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外一篇)

2016-06-16 10:03艾英
翠苑 2016年3期
关键词:湖畔绿皮西湖

艾英

火车,一个代表无言美妙的词汇,在我心中喻示特殊的生命形态,代表独特的生活方式,如离别,远方,梦想,行走,未知,探索等;绿皮火车,是上世纪80年代的印记和回忆,伴随我的大学时代和青春岁月。

在高考填志愿时,我没有选择一个我生活18年城市长春的大学,填的都是外地大学,那是我生命意识的自我开启,是一种精神的独立和对远方的向往。短暂的等待后,我被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录取。1981年9月,我坐上开往京城的绿皮火车,告别亲人,离开家乡。

18岁,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故乡,一切都新鲜,没有感伤,没有忧愁,也没有看见母亲的眼泪在流,白发在风中飘动。坐在绿皮火车上,看车厢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群,观车窗外一望无际、一闪而过的风景。绿皮火车,是我走向世界的第一条路;绿色车窗,是世界向我打开的第一扇窗口。

但绿皮火车上的时间异常漫长,身心俱疲,甚至痛苦不堪:“脏、乱、差,挤”是火车车厢常态,没有空调,夏天像“闷罐”,冬天像“冰箱”;硬座椅坐得我腰酸背痛;每次上火车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候车,但晚点是经常的事,有一次晚点四个多小时;火车严重超载,好多人没有座位,过道里挤满人,有的人自带小折叠凳,有的人铺一张报纸见缝插“人”,有的人躲在座位底下,有的人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来个小时……上厕所是最困难的事,要穿越重重人的身体,厕所里更是味道难闻,而为了少上厕所,我连水都不敢喝;车上气味混杂,最冲鼻子的是方便面味道;沿途停靠许多车站,人们中途下车买土特产,最香、最诱人的莫过于德州扒鸡味道。

我一进大学校园,就认识一位77级地理系的师兄、老乡,他姓马,比我大六七岁,我叫他“小马大哥”。小马大哥与我同在校学习的那段时间里,像大哥一样关心、爱护、照顾我。怕我想家,几个老乡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游玩,我由北京回家、从家来北京,都是与他一起。1982年寒假回家,我们走得晚了几天,临近春节,就是现在说的“春运”——人多得无法按次序上车,归心似箭的人们不顾一切,争先恐后,越挤越乱,越乱越上不去,小马大哥先托举我,让我从窗口爬进去,再把我的箱子高举起塞进去,他自己再爬进来……好多人也是这样挤进来,那场面现在想来,真是太恐怖了!

虽然车厢里嘈杂,喧闹,但感觉还是很温馨,亲切。一路上总有服务员推着小推车吆喝——“有香烟啤酒矿泉水烤鱼片卖啊!”“要小吃饮料火腿肠方便面吗?”不管男女,都是嗓门洪亮,中气十足;一节车厢就是一个小社会,有满身风霜、满面倦容的旅人,有女生靠在男生肩头沉入梦乡的情侣,有抱小孩的年轻父亲和母亲,有带老人的中年男人和女人;相识的朋友聊个没完,陌生人之间也一见如故,人与人之间不加防范,相互坦诚;一些人在打扑克,喜欢安静的我要么独自看窗外一望无际的东北大平原、夕阳下的田野和白桦树、冒着炊烟的乡村和高楼大厦的城市,要么捧一本书看得入迷,不觉得时间过得慢,更不觉得旁边人吵,一会儿就到了晚上,从此形成在火车上读书的习惯。因为年轻,没有心事,在火车上不管环境如何差,总是很快就睡着,火车行驶时“况且况且”的声音,火车停站的广播声,各种响声都像催眠曲一样……

