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016-07-05 02:36程春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主体性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程春萍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接受知识的灌注。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方法 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注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全得不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学生的个性被束缚,潜能得不到开发,长久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科目,在以传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对高中生物兴趣很低,成绩提高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让学生培养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主体性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一、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形成这样的意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给出一定的指导,很多学生虽然有预习的习惯,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做,需要预习什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对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大致全面地了解,先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先进行积极的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就做好标记,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预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进行预习,明确预习的方向,把握重点和难点。

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可以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双向互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强调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参与课堂,在这个交互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要把学生的学作为中心,教师必须考虑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也就是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有知情的权利。因此,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白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环节的制定。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者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由学生参与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反映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环节,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要想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性的环节,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一堂生物课如果全都是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处于被动听的状态,那么就不会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提问、讨论等互动性强的环节,让学生在这样的环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提问环节教师可以提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学生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教师答疑解惑。在讨论环节,针对一个典型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在讨论环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答案,可以在一旁给出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主体性能够得到发挥,这样比单纯性知识性授课,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弥补个体的不足,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成果的共享,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并且合作学习是主体性教学的客观要求。因为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家进行分工合作,又能互相分享学习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直接接触教材知识,而是参与问题探索和解决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學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师生合作也要与以学生的充分准备为前提,师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要注意进行引导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生生合作是学生之间的合作,生生合作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小组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或者实验活动。小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作用,又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样能够使每个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确立主体性的观念,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猜你喜欢
主体性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