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浸理论的航海甚高频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

2016-06-22 19:47刘虎艾万政
水运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信

刘虎 艾万政

【摘 要】 为提升船舶甚高频(VHF)通信课程教学效果,基于沉浸理论,设计船舶VHF通信教学方法群,以船舶发生碰撞时驾驶台VHF通信操作情境为例,通过任务启发、影视观摩、分步讲解、角色扮演、场景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融合,保障沉浸教学的四大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沉浸理论;甚高频(VHF)通信;教学方法群

0 引 言

随着海运事业的发展,船舶交通密度迅速增大,船舶甚高频(VHF)通信在航海中的应用越来越为航海人员所重视。目前,几乎所有海上航行船舶(包括渔船)都配备了VHF通信设备。由于VHF通信具有延时少、抗电子干扰强、费用低等优点,成为船舶外部通信的首选。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船舶60%的外部通信依靠VHF设备完成,主要进行遇险、紧急、安全、日常等4种类型通信,完成协调避让、联合搜救、船舶交通系统(VTS)管制、进出港联系等业务。

尽管IMO于2001年11月通过了准确、简明和清晰的《标准海事通信用语》(《SMCP》),涵盖了所有与船舶安全有关的口头通信,但因通信不畅引起的海上交通事故还是层出不穷。IMO Marcom(国际海事组织海上通信)课题报告指出,35%的海上交通事故因船舶VHF通信不畅导致。[1,2]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英语母语国家船员对船舶VHF通信语言使用不够规范,多采用日常英语口语,通信内容繁杂冗长,用词深奥冷僻,格式变化多样等,以致VHF通信传达的信息不利于非英语母语国家船员理解、掌握;(2)非英语母语国家船员英语基础差,对《SMCP》学习、掌握不够,无法灵活运用,不能有效地利用VHF传递和接收船舶安全信息。

我国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又是海员大国,尽管我国船员船舶操纵水平在国际上得到公认,但英语交流水平低是我国海员国际竞争的软肋之一。因此,加强我国船员尤其是在校学生基于《SMCP》的船舶VHF通信的学习、掌握、运用,对提升我国海员国际竞争力、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探索船舶VHF通信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提升船舶VHF通信课程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1 现状分析

船舶VHF通信课是一门以IMO《SMCP》为基础,强调英语听、说、用的一门课程,其实用性和专业性极强。目前,国内外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较少,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演示型教学,教师采用课堂讲学形式,重内容传授,轻学生反应,无法形成学生信息接收-反馈机制,效果不佳;或在语音室采取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主导,临时指派学生角色,模拟船舶VHF通信,效果比演示教学法有所增强,但易致学生任务式被动学习,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或引入影视观摩教学与前两种教学法结合,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形式,面授基本理论、船舶VHF通信影视观摩、互动会话等方式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对船舶VHF通信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所增强,但易致部分学生无法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况匹配,产生困惑、焦虑、厌学心理,使得教学效果不及预期。在最终考核时,有的学生通过VHF或对讲机模拟与引航、港调、代理及其他船员通话时大脑一片空白,说话磕磕绊绊,词不达意;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交流时表情呆板,操作解释用语不灵活;有的学生在VHF通信时不知如何将要素表达清楚。

2 沉浸理论

1975年,国际著名美籍匈牙利心理学家哈里菲婵松孛缀R潦状翁岢龀两砺邸T缙诘某两砺廴衔粽接爰寄苁怯跋斐两闹饕蛩兀孀磐缂际醯姆伤俜⒄梗两砺鄄欢系玫椒岣缓头⒄埂L粽接爰寄艿钠胶猓魅返难澳勘辍⑶苛业哪诓慷投懒⑿裕惺艿姆蠢。肪车拇瓷璧瘸晌萄С两乃拇筇跫3],是基于沉浸理论的航海VHF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的充要条件。