1986年春节前夕,因为准备考研究生,我早给母亲写信说,春节在学校读书备考,不回家过年了。母亲为我的学业考虑,也同意了。但越临近春节,学校越冷清,我的心里也越空落落的,决定:买票回家!农历大年二十九,我踏上归程。车站上不见拥挤,一节车厢也就几个人,可以躺着睡觉。我终于在大年三十回到家,给家人一个惊喜,自己却委屈得扑倒在床上,蒙起被子泪流不止……

这之后的寒暑假,我都是坐绿皮火车来往于故乡与北京之间,期间也到过阿姨家生活的河北邢台、中学同学读大学的城市沈阳、大学同学的家乡哈尔滨等城市。大学毕业后,我告别故乡,坐绿皮火车来到江南城市常州。

绿皮火车,是那些年我眼中和心里挥之不去影像。离家-回家-相见-送行-启程,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母亲的白发变多了,皱纹变深,眼睛浑浊……我从女孩到女人,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到三口之家。火车站送别,成为我人生的重要场景。

小马大哥早我几年离开学校,后来也见过一两次面,再后来,我们就在茫茫人海中走失。光阴如水,世事模糊,小马大哥的模样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与绿皮火车同在的青春记忆。

小马大哥,你好吗?你在哪里?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突然怀念小马大哥。手随心动,在百度上打出小马大哥的名字,百度上居然有他的词条,还有照片,是他!尽管时间过去30多年,但他的模样没有变,而且出生年月、毕业院校等信息证明就是他。现在他已经成为地市级别领导,他还记得当年那位想家,胆小、爱哭的女孩吗?这些年我也回到故乡,而且现在通讯、网络发达,想找一个人并不难,但为何没想到寻找他?他想过我这个当年的小妹妹吗?我早已经离开故乡,我还能联系上他吗?还能把这些年来写成的文字凝成的书送到他手中吗?他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坐绿皮火车的往事吗?

那时火车走得慢吞吞,日子过得慢悠悠,但还是走远了。绿皮火车,是我难以割舍的情感、难以忘怀的记忆、难以切断的人生轨迹,它装载我无限的梦想和心愿离开故乡,也曾盛满我无边的思念和期待回到家中;时光流逝,那些往事未被封存,那些日子演变成一段有韵味、有色彩、有节奏的时光。

绿皮火车,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是一个时代变迁的象征。

(2015年秋天,我再一次回到家乡,终于见到了小马大哥——老马大哥……)

湖畔居品茶

微风轻洒细雨,湖面轻泛波纹;青峰绵延不绝,廓影苍茫简远;葱绿堤岸柔和舒展,水边飘动缤纷衣衫和多彩雨伞……从每一扇雕花窗看过去,取景框都注入柔美的元素,和谐的构图留存一种寂静感。氤氲水汽,朦胧山影,迤逦而来,构成一幅静美的山水画卷。

窗外,西子湖雾气迷离,雨润风轻;室内,湖畔居茶香浓郁,谈笑风生。

夏日午后,老同事、媒体人王先生请我与同事萍在杭州三面临湖的湖畔居茶楼一楼品茶赏景。湖畔居位于西湖西南角、六公园北侧,“湖畔居” 匾额上的字由程十发题写。王先生先带我们参观茶楼:一楼大厅汇集全国各地名茶100多种,独具特色的茶壶、茶具,下午常有江南民乐演奏或评弹书场,客人只需花4块钱就可以品茗、观景,听音乐,看节目;二楼大厅有龙井厅等包厢,有中外各式花茶,韵味独特的红楼茶宴、秦淮茶宴、江南茶宴;三楼可观赏湖光山色共一楼景色,音乐茶吧,带来书卷气浓郁的吟唱。

