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7-05 03:14黄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黄艳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当前数学课堂的改革重点就是要进行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事实上,创新意识是一种潜在的本能,尤其是进入小学的学生,他们大都喜欢“异想天开”、“想入非非”,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时机,激发学生这种潜能。我在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这几年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以积极的思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特别是对数学创新教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从而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首先,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其次,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8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3余3""不对!应该商3余3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體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要主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动手操作,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还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运用于教学之中, 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 。

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在“人民币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中,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到商场进行调查了解商品价格,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带来若干,在课堂中随时让学生动手参与商品的交易,从而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等。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 2001-4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