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野下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6-07-05 02:36陆蜀燕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陆蜀燕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的开设时间并不长,因此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的接收信息技术知识,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与探讨的问题,新课程又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引言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任课教师存在问题。教师的专业水平比较差,无法满足学生的预期需求,使得教师的威信降低,无法有效管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其次是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同,对教师课堂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高中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对这种“副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一、精心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备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提高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也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备课,从而能够兼顾所有的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例如在进行word教学的时候,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使用word的技能,但是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word,为了能够平衡这一局面,我为这节课程设下两个教学目标,基础差的同学使其掌握打字、撤销等知识,基础好的同学使其掌握插入等知识,使所有的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收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愿意学习。

(二)备教材

教材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教材,踏实下心来钻研教材,对教材了如指掌,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对教材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即使不看教材,也能够完成课程。因此忽略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使教学效果降低。教师对教材的了如指掌主要表现在对 每一章、每一节都能熟记,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有自己的独特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教材上的内容融会贯通,有序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确定目标

目标的确定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材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符,没有因为教师的好大喜功而拔高教学目标,也没有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降低教学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设想,从而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二、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教师素质对于教学效果有重大的影响。高素质的教师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更新较快,信息量比较大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能够更好的为学生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修养等,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用自己的人品感化学生,使学生愿意上自己的课,愿意上信息技术课。

三、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做好课堂组织工作

课堂组织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效果,但是很多教师都认识不到课堂组织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教学的时候根本不进行课堂组织就开始讲课,这就会出现学生心理状态还没有进入接受等不利于提高课堂效果的问题的出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组织工作。而上课问好就是组织全班同学进入状态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和学生问好的时候要做到声音洪亮、语气坚定等,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熟悉、轻快的环境,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作为切入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环境中来。同时应该明确设置情境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完成目标,不要为了设置情境而设置情境。例如在讲解Photoshop的图片美化教学中,可以先拿出一张本人美化过的照片与原图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到Photoshop的强大作用,接下来为学生一一讲解,如何操作才能够将图片美化到这一效果。

3、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能通过多种手段,而小组合作是其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进行合作任务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使最终的任务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又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有一定的收获。在进行小组组建的时候要注重各组成员水平的均衡、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等,从而使小组学习能够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振林.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03)

[2]王晓鸿.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3]万庆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求精中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冯光洁.提高乌海一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