坐在面向湖水的位置,吃着枇杷、葡萄等水果,核桃,杏仁等零食,王先生说,龙井茶、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西湖龙井茶有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个品类,以狮峰为上品,我们喝的是用纯天然虎跑泉水冲泡的西湖狮峰龙井茶。水清而甜,会把茶的香、茶的甘衬托到极致。我看到,茶盏被注入半杯沸水,茶叶沉落漂浮之间,逸出缕缕茶香。王先生说,泡龙井茶用沸水将茶叶浸润,为的是“出香”,再用温水冲泡,可避免茶叶漂浮在水面,让茶水迅速入口。我将热气腾腾的小茶杯捧在手中,轻闻,香郁之气进入鼻腔;细看,茶汤色泽清明,茶叶形美,舒展;喝上一口,唇齿之间,甘澈、醇香,在口中回味,苦中带甜,苦尽甘来。茶有生命的灵性,泉是人生的缘分。名茶、名泉相得益彰,是品茶的至高享受。

在茶香中,我们追忆似水流年,悠悠往事。24年前,单位团员活动,我们也曾同游西湖。年轻的我们都来自北方,都经历成长的疼痛和世事的困惑,尤其是他血气方刚,单纯直爽,碰壁,受到伤害。他发愤读书,考取研究生,离开生活3年的城市,走向广阔的天空和大地。这中间,我们联系未断,也从媒体获知他的信息。20年前的春天,我曾在北京见过他一面,与他一起在食堂吃夜宵;十来年前,也在我们的城市见到他。如今有缘再见,我们都感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无情。但命运的击打,生活的历练,现在的他睿智成熟,人生格局和视野发生巨大变化,早已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创造辉煌的人生。他对生活、社会的领悟能力超出常人,对逝去岁月里的那些经年往事早已淡忘和放下,有的只是对美好的回忆和眷恋……

这中间我独自去往二楼,北面一个房间刚才关闭,现已敞开,门上挂着“湖畔诗社纪念馆”牌匾。纪念馆里陈列几块展板,有湖畔诗社创始人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四人,以及鲁迅、柔石、魏金枝、谢如旦的肖像和事迹摘要,还有叶圣陶、巴金、丁玲等文化名人签名,陈云、艾青、叶圣陶、陆定一等人题字,铺展了一段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佳话。

1922年春天,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四位20岁、爱写抒情诗的大学生——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潘漠华同游碧波轻灵的西湖,阅读、朗诵和讨论讴歌自然、憧憬爱情的诗篇。此时,汪静之的诗已编成《蕙的风》出版,应修人建议潘漠华、冯雪峰和自己的诗编成三人合集。4月4日,诗集编成。在西泠印社四照阁,应修人在封面题写《湖畔》二字,三人称好。他建议成立“湖畔诗社”,三人赞同。于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新诗团体诞生,“我们歌笑在湖畔,我们歌哭在湖畔”(应修人诗)。后来,人们把这一文学社团的创作风格称为湖畔诗派……鲁迅曾评价,汪静之的爱情诗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出来的”,湖畔诗社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朱自清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室内只我一人,安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静穆之气,敬仰之情在我心中涌动,中国现代文学史铭刻湖畔诗社的贡献,以及湖畔诗人的名字。

诗心依旧,湖山依然。我来到三楼露台,临风眺望对面的白堤和宝石山,长堤无声,翠峦静寂,小船轻轻荡漾,鸥鹭在碧波上飞舞,给西湖注入生机和活力、美感和动感。

在充满诗意的湖光山色之间品茶、品往事、品人生,茶水滚烫,给我温暖;湖水清凉,让我清醒。

细雨无声,夜色朦胧。离开诗意浓郁、幽雅安静的湖畔居,走在灯光迷离、暗香浮动的西湖边,我在想,西湖滋润这座城市的人、景、物。我在这山水灵秀的土地停留,感受近现代诗人们的求索,倾听王先生离开我们共同生活过的城市后的奋斗故事,汲取其温润和美好,在人心迷乱、世象纷扰的当下,如何静守时光和心灵,永远葆有一种诗情和一颗诗心?

猜你喜欢
湖畔绿皮西湖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居湖畔:将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
GREEN TRAIN BLUES
当西湖遇上雪
再见,绿皮火车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
湖畔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