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榜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开展

2016-07-05 10:50黄奇诗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学生

黄奇诗

【摘要】树立榜样是德育工作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习惯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何通过说服教育、主体示范、情感陶冶等教育方式来提高榜样的表率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呢?本文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的立场,秉持着源于生活、一分为二两大原则选择身边的优秀学生成为学习的榜样,分别从“树立好榜样,发挥榜样的正面感染作用”、“巧用坏榜样,发挥榜样反面的矫正作用”去开展榜样教育活动,实现“让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工作目标。

【关键词】榜样 学生 教育 正面 方面

榜样教育教师根据教育目的,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榜样启发,引导学生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的过程与方法。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途径之一,但是以往的榜样教育几乎都是以革命先烈、有突出贡献的人作为学习榜样,但是這些形象光辉的人物却让榜样的教育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反而造成榜样力量的受损和耗散。为此,笔者通过让身边的学生成为榜样着手,树立好榜样,发挥榜样的正面感染作用;巧用坏榜样,发挥榜样反面的矫正作用;实现“让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工作目标。

一、学生榜样的树立,应该注重科学性

树立榜样,是开展榜样教育的前提;为了科学、正确地选择榜样,我分别从榜样自身、学生的内在需求、榜样所带来的教育效果三方面去思考和探索。我认为,榜样的树立应该符合以下两大原则:

1、榜样的树立应该源于生活

榜样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也不乏榜样代表,如舍生取义的刘胡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等等。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榜样,在现在教育效果似乎大不如前。究其原因,这些榜样超出了学生的生活范围,也远离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其实榜样并非都是“高、大、全”的,我们自己班级也有很多值得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榜样,而这些榜样是大家认识的,是具体可感的,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能发挥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因此,我有针对性地结合每阶段德育工作主题,树立每周之星、学习标兵、文明楷模等不同的榜样,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榜样教育活动,实现“让学生教育学生”的预期目标。

2、榜样的树立应该一分为二

榜样可以分为好榜样和坏榜样,一直以来在德育工作中,大家都对好榜样趋之若鹜,而对坏榜样退而避之,这也是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的根源之一。好榜样的正面激励教育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而“坏榜样”其实不是榜样,只是榜样的反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如果说好榜样是形象地鼓励学生“应该做什么”,那么坏榜样则是实实在在地告诫学生“不能这样做”,而且还真实地呈现了“这样做得后果和代价”,这种教育效果是立体的、直击人心的。为此,在榜样教育中应该把“树立好榜样”和“巧用坏榜样”结合起来,互相转化,互相利用,从而达到激励其进步、勉励其改正的教育效果。

二、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正、反两方面结合

既然榜样有好、坏之分,那么榜样教育活动也应该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既增强好榜样的激励作用,也发挥坏榜样的警示作用,从未提高德语工作的实效性:

(一)树立好榜样,发挥榜样的正面感染作用

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身边有着一个可感、可敬、可学的“好榜样”,就会产生产生一种“向他学习”的想法,以榜样为目标,并且付之于行动,在言行举止上模仿榜样,不停鞭策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1、让学生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做到爱学、乐学

在学习上,因为是在同一个班级共同开展的,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互相教育的,往往学生的一次帮助、一句安慰可能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长谈还有效。因此,在座位的编排上,我一直坚持“一帮一”的原则,开展学习帮扶活动,让成绩好、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化、影响有待提高的学生。而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方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的同桌李建强却是一个让教师和家长都头痛不已的“顽主”,他一直都无心向学,读与不读不要紧、考多与考少没关系。但是自从与小方同桌后,却在上课时间却从来不捣蛋了,他私下曾对人说:“自己不学就算了,总不能影响别人学习嘛。”一天,早读时间,他坐着发呆,我提醒他读书,可他却趴下来,不予以理睬,我问:“怎么不读书啊?”“忘了带课本,”他一脸不高兴,大声说。我也不悦,刚想批评他。这时候,小方把自己的课本王桌子中间一方,轻轻说:“我们一起读吧。”他一愣,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开声读起来。

我从中得到启发,经常在他面前表扬小方的优点,鼓励他以此为榜样,虚心向她学习,努力向她靠拢;并且请求小方平时有意识地多帮助他,慢慢地他开始不再逃课,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还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期末评选中还获得“学习成绩进步奖”,他的家长还专门送了一套《中国二十四史》给小方表示感谢。

2、让学生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勤劳、节约

在生活中,现在城里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而且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娇气、自私等不良生活习惯也随之而生。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生活之风,我在班上尝试了“生活体验日”的榜样教育:

