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学讲计划”,培养合作能力

2016-06-24 05:12王建设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参与自主

王建设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学讲计划”的理念,就必须将自主、合作思想贯穿在教学中。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学习创设自主、合作的氛围,还要转变传统教书匠的思想,成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开发者。

[关键词]自主 合作 引导 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75

推行“学讲计划”旨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将自主、合作的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最终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努力优化策略,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的氛围

“学讲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合作能力,要求他们能够“学进去,讲出来”。“自主”就是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学,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合作”则要求学生能够集众人智慧、学力,来攻克具有一定难度或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在进行“乘法知识、面积计算”复习课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排方阵”这一环节。在此环节中笔者主要从学生已有的排队经验出发,联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引出“方阵”、“长方形队形”等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完成如下问题:①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尝试一个方阵,说一说排成方阵所需要的人数有什么特点;②全班学生排成最大的方阵怎么排?③全班学生要排成长方形队形怎么排?④说说自己喜欢的排队方式。对于第③个问题,在小组合作互助、生生交流的氛围中,学生设计出了多种排队方式。

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把讲台变成学生能力的“展台”,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陈述自己的见解。于是,数学学习不再充满“灌输”的味道,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激发。

二、少一些“灌输”,多提供自主发现与探索的机会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活动才能更高效。落实“学讲计划”,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少一些“灌输”,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发现与探索的机会。比如在“角的认识”教学活动中,笔者创设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四个活动板块,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发现、感悟、总结。其中,在“比一比”教学环节中,学生提出了一些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角有大小吗?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在问题情境的驱使下,学生能够利用活动角学具和三角板,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第1小组通过操作活动角发现:当活动角的边拉得越开,角就越大;当活动角的边靠得越近,角就越小。结论:角的“张口”的大小决定了角的大小。第2、3小组皆利用两个活动角来研究,他们通过变换活动角的边长来观察活动角的变化,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第4小组是利用一副三角板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他们先找出两个角,把它们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来比较角的大小,得出结论: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第5、6小组是利用几块大小不一的三角板来研究,最后也发现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学生在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究热情被点燃,灵感被激发。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操作实践,都有了自己的发现,都能给出自己的想法。

三、变“讲师”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由“讲师”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对探究任务、组建方式、组员分工等进行设计、管理与监控。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然后追问:“这两种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笔者点拨:“请大家从特征入手,看看它们有没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笔者在指导时,发现一学生在列表整理各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出异同点,马上予以鼓励。在另一小组中发现有个学生没有参与,便询问该生遇到什么困难,该生表示自己不知道怎么比较,笔者就引导该生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在概念、内涵及特征上的异同……通过发挥“师助”作用,该组的讨论有了进展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原来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要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在合作过程中只有优等生掌握说话“大权”,大部分学生充当陪衬现象的发生。

(责编 罗 阳)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参与自主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谈谈“学讲计划”中的“讲”的问题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