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2016-06-24 14:27梁富妍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梁富妍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提问的反馈,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只有充分地运用提问技巧,才能够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97-02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的主要方法。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设问质量无疑会大大开启学生的智力,为课堂教学增辉添色。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研究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提问设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深奥,则显得高不可攀,学生不知所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也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基础和思维特点,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使所设计的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邻近发展区域内",即在"跳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上,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回答。比如,讲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非常抽象的历史概念时,教师可以把"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类难度大的问题改设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接近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含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概括提炼,提纲挈领

不少学生只侧重记忆具体的历史知识,如某一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因此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而高考则往往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况且如果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就会零散,学生即使记住了,遗忘得也快,而且不会应用。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针对历史知识框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概括提炼。

2.1 利用课本黑体字。课本上的黑体字标题本身就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主体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2 利用章节目录。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黑体字、单元目录,把握各个基本知识点或各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形成整体史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3 由个性到共性。历史知识虽然繁多但又有规律,规律性体现了历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师可以就历史知识的规律性设计问题,把历史知识由具体知识上升为规律性的内容,学生又可以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人又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唯一的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联系现实设计一些问题。这类问题会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育人功能。

故设障碍,诱导思维。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我作了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等。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曲径通幽,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例如:我讲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这一史实时,进行了四步设问:"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造成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对'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等。这样,经四步设问,加上教师的及时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很快就得出有关的正确结论,因而学习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水到渠成的提问艺术有助于解决学习疑难问题。

5.创设矛盾,激起波澜

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因此,若能在提问中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讲完"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亚非文明古国不处在大河流域这个有利的位置,那么,这些地区能不能成为文明古国?"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如果这些地区不处在大河流域,就缺少了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文明古国";而有的同学认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古代埃及等国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没有当时统治阶级的励精图治,那么,即使地理环境再优越,上述地区也成不了文明古国";也有少数学生持这样的观点:"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对自然条件更好地利用,大河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要靠人来改造的。否则就根本谈不上优越,说不定还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灾难。"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通过小组间积极讨论,在争论中达成一致结论,在矛盾中获得了真理――地理环境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这种创设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高效提问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合作互动,交流展示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疑为主轴,这期间教师的提问技巧和艺术显得更为重要。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提问这把"金钥匙",让它成为引领学生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和纽带。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