刘志文是我班典型的“公子哥儿”,父母都是单位的领导,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只负责学习”,就连吃课间餐的饭盆也带回家让妈妈洗。而小他一岁的林辉刚好相反,来自农村的他寄宿在城里的亲戚家,平时班上其他同学不愿意干的脏活他都抢着做,上下学还要负责接送亲戚家的表弟。我把李志文的情况与其家长沟通,在经得他们和林辉家的同意后,我选一个周六,带刘志文去林辉家做客,让他体验一次农村劳动生活,希望借助林辉的榜样作用能够对他有启迪的教育作用。

路上,刘志文对此行显得极为兴奋,在经过简单的介绍后,林辉的父母就忙着下田干活了。林辉也开始调潲水喂猪。李志文则捂着鼻子说:“臭,脏!”我让刘志文帮忙把潲水抬去猪圈,他不肯,我刺激他说:“你是不愿意抬,还是抬不起啊,林辉可是比你小的啊。”他不服气,一手掩着鼻子,一手抬起潲水。到了猪圈,他嫌脏,怎么也不肯进去,还很惊讶地问林辉:“这么臭,你怎么受得了啊?”“臭也要喂猪的啊,要不哪有餐桌上可口美味的猪肉啊,而且我的学费还指望着它们呢。”林辉说。

我明显看到刘志文的脸红,他走进猪圈,静静地帮忙喂猪。从林辉家回来后,刘志文似乎变了个样,不但开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也不像以前那样花钱大手大脚的,在一次班会上他还 正言厉色地批评了班上有同学乱扔粉笔的不文明行为。

(二)巧用坏榜样,发挥榜样反面的矫正作用

坏榜样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如果让其大行其道,肯定会让其他学生“近墨者黑”;相反,如果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教育,既可以让坏榜样自身知错能改,更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错误,在行为上不再重蹈覆辙。

1、挖掘坏榜样的闪光点,让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

坏榜样并非一无是处的,对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的教育方法也是不科学的,教师一方面应该肯定反面教材身上的优点,让其感受到教育的爱和温暖,从而杜绝了学生“破罐子摔破”的消极做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看到坏榜样的长处,并鼓励学生向其学习,学生会有一种“他尚能如此、我肯定也不差”的好胜心理,教育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

这学期我班掀起一股玩陀螺的风气,几乎人手一只陀螺,而且一个比一个新奇、一个比一个昂贵,不少学生还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但下课玩,上课也偷偷玩,讨论的不再是学习,而是玩陀螺的新的和技巧。不可否认,这种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志力,但是再好的玩具如果把持不好,也会让学生玩物丧志,而且金属制作的陀螺飞转起来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如何刹住这股不正之风呢?单单靠没收明显也不是有效的办法。

在一节自习课上,突然孙少立很不耐烦地大声说:“你们别玩了行不,总是飞来我这里的。”原来,王明彬隔着同桌孙少立和邻桌的梁晓伟在玩陀螺,陀螺不是碰到孙少立的头,就是落在他的作业本上,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我把他们三个叫到办公室,王明彬和梁晓伟都承认了玩陀螺,孙少立却突然插一句:“真不明白有什么好玩的。”

“你以前还有好几个陀螺呢,”王明彬说。

“我早就不玩了,”孙少立愤愤不平地解释。

我试探地问他:“大家都在玩,为什么你却不玩了呢?”

“玩陀螺很危险的,《新闻联播》报道有一个学生在玩陀螺是弄瞎了同学的一只眼睛,他家赔了十几万块钱呢;而且很多陀螺含有重金属的,会通过皮肤接触而损坏我们的视觉神经和大脑系统,所以我都不敢再玩,”孙少立不紧不慢地说。

王明彬和梁晓伟认真听着,都惊呆了,保证以后不再玩了。我灵机一动,想:“让孙少立去给大家讲讲,肯定比我开班会三令五申强调还要有效果。”果然,一周后,陀螺在我班几乎消声灭迹了。

2、正视坏榜样的缺点,让学生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壞榜样的缺点、所犯的错误往往都是付出了代价的,当中的痛苦和愧疚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让这些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用自己的经历去提醒他人,用真情实感去感化别人,这种教育方式肯定比教师的批评和劝说更直接、更有效。

学校有个姓李的同学,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上学期没钱上网而入室盗窃被人发现,在逃走时用到扎伤人,而被送进少管所,无奈地离开了校园。我认为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案例,对学生有警醒作用,在与少管所取得联系,和李同学沟通后,我决定结合安全教育的教育主题,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让李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学生现身说法。从少管所回来后,我班学生去网吧的人数和次数都明显少了很多。

教育实践成功证明,榜样作为一种外在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有着激励和调整的教育作用,也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该秉持着“让学生教育学生”的工作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鼓励学生向这些榜样学习,让学习者与榜样之间互动互进、相互提高,共同健康、和谐、幸福地成长。

【参考资料】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5.

[2]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19-23.

[3]陈桂生.学生行为引导中的榜样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08,7:5-7.

[4]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2001,3:1-9.

[5]彭仲生.榜样激励在小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2006,9:123-124.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