫苗阻断肠乙肝病毒产程感染,所获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或者HBsAg为阳性的患者,所分娩的胎儿仅用乙肝疫苗以后依旧会感染乙肝,其感染率大约为10.8%~19.7%左右[7]。

乙肝疫苗的总体免疫时间结束3个月后,以及新生儿在1岁、2岁、3岁时,需要跟随访并详细记录,婴儿在出现0周、2周岁时需要注射200IU/mL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注射乙肝疫苗,能够长时间维持HBaAb的浓度,进而达到清除患者子宫内或者是分娩过程中所感染的乙肝病菌;对于未注射乙肝免疫蛋白的患者而言,最后一次检查结果仍有患者呈现为HBsAg阳性,并血中无HBsAb。因此,能够得出,HBsAg、HBeAg的阳性婴儿,在出生时注射乙肝免疫蛋白,能够显著降低婴儿的HBsAg的携带几率。与黄英等人[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本研究就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的观察组,胎儿出生时、1周岁时HBsAg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HBsAb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宫内感染率以及慢性感染率均比较低,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增强胎儿抵抗乙肝病毒免疫能力,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对母乳喂养是否可引发乙肝病毒感染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要注意的是,若孕妇HBsAg和HBeAg均是阳性,分娩后尽量不要对胎儿实施哺乳,以免引起乙肝病毒感染。

[1] 潘会明,任群慧,陈宏平,等.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484-485.

[2] 刘卫民,马茂,卓菲,等.罗湖区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6):662-664.

[3] 何卫华,郭芳,金晓舟,等.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29(1):71-73.

[4] 杨昌伦,孙丽萍,李庆平,等.42例HBV阳性孕妇双重阻断后新生儿抗HBS阳转检测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93.

[5] 王得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临床研究现状[J].当代医学,2010,16(14):39-40.

[6] 宋婷婷,单芙香,程锦泉,等.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6):497-499.

[7] 芮燕京,宋文英,陈洁,等.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eAg阴性的HBV感染母亲母婴传播的效果评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7):506-509.

[8] 黄英,童惠.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5):458-4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99

吉林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宋亚飞 魏莉延)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