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墩

2016-07-04 02:32宋占方
参花(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核桃林大鸟树林

第一篇 邂逅

1995年7月16日 黄昏

为了缓解女儿期末考试的紧张、疲惫。黄昏,我和妻子、女儿骑着自行车去小城郊外的婆娑湖与绿水青山会面。这样不但能呼吸清爽的空气,更会使心灵自由地放牧。

路上,一辆辆返程的小汽车里坐着消遣玩耍了一天的男女,还有一辆辆摩托车载着一对对青年擦身而过,这昭示着热闹的婆娑湖已趋冷清。

踏上婆娑湖畔,浩瀚的水面异常阒寂。女儿很想荡舟,船老大颇解人意地答应只收一半价钱,可是令人尴尬,我们没有带钱——我们原本就想全身轻松地扑向大自然的。我拿出唯一携带的傻瓜相机,趁夕阳射来的余晖,给女儿摄了几张湖畔小照。驻足湖岸,我们眺望深邃的碧水,眺望对岸渺茫的湿地、青山、田畴,眺望浩瀚湖面迷蒙的氤氲……

突然,紫色的天穹里,两只银白色的大鸟“咯咯咯——”从西方掠过头顶,飞向婆娑湖。那巨翅平展二米余,驾长风,破迷霭。那长喙与曲颈恍若一副古代战将的画戟,直逼前方,其英姿有如翱翔苍天的战鹰,又如巡游大洋的战舰。

仅凭长喙,我认出她们属水禽。可是她们掠山、逐云却有鹤一般飘逸的仙姿,金鹰一般的巨臂,鹭鸶一般的白羽。她们该是什么鸟儿呢?

忽然,烟波苍茫的湖空,她们双双如悬崖坠石,风驰电掣般直扎湖面。“快看!捉到鱼了。”我急呼。一刹那,她们又倏地翥入碧霄之上,消失在落日的烟岚里……

暮色降临,我们骑上自行车转向碧绿的田野,忽然,那两只银色的大鸟又在湖空出现,隐隐鸣着向西山的树林飞去。那鸟的家就居住在树林里吗?一路上,我默默地想着……

第二篇 重逢

1995年8月18日 下午

今天是女儿暑假结束的前夕,也是雨季过后的一个晴朗天气。

我与妻和女儿又来到婆娑湖。恰巧又是临近黄昏,依旧与回返的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打着照面。抵达湖畔时,长长的大堤只剩下三个垂钓者。他们连续从湖中钓上两条大鲢鱼。我与妻也同钓者一同注目水上的白色鱼漂。他们每人三副钩,饵料是面团,抛上水面九副钩的鱼漂排出很远很远。

“天不早了。”女儿催促起来。

“待再钓上一条。”我以此为由想多呼吸一下清新而湿润的水乡空气,多享受一会儿大自然的绿色。虽然远处铁厂冶炼矿石的浓烟蔽日,但是,这儿还是一片青山绿水,环境优雅恬静。

此际,果然那鱼漂又抖动起来,他们又钓上两条鲢鱼,这时天色已晚,他们匆匆收起钓竿,提起盛着满满鲢鱼的鱼篓离去,婆娑湖立时复归岑寂。

突然,三只银色的大鸟“咯咯咯”地振翅掠过头顶,向湖面飞去。我连忙呼唤,那鸟又来了。

正逢此际,远处山坳也传来一阵“咯咯咯——”隐隐的呼应。我举目眺望余霞辉映的山坳树林,郁郁葱葱的童话般的翠冠上,影影绰绰点缀着十二颗银色的小珍珠。移时,那小珍珠又有三颗若隐若现。有赖多年观鸟的经验,我仿佛看见那十余颗银色的小珍珠,正是一群伫立翠冠引颈目送三只大鸟的鸟群。那雌鸟或雏鸟一边鸣叫一边移入叶簇里。

我重新审视面前这水量浩大的婆娑湖,由于位居山野,只在晴朗的白天才有小城的人來此,并且他们的精神全贯注于荡舟、垂钓。无暇再聆听飞鸟的一声喈鸣,一瞥青山浓郁的树影。

我们的相识可谓一种缘分。

我曾指着那遥远的小珍珠,让妻子和女儿认认,她们皆因视力或更重要的是感觉未能及,对我的揣测聊报一哂。

凭直觉,我感知这些鸟儿非同寻常。为了鸟群安宁,我想起蒿河的鹭鸶,虽说是县级候鸟保护地,由于偌多摄影观鸟者整日聚坐巢林下架着相机,不但骚扰了鹭鸟,还时不时有人偷把雏鸟带走……以至于转年那群鹭鸶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在途中默默地暗下决心:不张扬,不轻易传播。现实的教训历历如现:举凡世之珍奇,一旦传播,各路人马,纷涌而至,往往遭受不测……

实在不知我这种想法,是大智呢,还是大愚。神秘的大鸟啊,你使我梦牵魂绕。

第三篇 憩园

1995年8月26日 晴

亲爱的大鸟,别来无恙。

前往探访,是我朝夕的渴望与久久的神往,也是长期躁动于心、怀念于心的事,但我一直克制自己,唯恐她们受到惊扰。现在已近秋天时节,那雏鸟已经羽丰能翔。这时候,我怀揣热切的思慕实现我的憧憬,不知欢迎不?

