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老年人乡村旅游养老模式探究

2016-06-27 15:24白然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老龄化模式

白然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老龄化己经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养老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针对当前典型养老模式的不足之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的新方向、新办法势在必行。“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初露头角,在国内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具体特点,阐述了国内养老问题的迫切性,分析了乡村养老的发展优势,提出了灵活多样的乡村养老模式,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 农村养老 模式 问题 对策

问题的提出

最近几年,我国老年人独住的情况日益增加,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生活通常呈现出单调性和单一性,由于每个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条件不同,因此空巢老人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可以大致表现为几个方面:即生活时间富裕、活动范围小、活动内容单调。由于空巢家庭的空巢老人的生活呈现这种态势,因此大量空巢家庭的存在也就表明针对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在生活无聊时,旅游可以为空巢老人带来慰藉和心理安慰,同时在旅游过程中可以获得自己人生的意义并结识到与自己情况相似的众多老年人,从而丰富老年人的空巢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社会上的“老龄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空巢老人数量上的增大同样意味着旅游养老的市场模式存在着市场潜力。

乡村旅游养老模式,即地点选择在地理环境良好、有发展旅游业优势、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借助农村本身存在的自然条件,如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和可以体验式参与到其中的农业资源而建立起来的集观光、旅游、健身、娱乐为一提的农业休闲养生园区,并且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乡村度假养老基地的合作模式。面对城市中老人缺乏亲情的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在乡村地区集体旅游的方式得到排解。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老人在年轻时都下到农村中进行生活,再次回到乡村,会引起老年人高涨的兴趣。

乡村旅游养老模式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乡村旅游养老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在家庭中养老、在相关疗养机构中养老与在社区中进行养老是现阶段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三种基本养老方式,但是这三种方式都存在弊端。

在家庭中养老,子女负担过重。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养儿防老”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孝道也是中国一直推崇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在家庭养老的方式,带来了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增加了年轻人的生存压力。中国年轻人多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这也就是说在大部分家庭中,未结婚的年轻人需要承担起一到两位老年人的生活,结婚的两个年轻人就要承担起最多四位老年人的生活,再加上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和各种资源的竞争,导致许多年轻人力不从心,为了照顾父母,放弃了太多机会。

在民政机构养老,政府负担过重;民间养老机构竞争大、运行艰难。对于民政机构养老来说,就是按照政府的指示,对养老事业进行有计划规划,实行统一管理的方式,受到国家民政部门的经济支持,但是其容纳的对象十分有限。基本局限在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孤寡,普通老年人没有办法享受这种福利,再加上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民政养老机构的负担日益增大。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着巨大的管理漏洞,因为它属于民营企业,许多企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导致其无法全面照顾老年人的生活,甚至部分养老机构行为恶劣。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着开支远大于收入的问题,举步维艰。

在社区养老的模式,由于各方面的投入过少,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缓慢,整个行业还不完善,存在着巨大漏洞。中国现在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兴的养老模式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模式不成熟,同样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个模式的资金主要仍来源于政府,需要政府对社区中的养老设施和服务人员进行完善。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集中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两个优点,但是资金来源的不充分是短板。

(二)乡村养老旅游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前提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农村地区经济与城市地区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的现状,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我国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从老年人养老的角度出发,鉴于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多、资金充足,可以将老年人列为发展农村地区经济的主要人群之一,形式就是通过促进老年人到乡村地区进行旅游养老。这既解决了养老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具有实际意义的新型的养老模式,成为了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良好对策。

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的具体形式

(一)乡村旅游养老小区

这种模式是指在环境清新、交通便利的乡镇地区设计并建立起专门适合老年人养老生活的,拥有田园特点的专业化住宅小区。相比于一般城市的养老社区,除了外在环境上的差异,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乡村旅游养老的小区的配套设施完善,专门为老年的生活而设计。比如除了日常的休闲娱乐,还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提供专人服务,丰富和满足老年人的生活。