2.1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挑战与技能保持平衡是沉浸体验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这种平衡不但能促进参与者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能促进参与者进一步提高技能,在更富于挑战性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平衡。在教学中,任务的挑战性与学生的技能水平平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船舶VHF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不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英语水平,还应考虑学生的自学、资料收集等能力,结合教学总目标,对目标进行合理分解,设定适度的挑战,保障挑战与能力的平衡。

2.2 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内部动机和独立性

强调学习者在每一步都需要一个明确且具体的目标,目标应便于学生理解,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航海VHF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航海VHF通信工作实际,制订合理的总目标和具体且便于学生理解的分目标。依据目标,充分利用VHF通信视频材料、国际原版的《SMCP》、真实VHF设备、虚拟VHF设备、航海模拟器教学平台、实船VHF通信体验等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提高。

2.3 感受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反馈学习感受,这也是一个完整的沉浸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船舶VHF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需要充分地调动可用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实时反馈感受,保障学生与教师、环境的互动。

2.4 环境的创设

沉浸体验的环境是沉浸体验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船舶VHF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努力营造贴近实际、学生感兴趣的互动型环境。

3 船舶VHF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

3.1 船舶VHF通信沉浸式教学过程

船舶VHF通信课程学习总目标是学生利用所学英语和航海专业知识,采用《SMCP》的标准格式和表达形式,与港口、海事、代理、引航及其他船舶进行有效、简洁的船外通信,以及船舶内部人员日常和工作相关的船内通信。课程总教学包括以下5个过程。

(1)目标分解。根据船上工作实际对其进行分解,可分为靠离泊通信、进出航道通信、进出锚地通信、航行值班通信、海上联合搜救通信、协调避让通信等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可以制订具体明确的分目标。例如靠离泊通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靠离泊的相关操作过程,并能与代理、VTS、引航站等部门采用VHF设备进行简洁、顺畅的通信,完成靠离泊、引航服务、靠泊计划等申请。

(2)相关知识积累和储备。由于一个分目标对应船上一个实际操作,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船上实际操作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介绍,并依据《SMCP》对分目标设计的通信格式和标准表达形式进行讲解。

(3)分目标沉浸训练和讨论。根据船上工作实际和分目标进行沉浸训练和讨论,强调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SMCP》与实际工作结合,实现分目标要求。

(4)虚拟场景综合训练和讨论。船舶航行采取航次形式,一个航次包括靠离泊、航行值班、VTS报告、上下引航等具体任务,是若干子任务有序产生和若干子任务随机产生的过程。因此,船舶VHF通信教学可以采取子任务依据航次实际组合进行综合训练,航次要求具备典型性、代表性,覆盖商船常航区域的常用通信,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5)实船训练和考核。在虚拟场景综合训练和讨论后,通过校船实习,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和考核,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际与理论的结合。

3.2 船舶VHF通信沉浸式教学方法群设计

针对船舶VHF通信教学的各子任务及目标,依据沉浸教学必经的先前准备阶段、沉浸体验阶段、沉浸体验结果等3个阶段,结合教学的客观规律,基于沉浸理论的四大条件和船舶VHF通信沉浸式教学充分体现师生参与性、兴趣激发性、计划生成性、学习激励性、过程整体性、教学开放性等特点,结合常用、可行的教学方法,组合成船舶VHF通信沉浸式教学方法群(见图1)。

3.2.1 任务启发式教学法

船舶VHF通信任务启发式教学法在方法群中引入问题,学生自主进行初步探讨,为方法群中后续教学方法积累知识,采用设问―讨论―反馈―过程考核的4段式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1)设问。根据教学子任务及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英语水平,合理设计问题。如当船舶发生碰撞时,驾驶台VHF船内通信和船外通信有哪些操作?学生课前预习,利用课本、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了解船舶碰撞过程及碰撞前后驾驶台需采取的措施,确定VHF通信联系的对象及内容,获得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提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带到课堂上共同讨论。

(2)讨论。学生针对船舶发生碰撞时驾驶台VHF通信操作展开讨论,提出各自观点并阐述,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其观点并阐述质疑理由。教师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各小组在课堂积极发言,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反馈。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船上工作实际为基础,根据大家讨论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指出学生观点中的一些根本性错误及错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积极肯定讨论中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

