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2016-07-02 10:05郝晨君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投资不足内部控制质量投资效率

□文/郝晨君(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河南·巩义)



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文/郝晨君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提要]本文以西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实证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投资不足;投资过度;投资效率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9日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投资管理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投资管理模式从高度集中逐步走向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渠道资金来源、多样化投资模式。然而,治理机制的失衡,企业投资行为缺乏硬约束,很多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行为大量涌现,造成企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严重损害企业价值的增值,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内部控制建设的强化已成为各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的所作所为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可靠,实现企业经营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实施内部控制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监管管理者行为的重要机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样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这是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一环。

一、相关理论基础

投资效率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管理者在面临更多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冲突甚至是管理者个人情绪的情况下,更多做出能够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有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行为金融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具体体现为:交易各方对交易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同,一方获取信息充分,就占据比较有利的地位;另一方因获取信息有限则处于不利地位。信息充分的一方做出“败德行为”,而信息贫乏的一方往往会在面临交易抉择时做出“逆向选择”。“败德行为”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和股东之间。当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冲突时,经理人就会投资净现值为负的但是对其自身有益的项目,而不能及时获取企业真实信息的股东,就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导致投资过度。“逆向选择”则增加了市场的摩擦,经理人很难向市场提供企业当前的投资机会,当企业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因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就造成企业外部融资困难,企业就会退而选择内部融资,一旦企业自身的资金规模不能满足投资需求时,即使投资项目能够带来现金流,企业也不得不放弃,企业的投资规模没有达到最优水平,导致投资不足。

(二)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问题易导致投资过度行为,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目前,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二是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三是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1)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管理者作为公司股东的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管理层会在扩大公司规模的动机驱使下,做出非效率投资行为;(2)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在公司股东的股权达到一定的点,能够充分决定公司的决策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就发生了冲突;(3)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是因为股东和债权人对风险的偏好不同。债权人,期待收益稳定低风险的项目,而股东更倾向于投资风险高甚至是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并从中获利,造成投资过度。

(三)行为金融理论。该理论从管理者和投资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对投资决策过程的影响。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与投资者的从众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

二、文献综述

袁晓波(2013)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均负相关。王苑(2013)从资本成本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结论表明,资本成本在实施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中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加强对资本成本的控制,进而实现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荣华旭(2013)采用Richardson模型衡量投资效率,建立回归模型,考察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与企业的投资效率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的投资效率越好,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行为相对较少。

三、实证分析

本部分主要是基于基础理论的原理,从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和管理者行为这三个角度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提出四个假设:H1: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正相关;H2:高质量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质量,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H3:高质量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缓解代理问题,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H4:高质量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约束管理者行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本文研究借鉴Richardson模型来衡量西北五省上市企业的投资水平,构建模型:IE=∂0+∂1ICOR++∂2Lev+∂3HSP1+∂4HSP2~10+∂5MO+∂6OIGR+∂7MROA+∂8Agency+∂9Size+∂10Age+ε(1)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本文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采用层次分析法,依据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控环境、信息与沟通、监督、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确定能够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因素。内控环境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A11、独立董事比例A12、是否存在两职合一A13、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A21;信息与沟通包括董事会会议召开次数A22、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次数A23、是否设立审计部门A31;监督包括是否披露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A32、是否披露审计意见A33、审计意见是否标准A34;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包括的因素有是否建立风险评估体系A41、是否发生内部交易或关联方交易A42、是否有绩效和薪酬评价制度A51、是否有全面预算管理制度A52等。

通过以上分析,构建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模型:ICQ=α1A11+ α2A12+α3A13+α4A21+α5A22+α6A23+α7A31+α8A32+α9A33+ α10A34+α11A41+α12A42+α13A51+α14A52(2)

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内部控制各个因素指标的权重值,量化内部控制质量。

(二)变量选取。(1)被解释变量。投资效率IE作为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用来反映企业投资水平。用单位资本产出比ICOR、企业的成长机会TobinQ、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OIGR来进行衡量;(2)控制变量。本文研究选取企业规模、公司上市年龄AGE、代理成本AGENCY、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SP1、第二至十大股东持股比例HSP2-10、高管持股情况MO、企业的资本结构LEV等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

(三)建立模型。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资水平,本文研究将内部控制质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IE=∂0+∂1ICQ+∂2IEOVER+∂3IEUNDER+∂4Lev+∂5HSP1+∂6HSP2~10+∂7MO+∂8Agency+∂9Size+∂10Age+ε(3)

1、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不足模型的建立:IEUNDER=∂0+∂1ICQ+∂2ICOR+∂3MROA+∂4OIGR+∂5Lev+∂6HSP1+∂7HSP2~ 10+∂8MO+∂9Agency+∂10Size+∂11Age+ε(4)

2、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过度模型的建立:IEOVER=∂0+∂1ICQ+∂2ICOR+∂3MROA+∂4OIGR+∂5Lev+∂6HSP1+∂7HSP2~ 10+∂8MO+∂9Agency+∂10Size+∂11Age+ε(5)

(四)实证结果

1、残差描述性统计。从表1中可以看出,西北五省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水平最小值为-10.6134,从整体来看,效率不是很高。同时,从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范围分析来看,西北地区投资过度的样本企业(210家)要比投资不足的样本企业(138家)多,投资不足的严重程度-0.4995明显的小于投资过度的严重程度-1.3274。(表1)

2、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不足逐步回归分析。由表2中数据可知,该模型的R2值为0.766,相比之下,是线性模拟度最优的一个,该模型回归系数为-0.018,Sig值为0.000<0.05,与因变量投资不足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他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抑制投资不足行为。这与本文所提研究假设2的说法是吻合的。由其他模型的Sig值也可以看出,均小于0.05,说明其他模型的线性关系也是显著的。(表2)

结论显示:代理成本、股权集中度、公司上市年龄、高管持股情况这些控制变量与投资不足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过渡逐步回归分析。表3中数据显示,对于逐步回归每步输入变量的回归模型的Sig均小于0.05,表明每个回归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自变量内部控制的回归系数值为-0.379,说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投资过度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代表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完善,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带来的问题,有效降低了由此引发的投资过度行为,有助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符合本文的假设说。(表3)

企业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缓解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有效降低投资过度,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这一说法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和假设3。同理,内部控制通过完善内控机制,提升执行力度,约束股东的行为,对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监督,避免因股东控股,管理者盲目自信造成过度投资行为,这也又一次证明了本文所提假设4的合理。

四、结论及建议

表1 残差描述性统计

表2 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不足逐步回归分析

表3 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过度逐步回归分析

本文研究了企业在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代理问题与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理由。为内部控制如何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提供经验证据。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能越有效地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抑制企业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还能够约束企业管理者的行为,防止管理者做出因“小”失“大”的投资决策,这一结论明显地表明,在资本市场尚不健全,企业内外因素不能有效发挥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制是必要的。想要遏制非效率投资行为,制止管理者的不当行为,就要从根源入手。同时,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能够起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作用,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实施。具体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加强内控环境的建设;(2)高度重视信息的沟通;(3)加强监管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Richardson Scott.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

[2]袁晓波.内部控制、产权与公司投资效率[J].财会通讯,2013.21.

[3]王苑.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投资不足内部控制质量投资效率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上市公司非投资效率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中国教育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