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6-07-05 23:29曾丽群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曾丽群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阶段,数学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教师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更能在数学课堂上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许多教师自认为秉持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理论脱离实践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改善低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更会使教学理念面临形式化的困境,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构建起联系的桥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但由于数学内容的抽象与难懂和学生接受能力有效,导致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合理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保证学生不只是单纯的接受数学知识,而是能够在接受的同时主动进行数学学习。

一、讲授法与有效提问相结合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讲授法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直接传授学生,具有迅速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需要将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记下来并且背诵下来即可,并不需要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深刻的思考。但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在知识讲授过程中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数学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因此,讲授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数学基础知识与原理时必须以讲授法为主,使学生在教师的讲授指导下理解数学基础知识,为以后应用数学知识和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难题奠定有利的基础。

但是,正是由于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得学生必然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师如果在数学课堂上一味地进行知识讲授,必然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适当的改善,既能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数学基本原理,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讲授法与有效提问法相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置有效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这种相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各自的特点,使两种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有效提问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思路,在学生学习困到难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为学生讲授相关的数学基础原理。这种讲授形式不同于教师直接讲授的单一性,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问题与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适当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二、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仿佛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需要教师为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为学生以后继续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象直观的事物具有很强的记忆与学习能力,而数学知识有许多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原理,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避免直接向学生讲授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置于生动的情境中,将其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实例,这样既帮助学生消化难懂的数学原理,又能减轻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

情境教学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相关的数学情境,举相关的数学实例,幫助学生理解概念并且在生活中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学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概率的推算时,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对于概率的概念和可能性有比较大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抽奖实例,借助抽奖这个大背景向学生演示概率的推算,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忘记枯燥的数学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将数学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巧用数学故事与数学游戏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单纯苍白的理论知识讲授并不能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好玩的故事和游戏有本能的亲切感,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后,注意因势利导,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为了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数学故事或者数学游戏入手,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接下来的数学课堂充满好奇与期待,使学生在听课中保持高度的课堂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对于学生来说,应用题通常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许多学生无法从题目的文字描述中找到答题的思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引入数学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描述找到数学知识点,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复习阶段,单一枯燥的试卷练习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使学生在课后进行充足的数学复习,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更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要积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