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鸟类摄影让鸟与环境同幅呈现

2016-06-20 07:11
森林与人类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境鸟类摄影

鸟类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生命体,也是重要摄影题材之一。鸟类摄影属于动物摄影范畴,承载着科普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职能,但近年来,鸟类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有机结合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这样的作品因其广阔的视角将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风貌与鸟类栖息的真实状况全部呈现给读者,人们称之为生境鸟片、环境鸟片或风光鸟片。

生境鸟类摄影作品一般视角开阔,画面大气,表现手法不拘泥于环境与鸟儿的细节,注重各元素的搭配与取舍,给人以视角上的震撼与品赏上的回味,是社会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并重的艺术品。这类作品中,自然环境与鸟类互为衬托、同幅表现,细品之余令人心神向往。鸟儿灵动的身影为原本优美的自然风光增添了活跃的生命元素,特别是通过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特定的光线,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得益彰,作品因此更加出彩。因此不难理解,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将生境鸟类摄影作为鸟类摄影的终极追求目标,并不断奔赴湿地、湖泊、森林、草原、海洋和江河,随着鸟儿舞动的翅膀追光逐影。为倡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展现自然与鸟类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生境鸟类摄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生境鸟类摄影创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是完整的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越来越少;二是拍摄中,自然环境、天象气候、鸟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缺一不可;三是良好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往往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少有人为之涉足、为之付出;四是创作投入巨大、作品产量很低。不过,生境鸟类摄影作品具有一般鸟类摄影作品不具备的特点与优势。一是作品艺术欣赏价值高;二是精彩的拍摄瞬间不可复制,作品极少雷同;三是不受人工干扰(如引诱、人造景观等)。生境鸟类摄影创作,也要求拍摄者全身心融入自然,做到物我两忘,在融入中激发创作灵感,在观察中感悟人间美好。拍摄者必须对四季嬗变的自然景观和野生鸟类的活动规律了然于心,并且坚定目标,持之以恒,捕捉鸟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最美瞬间。

我曾经历“拍鸟向何处突破”的迷茫和阵痛,因此开始尝试生境鸟类摄影的创作实践,每年选定一处拍摄地点细抠慢抠。近3年来,我先后独闯云南丽江的拉市海湿地,结伴驻守在云南会泽的念湖,俯身蹲守于西藏措美县的哲古措。回想生境鸟类拍摄的那些日子,我仿佛置身于风景画中,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在艰难的等待中品尝痛苦与快乐,收获满足与健康。

在拉市海,为定格灰雁成队超低空飞越于深秋金黄色枯草和悠悠碧水之上的精彩瞬间,我不顾清晨冷冽的寒风,将脚架置于水中,俯身仔细观察,微微发抖的手紧紧半按快门。光影有了雁不来,不行;大雁来了不低飞,不行;天不蓝、水不碧、草不黄,也不行。只能等待。在雁队成行、水碧草黄、山谷淌金之时,欢快的咔嚓声才响起,这释放的是兴奋,是激情,也是会心的微笑。在念湖,9个清晨,我披星戴月出发,8个白天,上山下湖守候,只为了等待飘飘欲仙的雾气,等候“神鸟”黑颈鹤成群伫立水边的场面。我瞄准高低错落色彩凝重的树丛,当然还有那低色温下固有的蓝调也在不经意间为我烘托并渲染了此刻的神秘氛围。那一刻,我不敢大声喘气、吟声,脚不敢挪半步,快门不敢连续按,数分钟后,收获的竟是满满的期待和难以言表的满足。在哲古措,我也不顾高原反应,喘着粗气艰难地行走在冰封的湖边,器材的冰冷直扎心窝,唯有那成群的雁鸭在不断召唤。那一刻,我静静地与雁鸭们在雅拉香布雪山下共度了最美时光。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多样,有着众多雪峰峻岭下的高原湖泊、水草茂盛的湿地、一望无垠的草原、鱼虾游动的江河、蜿蜒曲折的海岸和无数条鸟类迁徙通道。这些都为生境鸟类摄影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相信,投身生境鸟类摄影创作,实乃人生的一大乐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境鸟类摄影
善于学习的鸟类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鸟类的叫声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