昨天,我借了一架苏制三百毫米的照相机,并与相机的主人假以借口:摄制地貌。总之,这种关系大鸟安宁的事儿不会外露。

到达婆娑湖后又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我才进入山麓的阔叶林。这里树高蔽日,灌木丛生,荆棘缠身,溪流潺潺。在早晨林翳的阴影里,我一步一个心跳地向树林的东侧山谷攀登,这是为了不使她们受到惊扰。当我登上了山梁眺望她们之际,糟了,高高的浓密树冠遮蔽得不见蓝天,还怎么能看见那鸟儿呢?我暗幸:这样也好,即使走进林子里的人也不会发现她们的踪影。

于是,我攀上一株橡树的树巅,透过叶隙张望,视野即被前面的茂密树冠遮住。我又寻到两株并排的高大的橡树,刚攀上树枝,一只鞋撑裂掉下去,待攀上树巅,依然一片层层叠叠的树冠望不出去。环顾周围,我寻觅到一株更高大粗壮的老橡树,再一次攀上树巅。

此时,如驾云端。嗬!在距橡树南二百余米的核桃林大树冠上,二十余只大鸟怡然地栖于翠巅。抑制不住阵阵的心跳,我透过相机长镜头窥望,那一只只纯美洁白的大鸟,笔直的长喙,翩然的神态,修美的仪容。宛如一个个舞蹈演员舒展曼妙的舞姿。她们与鹤不同:冠不染丹顶;与鹭不同:头不着饰羽。那是一种娴静素雅的神奇的鸟儿呢!

就在这片恬静的佳树雀墩上,她们宛如一群出浴的仙子,静立如花,沉浸在碧落中,洋溢一派爱意、祥和、静谧的氛围。使我恍惚醉入古典主义的画作和弥尔顿的《复乐园》中渲染的神奇境界……

第四篇 振翮

1995年8月27日 晴

自从结识了那鸟,仿佛使我回溯梦幻一般的青春热恋之中……

依然为了重逢那鸟,今晨六时我就急切地踏上婆娑湖岸。遥望她们分群栖息于山坳,于是我从山麓后的小径翻过山岭,又攀上老橡树,此时晨曦正普照那片暖洋洋的核桃林。从那架相机的镜头窥探,如绣的叶簇上一只昂首挺胸的皎洁如天鹅的大白鸟在机警地放哨。周围生机勃勃的翠冠一片静谧。忽然,两只大鸟从近处的林子里飘然高举。我立即摄下了那难忘的一瞬间。此时,她们恍然发现了我,接着有六七只大鸟从核桃林的叶簇里“咯咯咯”向山巅翠林飞去。

于是我穿过核桃林绕向山梁,进入一片榛树林。我携着相机缓缓向前靠近,可还是让她们发现了。在山巅的云空中,在头顶天穹的山梁上,那鸟迎风逐电,排云而上。浩瀚的九天之上,其翼若垂天之云;其姿如高洁邈远的隐士。她们起起落落的瞬间,娉婷的双腿一贴树巅,便双翼拂荡,欲飞欲止,宛然舞姿翩翩的仙子。

接下,我隐入一丛藤萝下。不一会儿,那些鸟栖落太阳逆射的山巅树林上,那锐利的长喙、秀颀的颈项,剪影似沐浴在杲杲的阳光里。

藤萝里,虽有蚊蚋三番五次的骚扰,可是,我多么幸运地在这个世界里与她们近在咫尺,一次次地窥望她们在自然界里的绝世无双的昳丽容貌,聆听舒缓动人的不绝如缕的绝唱。

突然,我看见一只大鸟振翅掠向西边氤氲里的鱼塘和洼地,是去觅食吗?那里的工厂整日浓烟滚滚;还有污染变色的河流、喷洒农药的田畴,真担心她们觅食了污染的食物!好在鱼塘、湿地的水还是纯净的,那儿的食物是可食的,然而这个时间去那儿能够安全吗?

目追心随,我终于破译她们湖心转弯的秘密,那是躲避湖岸游人,并且只在早晚游人未来时才飞出觅食。我也眺望她们伫立东边越来越狭窄的湖泽,举止优雅婀娜,高昂长颈款步而至,一步一个探望地眷恋着和美的闪闪的水泽……

须臾,又有两只结伴的大鸟振翮升空,我仿佛听到她们声鸣九皋的天籁,看见双翼托着初阳的光辉,向着那氤氲里的大鸟白影奔去……

这时我再也不忍惊扰她们,带着满怀感激之情,遥瞩憩园的雀墩,一步步退出了如梦的绿林……

追记

自此,每逢朝暾袒露曙光,每临夕阳烧红天际,尤其每至暴风骤雨,我便常常默默祝愿她们安然无恙……

2011年,婆娑湖东边大鸟觅食的水泽湿地突然被开发商的别墅群吞没,核桃林旁被“富豪”买去筑起了金碧辉煌的庙宇,每日香烟阴霾萦绕着绿林不肯散去……

今天,依据摄照大鸟的相片,我终于涔涔泪下地认出这是公元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一级保护动物、鸟纲第三位珍禽——白鹳。近三十年了,我原以为保住秘密就保住了大鸟,可是,我没有能做到,当今社会谁又能够抵挡开发商与金钱的力量呢!这时候,我又常常懊悔没能通过媒体宣传、没能上报有关部门,那样又是否能够保护住吉祥之鸟的仙邸——雀墩呢?我真的对不起她们,对不起她们……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梦中的仙子……

作者简介:宋占方,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任职于宽甸县政协。于《中华散文》《民族文學》《散文》《散文选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辽宁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百余篇。多次获辽宁省作家协会与春风文艺出版社颁发的散文精品奖以及全国满族第二届文学奖。作品被收录《学生阅读经典——名家抒情散文精选》等多种选本和作家互联网。曾在民族出版社出版散文专辑《飞鹭集》。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核桃林大鸟树林
塔河夜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夕阳
极限眼力大闯关
大鸟的礼物
思念
雨后的树林
核桃林病虫害种类分析及其防治策略
核桃林下养鹅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