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做好生活化教学

2016-07-05 02:14吴文勇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语言

吴文勇

【摘要】从字面上理解,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穿透力,让学生获得共鸣。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轻易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涵,并且获得充足的学习动力。对教师来说,应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做好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课堂

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首先,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提升学生的課堂参与度,改善教学氛围。其次,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元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这是生活化教学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学生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最后,教师还应该在生活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最后将二者融为一体,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陌生感,这是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熟悉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案例,将其融入课堂中,使之与学生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的互动,通过一些互动,让学生获得一些熟悉的感觉,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中,生活案例的主要运用方法便是一些数学公式的“载体”。在讲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学生的理解难度也随之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的案例虽然具有代表性,但是应该符合当前学生的理解水平,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加法,1+1=2这种形式,死板地背公式固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对数学也无法形成浓厚的兴趣。若是教师可以在加法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效果便会有所改观。如“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可以改变学生对加法的认知,从抽象变为具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结构,这对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地使用生活案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同时让学生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

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课堂的理解能力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适应小学数学的节奏,无法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为此,教师应该在生活中作出改变,调整教学节奏,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气息。从课堂的组成部分来看,语言是贯穿整个课堂的因素,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需要语言进行串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用这种方式降低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方程”的时候,从专业的角度讲解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扰,而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则会让学生获得完全不同的感觉。从本质上看,方程是计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和学生平时接触的计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化的语言,简化方程的含义,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课堂虽然提倡生活化的语言,但是并不是对专业术语的一味否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教师仍然需要使用。这是由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介绍某些术语的时候,生活化的语言并不能完整地进行描述。因此,生活化的语言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但是仍然对额课堂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该正是这些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三、制定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方案

在生活化课堂中,教学方案是连接课堂各个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教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应该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发起点,这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开始阶段对教学内容产生足够的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感受。同时,这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制定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的努力方向更加确定,获得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动力一直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生活化课堂中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教学目的,是一节课或者一个阶段内,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带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生活的经验可以让他们形成一种自主的意识,根据这种思维学生可以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或者心得体会。这对教学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最后,教师还应该适当地采纳学生的建议。教师和学生是利用教学连接的两个整体,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传统的教学时以教师的经验为主,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无论经验如何丰富,它和学生真正的需求还是存在差距的。因此,教师应该在生活化课堂中积极地采纳学生的建议,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内容能够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制作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方案。在具体的方案中,教师应该参考学生的生活经历,并在数学教学中选择使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尽可能地拉近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但是教师还应该注意生活化语言的使用范围。最后,教师还应该制定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陈倩.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149.

[2]杜彩霞.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J].基础教,2008,(3):58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案例语言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