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16-07-05 07:12吴志诚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吴志诚

【简要】初中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组织兴趣小组,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家庭实验 设计和实践

新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为此,初中化学教材中常在课后练习中增设了不少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束缚,家庭小实验并没有引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许多家庭小实验学生没有动手去做,只是靠听老师讲解,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初中化学课外兴趣实验的设计和实践定为课题,与教学同步进行。我的具体做法是:组织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定时辅导;开放实验室,把家庭小实验“搬到”实验室,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材料与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结合起来一起完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分析和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生们经常迸出创新的火花,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师生之间的角色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师从“主导”变为“指导”,收到了预期效果。

虽然初中化学教材中详细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但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自己不大会去做,有的学生是没有兴趣动手,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材料或不知道材料到哪里找而不去做,有的因为教师没有布置这项作业而没有去做。因此我认为家庭小实验的实施,应该让有兴趣的学生先去做,然后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来做。所以我就先组织一个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先报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辅导的内容可以是教学生学会找药品,学会找实验仪器,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写实验报告,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提出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在学习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到药店买来过氧化氢溶液,利用墨水瓶,吸管做成一套简易的制气体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们反映没有催化剂,反应速度很慢,我让学生们自已寻找可用来做催化剂的物质或加热试试,学生们找来食盐,铁锈等,也收集到一些氧气。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候,可以让学生购买一瓶汽水,插上带导管的橡皮塞,进行灭火实验,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如在学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并摇动矿泉水瓶,这时就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了,同时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如在学习石灰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拿一个玻璃杯,放入白醋,再放入一个鸡蛋,让学生观察鸡蛋在白醋中的反应,从而得出碳酸钙和酸反应的事实。学习酸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可用做酸碱指示剂的物质,学生们到超市买来紫甘蓝包菜,把包菜叶浸入水中,得到的浸出液滴入白醋,浸出液显出红色。

同时,我还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带到实验室来做实验,如让学生把家里的自来水带到实验室来测水的酸碱性,水的硬度,水中含有哪些简单的离子等。

实践中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交流讨论。例如

在用烧碱自制叶脉书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一些树叶到实验室自己制作,学生找来各种各样的树叶,可是真正做出成功的书签的学生没几个,通过分析讨论,最后他们得出了结论,要做出好看的书签,选用的树叶应该是叶肉少而叶干粗,所以可以选用枫树叶等。

由此可见,深化家庭小实验的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课程改革中学生角色变化的好途径。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学生们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不会积极主动去看书,查找资料等。现在学生学会了自己进行探究,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自己动手,自己实验,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深化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更是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化学的好途径。

家庭小实验为教材增色不少,是对教材的充实,对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本质特点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机会空间,也使化学成为可以用手“贴近”的科学。同时也促进了家校联系,为学校教育逐渐融于社会发展之中創造了条件。对家庭小实验的实践,可以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保持和增进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审美能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