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书

2016-07-04 02:32纪卓伟杨晓玲
参花(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书页古董新书

纪卓伟 杨晓玲

我爱书。最早对书的好感觉,不是来自优美的文章,也不是美丽的方块字,甚至也不是鲜艳的彩色,而是书香,新书特有的香气。

新书一发下来,刚拿起来看的时候,淡淡的香气就亲切地凑上你的鼻子,那是一种新切割的纸张、纯正的油墨气味混合着散发出来的香气。纸边齐整得像是新衣服烫直的缝,油墨新鲜得像是女孩子纯净的眸子,香味好闻得像是老师的嘉奖。

有些东西像是古董,很久以前某人有意或无心地把它埋在地下,由于长期的地理和时事变迁,就有很厚的泥土覆盖在它的上面。很多年后,有位农夫挖地窖时挖出了它,于是他特别高兴,以为发现了宝物,向人炫耀起来,其实那也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而已。

我对书香的感情也与这件古董的命运一样。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我的年龄不断长大,新书对我来说不再稀罕,而书的内容也早已取代形式成为我关注的焦点,也许还有一个原因,书们,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香”了。于是,书香在我与书的关系中几乎消失了,成为一朵风干的花,只在我的意识深处常开不败,氤氲不散,而不为我所知。

直到有一天,我买了几本书,像往常一样放在桌上。这时我心里想的,也许是这些书要抓紧读完,否则会被“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预言“不幸而言中”;也许是琢磨应该先看哪本书,后看哪本书;也许是这些书的书单应如何处理。我把买书路上攒下的一身疲乏,散散地搁在躺椅上,像是一个被雨淋塌了的麦秸垛,再也无力使自己的思想进入到某个学术思想中。于是一面看着电视,一面掰开新书中的一本,像狗吃食一样,把鼻子伸进书页之间,随意地闻了一闻。

小时候发书是让我最兴奋的事情之一。穿着哥哥姐姐穿过的花花衣服的小组长们,一本正经地把每一本书认真地放到每一双渴望的手中。我接过书,先摸摸比新衣服更滑更整齐的封皮,再郑重其事地从第一页开始,用我的鼻子,全身心地做一个动作——闻。大口地吸气,吸气,吸到胸脯发硬、头发颤抖才停下,换口气继续闻。那书香仿佛不是进到肺里,而是进到每一个细胞里,把全部精神都薰得香喷喷的,还有些甜甜的味道。一边闻,还一边叽叽喳喳地议论,好香,好香!

不知到什么时候,这种香香的感觉一直陪伴着我。也许是我感觉到数学让我显得如此笨拙之后,我闻书的兴趣就大减了,当然尤其是对数学书。不过,尽管我数学老是“拎不起”,但从来不厌恶它,更没有特意厌恶过书香,因为对我来说,书有香气就像好人长得好看一样,天经地义。这种天经地义被岁月掩埋和保存,却被记忆之锹又一次挖掘了出来。

我坐在躲椅上,那书是香的,我发现。很快我又发现,我本来是懂这香气的,只是我忘了而已。这书香躲在厚厚的越来越精致的书册中,藏了二十年之久。它一点都没变啊,轻轻的,离得远了一点就闻不到,就像恋人的情话,缥缈得很;淡淡的,不用力闻就觉得不过瘾,正如处子的体香,只能感受;它又牢牢地守着书页,人的气息不去破坏它,便总是那样,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温暖了一个寒冷的世纪。

买的几本书都是那样的香,就像一把有力的锹,把那香气,连带着儿时的经历,整块掘出。记忆像是打开了洞口的泉水,汩汩流出。我弄不清楚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所有的书都是香的,课本、小人书、儿童文艺,还有书店里散发出来的香气。得到一本小人书或儿童文艺都是奢望,因此,课本是香味之源。

这种香味是不分种类的。那时候我的头脑中只有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之分,而没有出版社之分。我还以为课本下面那一行用小而奇怪字体书写的某出版社是天下的书的老家呢。

每个人的书都是一样的香,每个人的兴奋都是一样的。不过,儿时的兴奋都是几天就没有了,不是因为不能持久,而是因为书用了几天,书的那淡淡的纯纯的香味,就被每个人身上独特的气味代替了。有的浸了水,有的折了皮,有的甚至发出炕上被褥的味道。

带着发现的惊喜,我又找来幾本新书来闻。这时,我已经在求证一段历史,分析一种美丽的回忆了。我发现了香味在我头脑中消隐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它与出版社有关。

我想,这也许主要跟所用油墨种类和质量以及装订环境有关,而好的纸张也可能会增添清新香甜的味道。

我不是印刷方面的专家,不知道到底是有香味好,还是无味或是有些臭味好,只是感到这香味已经与我的回忆连为一体,与我的喜好连为一体。古董被挖出后,必被好事者置于案头,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就这样成为一件有意为之的所谓艺术品。我想,我以后买了新书后,少不了下意识地把鼻子夹到书页中了。这也许只是记忆的影子罢了,但影子的美丽却常常让人迷恋,不忍舍弃。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书页古董新书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新书速递
新书讯
在马德里淘古董
三国漫——古董中情局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轻轻地打开书页
新书推介
把微笑夹进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