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2016-06-29 01:29吕红军杜阳阳
现代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空间信息化

■吕红军 杜阳阳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吕红军杜阳阳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已然跨入“互联网+”时代。对于教育而言,这意味着冲击、挑战、革命和重生。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四化三学”的新教育势在必行。这与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三通两平台”的教育思路相吻合。

时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两通已基本实现,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却还一直停留在构建阶段,并未形成体系,也未能达到“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一体化”的要求。

一、构建基础与条件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新模式是打通教育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周村区北门里小学《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新模式》是在已有良好终端环境、网络环境和认知环境的基础上,顺应BYOD时代新形势,着力教育信息化高级应用的新探索。

1.良好的终端环境:全校所有班级全部配备电子白板或一体机。现阶段,应用于教学的终端形式除两个网络教室的台式电脑外,还有15个电脑班、6个平板电脑班。70%的班级实现了“一对一”常态数字化教学。终端的家庭使用率更已达到100%。

2.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全校能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电脑班的有线网络均为百兆,平板电脑班搭建了千兆光纤下的无线网络环境。

3.较高的认知环境:经过十年信息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师生对新媒体、新应用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能够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并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不同的年级都有相应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二、构建设想与目标

宏观上,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变革的都是教学空间,但新的学习科学指出“既要注重教,又要注重学”,教学空间依然偏向教。新的教育空间如何呈现学生的信息的即时分享,如何优化信息的呈现方式,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解决“学”的更高阶段提出的要求就必须构建以学为主的“学习空间”。

微观上,随着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实践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各学科教学所借助的一些常用软件和网站与学生的重复操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北门里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构建,旨在组织专业力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发出一套学生综合学习平台的程序,将学生常用的所有学习资源包括各种平台、网站、软件、课件、学件、资源等都集成到统一的学习空间里,就像安装完成的app应用规则分布在手机中一样。

为实现“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建成教师们网上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阵地;构建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的最终目标,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设定了“三层”目标。

1.时间层:学校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整合性平台,学生点击图标即可进入学习,省时省力,高效快捷。每个学生或自主点击学习平台图标,或设置系统的开机选项,进入自己的学习界面,用哪个平台或网站、课件就点击哪个,无需再浪费时间在电脑桌面查找或网络搜索上,从而大大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空间层:借助学校服务器和网络在线存储功能,“人人通”给每个学生都在学习平台上建立起“我的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储存,并分设不同板块加以管理。所有自已储存资源连同在各个模块的学习记录,一起构成了学生完整的个性化的电子档案,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对自己的独立空间进行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培养。

3.应用层:根据不同的班级所持有的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差异,“人人通”空间中分别制定个性化的智慧课堂系统,存储数字化资源,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并探索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三、构建内容与过程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而是基于一种结合了云计算、移动学习等多种新技术的新的系统架构和商业模式的组合,是架构在“校校通”和“班班通”的基础上,整合各种学习服务,使整个“三通两平台”在该体系下无缝衔接。“人人通”建设的落脚点是要增强或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指向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是推进“人人通”的关键。

1.空间管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中为每个学生留有一片“学习自留地”,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空间,收藏整理自己的作品,描绘自己的生活。

(1)展示空间:云平台的互动性给每个学生做自己秀自己的机会。只要是学生想表达的都可以展示在这里,他们可以更自由地感受“互联网+”时代“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互联网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主导思维方式。

习作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难点,识字量则是制约习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传统语文学习环境下,低年级习作一般要从一年级下学期才可以开始进行。但随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的构建,在线习作模块的设置与实践打破了传统习作中识字量的限制。北门里小学学生的“习作空间”从一年级拼音教学结束之后(新生入学两个月后)即可开始。学生有了拼音基础,就能够借助电脑的输入法联想功能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2)积累空间:在线“错题本”培养了学生自我纠错和积累运用的学习习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学生都会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线掌握班级错题的整体情况,也可以从某一个学生的错题中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个别问题。

(3)创客空间: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手中都会有大量作品。这些学习成果才是学生素养的体现,也是学生发展的积淀。

“人人通”体系将学习成果设置为单独的一个重要板块。无论是课堂学习中用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的知识幻灯片,还是课外学习时用灵感凝结成的作品,学生的创客精神随处可见。

2.资源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着眼于创造一个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教师和学生既可以利用云平台上的数字资源,还能在云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便于学生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自主学习,拓展了生生、师生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渠道。

(1)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师将备课、课件、评课、教后反思以及其他生成的资源,全部经过数字化加工,发布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云平台。同时,学校还将对每个学科的支持软件链接至该平台,以便教师随时调阅和进行个性化加工,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数字化。由校园网到云平台,由教师端到学生端,数字化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逐步成为每位教师教学的常态。互动授导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协作讨论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翻转式课堂模式、作业信息化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模式等七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反思、实践,实现了课堂数字化,弱化了教的因素,推进了教学民主,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网络课程数字化。教师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以“优化教材重组内容、统整项目开展活动、开设校本特色课程”的形式落实课程整合,开展定时或不定时的网上授课或网上互动,把课程变成了一个营养丰富又极具个性化的“套餐”。

3.课堂模式。北门里小学的课堂上,无论基于平板电脑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还是基于交互式白板教师端的教学模式,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已渗透入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处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的对信息化设备以及教学软件的使用也已没有了一丝痕迹。

以学习平台为依托,北门里小学探索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基于班级授课制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和自主选择的O2O学习方式”。

“混合式学习方式”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任务驱动学习,通常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出现。课前,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借助网络搜索、资源查阅,如微课、课件等完成自学;课上,通过同侪互助、小组合作、团队交互、教师点拨解疑等强化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各种适合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应用、拓展和提升。

概括“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基本流程为“教师布置任务、发布测试——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提交作业——云平台反馈学习数据——教师相机指导、发布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云平台留档整理课堂生成资源”。大数据下的自我检测是“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关键一环,然而正是“人人通”体系的“数据处理”和“资源存储”推动了翻转课堂的有序运转。

“自主选择的O2O学习方式”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方式。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或学习新知,或巩固旧知,或自我补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网络或与任何人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满意度也完全由自己把控,从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成效与反思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不仅通过网络和云平台将教师、学生、家长紧密联系起来,还将备课、上课、作业、拓展、交流等教育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云”集中了分散在不同系统、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存储平台、不同格式的数据,实现了统一信息化管理,有效解决了资源的碎片化问题。学习不再是生硬地识记课本上已经过时或即将过时的内容,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学科、选择方式、选择地点、选择讲师来获取有用的信息。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的构建真正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真正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这应该就是教育信息化带来教育公平的体现。学生们因此获得了个性成长的乐趣,教师们因此获得了教学相长的幸福,教育也因此向着新时代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扫一扫)

(作者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山东淄博255000)

猜你喜欢
数字化空间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月“睹”教育信息化
空间是什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创享空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