(4)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从问题讨论准备情况和问题讨论情况两个方面进行。问题讨论准备情况包括资料搜集和发现问题等;问题讨论情况包括问题回答情况、讨论踊跃度、发现新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的形式,及时、客观地进行过程考核。

3.2.2 影视观摩教学法

影视观摩教学法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演示所授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较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且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再提高,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船舶VHF通信沉浸式教学方法群引进影视观摩教学法,还能更好地拉近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的距离,使得学生能更具体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该教学法在教学方法群中巩固和增强所积累的知识,既巩固了项目启发式教学法的成果,又为后续实施的教学方法开展了基础铺垫。

3.2.3 分步讲解教学法

分步讲解教学法采用课堂讲学形式,针对船舶VHF通信教学子任务及目标,根据学生任务启发讨论和影视观摩讨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参照《SMCP》,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系统梳理子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该教学法也是对项目启发、视频观摩教学方法的巩固,是后期角色互动、场景训练教学法实施的前提。例如当船舶发生碰撞时的有关驾驶台VHF通信操作,重点讲解船舶碰撞产生原因、碰撞前后应急措施、船舶碰撞VHF通信对象、VHF通信内容、通信格式、通信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对该问题形成知识体系,促进挑战与能力的平衡,进一步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2.4 角色互动教学法

模拟角色教学法是一种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与情景教学融为一体的、能够将教学与激发兴趣相结合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该教学法具有仿真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教师在讲授船舶VHF通信知识时,引入此教学方法,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领悟所学习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角色情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交流、合作及应变能力,为开展场景训练教学法进行热身。如当船舶发生碰撞时的有关驾驶台VHF通信操作,学生可自行分组,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有担任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水手模拟船内通信的,有担任他船船长、VTS、公司值班人员、拖船船长等模拟船外通信的。如此,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拉近知识点与实际的距离,给予学生学习的动态具体反馈,加深学生学习的沉浸。

3.2.5 场景训练教学法

航海模拟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船舶在各种海况、航区航行的大型虚拟操作平台,为船舶VHF通信沉浸教学提供较好的教学平台。场景训练教学法利用航海模拟器,设计任务发生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任务操作。场景训练分为子任务场景训练和全任务航次场景综合训练两种类型。船舶VHF通信沉浸式教学方法引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非常好地创设沉浸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逼真地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融合,加深学生学习的沉浸体验。设计当船舶发生碰撞时驾驶台VHF通信操作问题场景训练,可以利用航海模拟器随机设置两船紧迫局面,让学生体验船舶碰撞前的应急措施,并进行碰撞前的VHF应急通信;或者可以设置两船发生碰撞,让学生体验船舶碰撞后的应急措施,并进行船舶碰撞的VHF应急通信。这种场景训练法可使学生较快地沉浸在船舶碰撞的虚拟操作中,在虚拟操纵体验中学习船舶碰撞前后的应急措施,船舶碰撞VHF通信对象、内容、时机等,并获得实时的语言或行动反馈,增强学生学习的沉浸感。

4 结 语

基于沉浸理论的船舶VHF通信教学方法群设计,有效促进各种教学方法有效融合,通过任务启发、影视观摩、分布讲解等教学方法保障学生能力与挑战的平衡和学习目标的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克服学生学习的枯燥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保障了学生沉浸学习的四大条件。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构成系统,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同时组合成群,实现了船舶VHF通信的互动训练,拉近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船舶VHF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锋.正确使用VHF减少船舶碰撞事故[J].水运管理,2006(7):21-23.

[2] 张红.SMCP在海上VHF通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16-118.

[3] 闫振中.沉浸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对远程教育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6-20.

猜你喜欢
通信
基于数字化变电站SV报文通信可靠性问题研究
铁路光缆运营维护方式研究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平台通信优化方案研究
简述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
Android环境下主UI线程与子线程通信机制研究
无线自组网在野战防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