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透析方案下尿毒症患者血红蛋白的临床状况分析

2016-06-22 00:40邱建华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透析液尿毒症腹膜

邱建华

不同透析方案下尿毒症患者血红蛋白的临床状况分析

邱建华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方案下尿毒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状况。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114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2组,腹膜透析组57例,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组57例,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对比2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3个月、透析后半年、透析后9个月每周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血红蛋白水平,对比2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相较于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透析前、透析后3个月、透析后半年、透析后9个月每周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后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EPO用量波动(OR=1.110,95% CI=1.034~1.191)、血液透析(OR=3.080,95% CI=1.620~5.858)是血红蛋白变异的危险因素。结论 每周EPO用量波动和血液透析是血红蛋白变异的危险因素。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尿毒症;血红蛋白

肾性贫血是尿毒症患者肾病治疗终末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透析方式是引发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临床上通常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透析治疗中,Hb水平的检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治疗过程中,Hb容易随某一水平上下波动,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本次研究采用不同的透析方案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分析Hb水平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3月~2015年5月来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14例患者均为尿毒症确诊患者。男74例,女40例,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2.8±3.2)岁,透析时间(12.2±6.5)个月。按照入院编号将11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行腹膜透析治疗的共57例,为腹膜透析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共57例,为血液透析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年龄≥18岁;透析龄≥4个月;检测Hb频率为

2个月1次;排除恶性肿瘤、严重脏器疾病与急性肾衰行透析的患者。

1.2 方法 血液透析组选用普通肝素抗凝,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220~260mL/min。选取HIP透析器,表面积1.5m2的聚砜膜,超滤指数为50mL/(h・mmHg),进行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组指以人体自身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常规消毒,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将腹壁组织逐层切开,暴露腹膜后作1个0.5~0.8cm的切口,将引导软质金属芯插入透析管,紧贴腹膜后壁将透析管送入膀胱直肠陷窝或子宫直肠窝,之后,将金属芯取出,并排出空气,试行灌注

1000~2000mL的透析液,若引流通畅,则证明透析管腹腔段位置良好[3]。确定引流通畅后,在腹膜切口下方1.0~1.5cm位置处开始作荷包缝合,之后在荷包缝合线下方0.5cm处再进行1次结扎,避免出现针孔漏液现象。此处缝合完成后,再作皮下隧道,最后进行皮肤切口的缝合,无菌包扎透析管外端。

对患者进行间歇性腹膜透析,手工操作,每次灌注透析液2L,每个透析日进行连续8~10次的透析液交换,1h/次,1周4~5个透析日。

腹膜透析多为居家治疗,因此,患者需在腹膜透析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学习掌握腹膜透析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包括腹膜透析操作,灌入、引流以及超滤量的测量、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等[4]。此外,在出院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1.3 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2组患者透析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透析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的透析前、透析后3个月、透析后半年、透析后9个月每周EPO用量和Hb波动情况 2组患者在透析后半年Hb水平均达标(Hb达标值为100~120g/L),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组透析前、透析后3个月、透析后半年、透析后9个月每周EPO用量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且波动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透析过程中Hb、每周EPO用量对比(x±s)

2.2 对比2组患者透析前后CRP水平 透析前后腹膜透析组患者的CRP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透析前后CRP水平对比(x±s)

2.3 血红蛋白变异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变异的影响因素为EPO用量级血液透析,其中每周EPO用量波动为(OR=1.110,95%CI=1.034~1.191);血液透析(OR=3.080,95%CI= 1.620~5.858)。

3 讨论

尿毒症就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慢性肾衰竭就是肾脏功能出现了不可逆的功能减退,直到完全丧失所引发的症状以及代谢紊乱共同组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被称为慢性肾衰[5]。尿毒症并不是单独的一种疾病,而是多种肾脏病进入晚期后所表达出的共有的综合征,是慢性肾衰到达终末期后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6]。临床上对慢性肾衰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法就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就是将血液引出患者体外,进入空心纤维透析器中,血液与透析液(等浓度电解质aq)在空心纤维中以对流和弥散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将患者体内的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保证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最后将净化完成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7]。

血液透析组在维持与腹膜透析组相同Hb水平情况下,每周EPO用量均远高于腹膜透析组,透析前、透析后3个月、透析后半年、透析后9个月腹膜透析组每周EPO用量分别为(120.5±35.1)、(144.6±34.8)、(131.2±43.1)、(127.6±49.3)U/kg,波动较小,血液透析组每周EPO用量分别为(160.1±45.3)、(169.5±51.4)、(174.2±55.2)、(176.2±58.1)U/kg,波动较大。表明腹膜透析组能够以更小用量的EPO来为维持Hd水平[8]。同时,透析前后腹膜透析组CRP水平分别为(3.2±0.6)、(3.3±0.7),无明显波动,透析前后血液透析组

CRP水平分别为(5.3±0.7)、(10.7±1.3),出现明显波动,且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表明血液透析会加重尿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的加重会导致红细胞破坏的增加,并降低机体

EPO应答性,使肾残余功能丧失加快。血红蛋白变异影响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周EPO用量波动和血液透析均为血红蛋白变异影响因素,表明相较于血液透析,每周EPO用量波动小的腹膜透析更有利于维持Hb正常水平,避免其产生较大波动,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朱莉平,徐和模.尿毒症患者应用左卡尼汀配合透析的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6):144-145.

[2] 耿克明.不同透析方案下尿毒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状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4):734-736.

[3] 袁飞,张亚杰.尿毒症治疗中血压改变对血透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8):1163-1165,1168.

[4] 何联义.不同透析频率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荟萃,2015,30(11):1292-1296.

[5] 吴歌,高丹,贾晓媛,等.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93-395.

[6] 李峰军.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194-2195.

[7] 关毅标,罗福漳,赵学峰.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7):875-877.

[8] 何小苗,徐政全,陶建萍,等.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指标及透析质量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23):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54

江西 344100 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邱建华)

猜你喜欢
透析液尿毒症腹膜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人物
血液透析液入口处细菌污染状况分析
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透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效果较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