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防治慈菇黑粉病的效果

2016-06-21 03:53李阿根陈长洪汪爱娟张舟娜冯敏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黑粉病

李阿根,陈长洪,汪爱娟,张舟娜,冯敏芳

(1.杭州市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1100;2.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农业科,浙江杭州 311121)



吡唑醚菌酯防治慈菇黑粉病的效果

李阿根1,陈长洪2,汪爱娟1,张舟娜1,冯敏芳1

(1.杭州市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1100;2.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农业科,浙江杭州 311121)

摘 要:进行吡唑醚菌酯对慈菇黑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用药后14 d,25%吡唑醚菌酯200 mL·hm-2对慈菇黑粉病具有显著的防效,病叶率为31.49%,病情指数为6.29,校正防效达到90.57%。

关键词:慈菇;黑粉病;吡唑醚菌酯

文献著录格式:李阿根,陈长洪,汪爱娟,等.吡唑醚菌酯防治慈菇黑粉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6): 871-872.

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 Linn.)是沼生草本蔬菜,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区域、日本广泛种植,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然而,受夏秋季节连阴雨天气影响,慈菇黑粉病(又称慈菇泡泡病)一直困扰慈菇的生产,该病不仅侵染叶片,甚至在叶基部和叶柄上危害,造成整片叶片枯死,对慈菇的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传统上,农户使用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防治慈菇黑粉病,但这些药剂的防效并不理想。

吡唑醚菌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甲氧基胺基甲酸酯类广谱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物III细胞色素bc1(Qo)[3],在中国被登记用于防治蔬菜白粉病、霜霉病,以及茶树、香蕉炭疽病等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能够抑制叶片内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4],吡唑醚菌酯也因此成为目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谱杀菌剂。为了探索慈菇黑粉病的防治方法与合适药剂,特开展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慈菇黑粉病试验,以期为慈菇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5年9—10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塘北村绿安蔬菜园区进行,前茬为露地蔬菜,土质肥沃,灌溉方便。

供试药剂有25%嘧菌酯悬浮剂(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25%松脂酸铜乳油(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吡唑醚菌酯乳油(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25%嘧菌酯悬浮剂450 mL·hm-2+25%松脂酸铜乳油900 mL·hm-2;处理2,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450 g·hm-2;处理3,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 mL·hm-2;以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第1次用药为9月17日,第2次用药为9 月30日,药剂加水量为675 L·hm-2。

1.3 调查方法

分别在9月17日药前和10月13日第2次药后14 d,调查株、叶发病情况。在每个小区采用5点随机取样,调查每株叶数及每叶病情指数。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0%~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新复极差法对有显著差异的处理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第2次药后14 d调查结果(表1)显示,处理1,2的病叶率、病情指数都大幅度上升,无防治效果;处理3的病叶率从47.10%下降到31.49%,病情指数从16.54下降到6.29,校正防效为90.57%。

表1 各处理对慈菇黑粉病的防效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多阴雨天气的环境中,处理1,2的2种铜制剂对慈菇黑粉病完全没有防效,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 mL·hm-2喷雾后对叶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病斑受到抑制,并且没有产生新的病斑,持效期也长。但是由于吡唑醚菌酯向顶传输的作用很小[5],新抽出的叶片仍然会染病。因此,需要缩短用药间隔期,新叶抽出,特别是在连阴雨天气更要保护性用药。Sharma等[6]研究发现,噻呋酰胺对小麦散黑穗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未见噻呋酰胺防治慈菇黑粉病的报道。下一步,将吡唑醚菌酯等苯醌外部抑制剂与噻呋酰胺等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混用或单用进行比较,寻找最佳的慈菇黑粉病防治药剂及防治适期。

参考文献:

[1] 李阿根,汪爱娟,张舟娜,等.慈姑黑粉病发生与防治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9): 63-66.

[2] 张益彬,张夕林.慈菇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 180,141.

[3] 关爱莹.Strobilurin类杀菌剂[J].世界农药,2002,24 (2): 16-19.

[4] KARADIMOS D A,KARAOGLANIDIS G S,TZAVELLA KLONARIK.Biologicalactivityand physicalmodesofaction of theQoinhibitorfungicidestrifloxystrobin and pyraclostrobin againstCercospora beticola[J].Crop Protection,2005,24 (1): 23-29.

[5] ALAN B.Agrochemicals coming off-patent: 2012—2016 [R].London: InformaUKLtd,2011: 68-70.

[6] SHARMAA K,SINGH D P,KUMAR J,etal.Efficacyof thifluzamidein thecontrolofloosesmutofwheat(Triticum aestivum)caused byUstilagosegetum[J].Indian Journalof AgriculturalScience,2001,71(10): 648-649.

(责任编辑:张才德)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6-0871-02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23

收稿日期:2016-04-12

基金项目:余杭区农业科技创新及社会发展项目(20130210)

作者简介:李阿根(1978—),男,江苏盐城人,农艺师,硕士,从事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汪爱娟,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黑粉病
不同药剂对药用大黄黑粉病的防效研究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抗性QTL的定位
水稻与稻粒黑粉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芷江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浅析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泰州市慈姑黑粉病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浅析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论玉米黑粉病的防治
玉米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小麦秆黑粉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