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照速度到观照生命

2016-06-29 01:29王树成
现代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分层生命差异

■张 磊 王树成

从关照速度到观照生命

■张磊王树成

招远市蚕庄初中用了四个周期20年的时间,对差异教育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创造了分层走班差异教学新的课堂组织形式;探索出了适合学校差异教学研究发展的教研组与年级组双线管理的新机制;对分层走班各个环节开展了研究,完善了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将差异教学转到差异教育之后,我们由最初的关照学生个性差异、学习速度、发展评价,转到重视以师生课堂学习、人文关怀、生命发展为核心的差异教育研究,构建了观照生命的差异教育新课堂。

一、关照速度,创新分层走班差异教学组织新形式

“九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村适龄儿童全部升入初中,基础教育在数量上得到了保证。但是,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认知能力、学习速度上的差异,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时有发生,妨碍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实现。

我们确定了从初二开始,根据学生在数学、英语两科学习的差异(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等方面)来进行学科分班教学。分班所遵循的原则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按“四分类三分层”进行:即将大约占学生总数25%的那些在学科领域天资超常和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正常教学速度的学生(这些超常生约有10%),及那些在学科领域学习能力超出常态教学速度的学生(这些学科优势生约有15%左右)分为C班;将占学生总数约50%的那些按规定课程标准经过努力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分为B班;将其余的25%(包括学困生)分为A班。学生分在C班、B班或A班,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控。一般在学期末个别调整,学年末进行较大的调整。

在烟台市教科院差异教育研究课题组领导的关怀和亲切指导下,我们对差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确立了“学习理论——探究实践——确定教法——反馈改进——观摩评价——深入研究——总结推广”的推进思路,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高速C班,学生智力好、思维灵、要求高、学习快,所以坚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强调小组协作共进、平等竞争。对这类学生,采用“多强化、重思维、促特长、求拔尖”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导式教学”中学生自主、主动、实践的主体性。

中速B班,由水平中等的学生组成。对这类学生采取激励措施,要求学生吃透课本内容,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灵活应用。采用“慢变化、多练习、重能力、勤反馈”的教学策略,发挥“导学式教学”中教师启发、诱导、点拨的主导作用,让这些学生“吃得好”。

低速A班,由水平较低的学困生组成。对A类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关心、激励和宽容,积极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低起点目标开始,要求他们逐步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品尝成功的喜悦。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发挥“讲练式教学”易懂、易学、易行的长处,指导A类学生的学习。

三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变了以往那种“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差异教学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模式。

蚕庄初中率先在区域内推行分层走班差异教学模式,为差异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异步教学变为现实。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虽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革,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学校陈旧的管理模式滞后于分层走班差异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差异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十五”期间,我校大胆创新,实行了学科教研组负责制,降低了教学管理重心,发挥了教研组应有的功能,逐步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带教”的常规,在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促进教师发展,采用了“校长←→学科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的教研体制。校长亲自参与教研组实体工作,扩大了教研组的职能范围,为教师进行差异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舞台。

在学生管理上,采用“校长←→年级组←→班主任←→学生”的管理体制,针对在差异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走班、上课、评价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形成教育合力,有效解决了学生在差异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差异教育的顺利实施。

“十一五”期间,第八次课程改革与实验教科书的更新换代,对我们的差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自主申请了烟台市规划重点课题“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对差异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经过我们实验,在A、B、C三个不同学习速度班级,对数学、英语学科的新授课、复习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三层两课型”教学模式,覆盖了分层走班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细化了课堂教学策略,有力促进了差异课堂教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二、观照生命,构建差异教学新课堂

进入“十二五”,虽然我们的分层走班差异教学研究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管理、评价机制也有了保障,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反映上课累,学生学得也辛苦。为了提高学生、教师的生命发展愉悦感,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上,探索出了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生命化课堂。

分层走班形式下差异教育生命化课堂的基本架构如下表所示。

课堂层次主要特征基本要求情景导向 分层定标回归生活目标明确、难易有度、适合学情、利于生成自主学习 分层落实关注生成循序渐进、自主互助、民主宽松、和谐融洽课堂展示 分层点拨激发生机端正态度、全面参与、深度投入迁移训练 分层加深优化生态多方关注、及时调控、适时点拨、张弛有度课堂检测 分层评价关怀生命主体多元、关注三维、形式多样

(一)回归生活,倡导以学生基础为根本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知识储备、再现能力等因素,依据A、B、C或者是A、B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对教案进行优化。要求教师做到:目标明确、难易有度、适合学情、利于生成。要基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生活基础(包括能力和情感方面)和老师对于学生生命差异的辨识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设计中。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能力,应该与学生的差异相适应。对于涉猎此领域不久的老师来说,需要一个适当的教学模式来参照,根据一定的学情前测工具把握学生的生活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关注生成,注重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行为时,采用循序渐进的导学方式、自主互助的学习方法,构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和谐融洽的课堂生成创造条件。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本节课学习的要求,积极调动学生饱满、高昂的学习热情,投身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要创造引人入胜的导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关注度,为生成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采用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科特点来设计,切忌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而为。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生命特征的差异,选择最贴近本层次学生学习起始点的学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而不能只是一些简单、浅显、生硬知识的罗列。倡导高速层次的学案要重点关注基本知识组成、基本方法训练、综合思维提升等主要项目,学案内容不要过偏过难;低速层次则主要根据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要求来展开,内容主要以教科书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为依据来实施。自主学习环节,高速层次的学生以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为主要形式展开;低速层次的学生可以是自己探索,也可以采用同桌或者小组共同尝试的形式来进行。