(二)乡村与旅游相互融合的养老公寓模式

这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此种模式是将外来的老年人和当地农户放在一起进行服务的居住模式。房地产开发商选择的地理位置同样是山清水秀,适合老年人群居,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地点,这些地点大部分是当地农户的宅基地。利用这些土地资源,一部分可以使农户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偿,一部分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环境之中,对于拉动农村地区经济同样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纯粹的乡村旅游养老院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养老院中,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临时住宿的地方和完整的配套设施,这就相当于更高级别的、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旅游宾馆。养老院一般分为自理、半自理、医护型的人员服务模式和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不同规格的房间,根据老年人不同的消费能力来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在乡村宅院进行养老旅游的模式

这种居住模式持续的时间取决于老年人本身。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房屋长时间出租或者是直接售卖居住权的服务,老人可以在体验过某些服务之后决定自己在哪些地方长时间居住下来。因此在这种模式之下,许多老年人选择成为候鸟一样的居住人群,即在每年特定时间段来乡村宅院进行修养。

乡村旅游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发展时间较短的社会新兴养老模式,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和行业规则,同样这个行业面临着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这些困难可能对于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的发展形成制约。

(一)传统观念制约,对乡村旅游养老模式认可度低

孝道是中国人一直根深蒂固的观念。传统意义上认为,将家中父母送到养老院中养老是不孝的行为,会在社会中受到他人的指责和舆论的压力,传统养老模式仍旧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和认可。然而,现代典型养老模式已逐渐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偏差和不同步,因此,新型养老模式的推出显得非常迫切。

(二)社会福利政策尚未健全,阻碍重重

中国地域广阔,农村地区面积大,导致农村地区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和一些基本生活保障,这也就是大量农民工选择到城市中生存的原因。而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作为一个针对于老年人的服务机构,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需要更高要求,最重要的就是针对老年人健康的医疗设施。而这些设施的采集和购买是一笔巨额费用,对于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的发展是很大的阻碍。

(三)政府思想不够解放,缺乏政策支持

对于这种新兴事业的尝试,许多地方政府的态度冷漠。一方面,这种乡村旅游养老模式本身的发展条件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业体系;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养老模式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在当地与农民的沟通也是一个问题。这也就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关政策迟迟没有能够出台,对于整个行业发展不利。

乡村旅游养老模式发展对策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对这个行业规则进行规范,同样应该积极扶持这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养老模式。政府要意识到,地区养老的发展需要国家对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地方政府同样要意识到这笔资金的重要性,为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笔资金,要做到根据农村实际的发展状况和乡村旅游养老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乡村地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不能一味依靠上级政府的力量,应该切实为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贡献力量,毕竟只有本地政府才是最了解这个地区的基层政府机构。

从企业的层面来说,除了相关配套设施的兴建,还要注重大力宣传,让乡村旅游养老模式可以深入人心。目前的中国市场对于这种新兴的养老模式的了解力度还不够,需要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由于这个受众主要是老年人,因此电视上的广告宣传必不可少。在广告制作上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因为广告的不实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移动互联网也要做相应的广告,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子女,让这个群体也了解到这种新兴的模式。同时还有家庭中的子女,中年人群体退休之后有很大机会成为旅游养老的消费者,通过宣传,能够让他们消除对旅游养老的偏见。

从企业与政府联合的角度上来说,要相互沟通,为打造全国性的乡村旅游养老网络做出贡献。乡村旅游养老模式规则的不完善将会制约这个行业的发展。为了给乡村旅游养老提供相应的发展背景,需要企业和政府及时沟通,政府也要在发展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协调作用。认清这个模式是存在发展机遇的,将会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结论

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作为老年人旅游养老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存在的意义在于解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养老问题,同时对于农村经济起到带动作用。行业的规则现在还是不成熟的,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企业和政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未来乡村旅游养老将成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韩艳,关宏志,李丹洋等.基于海德平衡理论的老年人出行态度转变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6)

2.程萱,王黎,谢红等.居家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5)

3.慈勤英,宁雯雯.多子未必多福—基于子女数量与老年人养老状况的定量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4)

4.周刚.养老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

5.李泓,储德平.安养乡村、乐享田园:养老型乡村旅游地新机遇—基于养老旅游、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4)

6.黄璜.国外养老旅游研究进展与我国借鉴[J].旅游科学,2013,27(6)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老龄化模式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