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6-07-05 02:14王金成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金成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认为朗读教学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极大的好处。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时常会听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可见朗读教学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文学习方式。本文则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相应的朗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教学策略

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作用,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课文将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不仅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1]这种语言活动尤其对小学生学习识字、理解、说话、乃至提升审美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率,可以先了解一下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现在在大力推行,朗读教学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非常高兴听到孩子整齐的读书声,孩子也乐于朗诵课文,朗读教学可谓是我国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当然,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诵,对朗诵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体现出我们对朗读所产生作用的看法。但是,在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存在朗读达不到语文教育效果的现象,并且与其他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朗读教学显得较为简单、随意,使得学生对朗读的概念认识不清,朗读没有产生好的效果。

1. 朗读时间不多

在小学学校教育中,学校不会安排学生早读,学生要朗读课文、诗歌等,只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师安排进行或者回家读一读。而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听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朗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家中,小学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朗读的效率则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朗读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要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进度则非常缓慢。

2. 朗读过于标榜化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语文课代表带着其他学生一起朗读,或者让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代表朗读作为朗读的示范。在朗读的形式上,除了学生一起朗读之外,每位学生也可以当众朗读。但是在朗读教学中,班级上大部分学生真正当众朗读的机会比较少。[2]根据调查发现,当众朗读的学生往往总是班上那么几个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会降低其他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严重的还会让学生产生愿意开口朗读的情绪。

3. 朗读的评价不到位

朗读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进行朗读教学时,应当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效果做出适当的评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调查,许多语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时,给出的评价不是很到位,有些教师甚至没有意识到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评价时,教师大多采用的是鼓励的评语,例如“读的很有感情”、“读的很好”等,但是没有做出具体的阐述和解释,较为笼统,学生很难把握什么是读的好什么是读的不好,朗读的效果就不能立刻体现。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 增加朗读的时间

为了确保学生的朗读时间,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增加朗读时间。一、充分利用学习中的零碎时间,例如上课前的5分钟和下课前的的5分钟,或者教师可以找出一块时间专门让学生自由朗读。二、合理安排朗读課文的内容,让学生尽量对朗读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让学生集中朗读诗歌或者语文教材中学习园地的内容,而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可以挑出一些经典的段落让学生朗诵,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由此,学生的朗读效果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提高了效率,在另个层面上就增加了朗读的时间。

2. 改变朗读的形式

针对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代表的固定化现象,教师应当改变策略,给班上其他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或者在班上进行简短的朗读比赛活动。比如,学生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四组,自己选出一到两个朗读的代表,四组代表进行比赛,朗读的内容尽量要短,大致是两首诗的篇幅,再选出优秀的朗读代表。。在朗读形式上,教师也可以采用别的方法,但最终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3. 教师给出合理的评价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给出的评价对学生往后的朗读心理和心态有着极大的影响。[3]在上述的朗读评价问题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的做法是正确的,问题在与评价太过笼统,抽象,不具体。因此,在朗读评价时教师可以将鼓励性评价和实际性评价相结合。鼓励性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效果做出正面的评价,例如“读的很有感情”等,这种评价要针对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给予合理的鼓励,不能过于夸大,也不能吝于赞扬。而实际性评价指的是针对学生朗读的效果给出实质性的意见,即针对学生的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的感染力度,语速的快慢节奏等给出相应的意见,并给出相关的朗读好的标准是什么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自己朗读时哪里没有到位,哪里做的比较好。最终,学生的朗读水得到提升,对往后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它的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小学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语文的朗读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本文所探讨的几点关于朗读教学的看法和提出的一些策略并不全面,有不足之处,还敬请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正。

【参考文献】

[1]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231-232.

[2]覃静.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46.

[3]王晓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朗读的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