互助提高阶段,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进程中,遇到自己或者是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而寻求他人帮助的过程。此阶段要求教师对学生个人或者是小组梳理后剩下的有难度、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解疑释惑。教师要注重在有价值的问题上进行指导点拨,从规律、方式、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获得满足,升华生命价值。

和谐融洽的生成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高效的要素之一。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一要了解学情,特别是学生的内心世界,这需要师生之间深入细致、长久耐心地相互理解、交往,唯此方能打开某些学生封闭的内心世界;二要深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生命体”;三要转换角色,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特征差异,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三)激发生机,强调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说到多向交流的课堂,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会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态度、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来衡量。学生要有积极的参与态度、全面的参与广度和有效的参与深度。这也是优秀教师成功课堂范例不可或缺的。现在,我们不仅要从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参与学习、如何参与研究、如何参与活动来评判一节课,而且应该看教师参与课堂的“三度”做得如何。只有教师真正地、全方位地参与,才能成就师生共同提高的生机课堂。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一要避免低效劳动,不能以课堂是否“热闹”、回答问题人数多少来界定,更要反对“满堂问”“满堂接”;二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及时与学生交换思想;三是要注意教师的“深入”不等于学生的“深入”,只有教师深入理解一堂课中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正常的教学需要深入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才是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参与。

(四)优化生态,实现思维情感的多维碰撞

多方关注、及时调控、适时点拨、张弛有度是实现师生思维情感交流碰撞的必备要素。对于高速层次的学生,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本层次不同层面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要多加关注他们课堂学习过程中情感的需求,关注他们生命发展需要的动力;对于低速层次的学生,则重点关注那些思维慢、做题慢、反应慢的学生的学习动态,避免他们自己或者是他人将其视为“另类”,促使分层走班真正关注不同生命个体的健康发展。要求教师做到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注意从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生命个性特征的差异,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切入点,从学生最低知识点出发,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切忌我们的学生“头脑是满的,思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

(五)关怀生命,追求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励他们互助学习的合作性,挖掘他们展现自我的独创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自己的课堂学习收获,或者是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互评,再加上教师的综合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要注重整体评价学生的三维达成度,防止以往单纯地将三维目标各自割裂开来的弊端。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关注他们的三维达标情况,及时准确评价学生的思维达成情况。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肯定性的赏识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突出表现进行过程性的激励评价,对于取得的成绩进行展示性的欣赏评价,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再次评价,便于最终对学生有一个恰当的、正确的评价。

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收获多少,更要反思评价自己每节课的收获与进步,反思评价自己是否尊重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否尊重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评价,在教与学的进程中才会不断进步,才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才会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提升。

三、差异教学研究二十年的成效与思考

(一)探索出符合不同时期发展特点和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九五”期间开始“四分类三分层”,我们研究出了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加以实施。“十五”期间,我们率先实现的教研组与年级组双重管理模式,改变了学校管理体制,适应了差异教学研究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研究符合课程标准的“三层两课型”课堂教学策略,细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而现在我们着重研究的关注教师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生命化课堂,更可以看出我们有一条非常清晰的研究轨迹,那就是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上,放在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上,放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行为上。以分层走班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注重转变评价模式,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真正落在实际行动上。

(二)课堂教学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

对教师、学生推行的发展性评价和生命化课堂的实施,促进了课堂结构的变化:从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可以看出,由于我们的差异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自觉的变化,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切入点也在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相比数据前测,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情绪的反应”所占比重由23.5%上升到54.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我们不光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多少;还应该看他们的学习是不是愉快和高兴的,是不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比重由原来的18.4%下降到2.6%;而“希望赶紧开始学习的”则由39.5%上升到了51.3%。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感觉“总是适合我解答”的比例也由原来的73.7%上升到了92.3%;“经常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学,也由26.3%上升到了42.1%。“经常向老师提出不懂的问题”的学生由实验初期的18.4%上升到了33.3%。

(三)学校办学声誉逐年提高

2004年11月召开的“山东省初中教育深化改革现场研讨会”,对我校实施差异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多年来,我校学生巩固率一直都是100%,真正做到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差异教学与管理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烟台市首届教学成果奖”;学校在分层走班实验过程中,先后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同在一片蓝天下”栏目组采访,为江苏省、山西省、淄博市、德州市、齐鲁石化、济南市长清区等省市教育考察团介绍经验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从最初的关照速度、分类分层、学速异步、管理保障,直至今天的关注差异、观照生命,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反思:在分层走班差异教育教学研究中,要了解学生生命特征的差异性,完善学生生命潜能的发展性,理解学生生命个性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规律性。要让学生的生命发展具有自主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满足和体验学习过程的愉悦;同时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作者单位:招远市蚕庄镇蚕庄初级中学,山东招远265400)

猜你喜欢
分层生命差异
相似与差异
有趣的分层现象
找句子差异
雨林的分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有趣的分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