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屋子”中的女性之殇和男权颠覆

2016-07-05 06:46胡玉莹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四叔女权主义屋子

胡玉莹

引言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这里的铁屋子的概念无疑是对整个中国在封建礼教压迫下人们的生存状态的形象表达,“铁屋子”象征着那个令人窒息的旧中国社会,它最突出的就是封建礼教的宗法父权,也就是中国妇女万难破毁而逃出的“铁屋子”。《祝福》里的祥林嫂、《伤逝》里的子君、《明天》里的单四嫂子、《离婚》里的爱姑等,都在这畸形的社会中被“异化”。与现代的女性作家从内在化去关注女性命运不同,鲁迅先生是从一种外向化的“忏悔”性的男性视角来审视当时的女性命运,他不是专为揭示女性主义的悲惨命运而来,而是在整体揭示绝望的国民性下特别关注到了女性的困境,鲁迅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将冷峻的笔触指向封建社会中的饱受磨难的女性上,不断努力地去消解和颠覆男权主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女权主义批评简述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提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两大批评形态“第一类是关涉到作为读者的妇女,即作为男人创造的文学作品的消费者。这一方法中含有的女性读者这一假设,改变了我们对一个给定文本的理解,提醒我们去领会它的性符码的意味。”她把这一批评方法称为女权批评。第二类则是“关涉到作为作家创作的妇女,即研究作为生产者的妇女,研究由妇女创作的文学的历史、主体、类型和结构。这被称为女性批评。本文是以女性的角度研究作为男性作家的鲁迅创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所以采用是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女权批评。

二、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祝福》

1、《祝福》里女性的双声话语

在《祝福》中,祥林嫂作为寡妇的身份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身份使得祥林嫂变得沉默,也使得她与这男权社会格格不入,她没有说话和为自己辩护的权力,她试图挣脱但却在现实中失败。关于祥林嫂婆婆强势的形象,从女性主义双声话语来看,婆婆是代死去的丈夫行使权力,企图模仿男性的主宰地位,不难想象祥林嫂的婆婆也经历过被父权男权压制下的压抑状态,在压抑中“异化”,然后将痛苦转嫁到祥林嫂的身上。

中国封建社会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使得她们从一个“铁屋子”走向另一个“铁屋子”,未嫁处在父权的掌控下,出嫁则处在夫权的掌控下,走到社会又沦落到“男权”的压制下,女性在这个社会中话语权的缺失让她们无法达到作为一名独立的女性能够得到的美好的生命体验。

2、“性政治”下妇女无“妻性”而只能依靠“母性”

“性政治”阐述在两性关系中,男性拼命维护父权制,控制和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和行为,于是有了“三从四德”和“贤妻良母。”祥林嫂有过两段婚姻,但都以悲剧告终,女性从女儿到妻子再到母亲,遵循三从四德,从来没有从己的意识。祥林嫂在有了儿子后,“贤妻良母”的观念又掌控了她。鲁迅曾说:“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实际上,女性的女儿性、妻性、母性在由始至终的“三从四德”的压迫下都会异化,最终成为“性政治”的牺牲品,当祥林嫂的丈夫死去时,她都还能够好好活下去,但当失去儿子,她才感到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那是对未来无依无靠的绝望。

3、贞操如天——女性心理生理的“无性”化

祥林嫂在第二任丈夫死后,又回到了鲁镇的主雇四叔家中,在祭祀的时候,主雇家都禁止让她准备,镇上的人对她笑容也冷冷的,她竭力的证明自己是“干净”的,但从人的心理规律来说,祥林嫂越是这样证明,她越是对自己自己压抑,越是不幸。这一切源于在两性关系中,在“性”方面,女人也是没有支配权没有主动权的,男权还用很多的观念去禁锢女性的“性意识,”女人贞洁丢失会受到巨大的惩罚,所以女性对“性”的观念达到了一种自我苛刻的地步。男权社会下男性用强烈的贞操观念将唯一属于女性自身的身体也禁锢了,被禁锢在这样的“铁屋子”中,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没有自由。

4、男权颠覆——对男性去势化的描写

这是鲁迅的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的最重要的表现,女性因在男权社会下受到如此压迫,那么消解女性的压迫状态就从批判男权入手。在鲁迅的小说中,男人不再是英雄,不可侵犯的角色,大多数来说都是一些自私、虚伪、懦弱的伪君子。鲁迅先生用尖锐的语言去揭露了封建伪君子的丑陋面目,解构男性中心话语权,这是对女性主义的最大致敬。鲁迅说道:“偏执的弗洛伊德先生宣传了‘精神分析之后,许多正人君子的外套都被撕碎了。”在《祝福》中,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封建守旧的老监生,四叔第一面见到祥林嫂听说她是寡妇就皱眉不满意,但是在看到祥林嫂这么能做事的时候就留她下来。在婆婆偷偷带走祥林嫂时,四叔重复地说:“可恶,然而……”这里的“可恶”是说明了四叔失去一个廉价能干的劳动的力的气愤的心理,欲语不语的“然而”却展现了他矛盾自私的小人物形象。在后来祥林嫂再一次回到他家时,他嫌弃祥林嫂的不干净,间接导致了祥林嫂最终的死亡。四叔言语中透漏出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滑稽可笑,鲁迅通过对男性角色的颠覆,对男权的去势化,来逐步瓦解封建社会的窠臼。

结语

在《祝福》中,祥林嫂的“话语缺失”、对自我的封建禁锢,身心遭受压迫的悲惨状态,对当代仍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女性的独立生存的危机在今天仍然存在,表現为一种对作为女性的自身价值的无意识的状态。在女性主义批评下,本着从女性独立的立场,自我的本真生命体验出发,解读祥林嫂在时代中的挣扎,通过对祥林嫂本身人物形象和精神状态的揭示来唤起人们对待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地位和心理的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2]李武华,女性的异化和男权的颠覆[J].语文学刊,2006年第9期.

[3]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杨烈祥,邹巅,.解读《祝福》的女性意识[J].湘南学院学报,2004,25(6).

猜你喜欢
四叔女权主义屋子
空屋子
彩泥变变变——小屋子
静与净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小黑子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