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素养层次化培养路径

2016-07-05 13:28董百顺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知识储备学生素质初中语文

董百顺

【摘要】在教学改革进程中,语文课堂被认为是可以倚赖的实验阵地[1]。课改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从多个层面完成既定素质目标。这样的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当然从学科教育方法来看,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及需求,从而建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课堂教育体系。本文将结合笔者从教语文多年经验,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对初中语文学生素养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素质 知识储备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课外积累、课堂指导等途径。本文将基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能力提升,从鼓励重视知识素材积累、加强语文学科方法学习、设置常态化活力课堂等层次来论述初中语文学生素质培养之法,为语文教学尝试提供参考。

一、重视知识素材积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从实践层面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综合性很强。这就对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提出了严格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及时跟进大语文教育模式,并提升对语文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延展学科内文本,鼓励学生重视知识素材积累,创造机会与空间提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学习的频率,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视野扩展与资源积累,为其学科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毕沅先生的《岳飞》一文时,笔者首先对岳飞之生平及精忠报国精神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而在课外阅读时间,则制定了“精忠之魂岳飞”的班级阅读主题,要求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关于岳飞的故事或史实资料等,并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或书籍在班上交流,对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补充。

此外,语文教师要将地方性教材或自编读物列入学生的阅读篇目中,注重对学生课外刊物与资料选择的指导,争取在文本选择上做到“科学、优秀、有趣”,进而让学生拥有较大的知识阅读量。同时,可增设班级图书柜,提倡学生每人选择一本自己认为“最得益”的书籍捐于班级,充实图书柜,让每位学生都有阅读优秀书籍的机会。再者要在学生参与阅读过程中,做好详尽的阅读笔记,做好阅读反思,记入“个人读书档案”中。以上做法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营造良好的阅读与学习氛围。

二、加强语文学科方法学习,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教育者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知识,倒不如将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传于学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2]。诚然,授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的角色不该是渔者,要帮助学生学习“渔道”,从而获益终身的语文学习。

记得钱梦龙先生在上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一课示范课时,他确立了“认读全文——理解题意——把握要点——揣摩思路——圈点评析”的课堂阅读步骤。不过与常人不同的是,钱老师没有要求学生对该小说的主题及重点细节描写的赏析进行诵记,而是告诉学生如何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品析,如何分析“孔乙己名字含义”,如何看待孔乙己的人生轨迹等,并引导学生对需要进行方法指导的地方进行个别化示范与训练。学生不仅从文中认识到了孔乙己的悲惨人生,而且从自我理解中勾勒出孔乙己的心理变化轨迹,可以说真正地读透了文本,学得了方法。

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教学往往为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能力提供帮助。这里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为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自学进行方法指导时,应注重基础性学习方法教育,如如何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含义,如何对文本进行合理分段,如何品析文本表达主题等。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如通过问题作为导入或借助影视剧等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欲望去进入学习环境中学习自学之法,并在获得新知识的满足中延续学习趣味。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根据文本的内容设定阅读主题,根据学期学习目标来制定分阶段的阅读内容等,养成遇到生僻字及时用字典词典的习惯,遇到好的文段即进行记录圈记的习惯等。在很多时候,会学要比学会更为有价值。语文教师可从“教学生学”上着眼,争取获得让学生学得语文学习之法,提升语文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与培养。

三、设置常态化活力课堂,夯实学生语文素养

从新课程理念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步骤及方法的选择不可一味死板缺乏灵便,要遵从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否则将使得课堂僵化而低效[3]。不过在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的成效考核依旧停留在学生的升学率上。因此,即便在语文学科,题海战术都一直被许多教师所热衷。学生们疲于奔命与应付,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形成恶性循环。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很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控与调整。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要通过轻重缓急的语调让学生注意到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可以一扫而过。其次是要让学生有间歇空间,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允许学生在自主消化中提出质疑。再者要加强学生课堂的“学”与“练”,课堂有45分钟,教师可选择总计15分钟作为主体内容交流,而间歇期可延伸授课交流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品读或练笔训练。这样的交叉变化,会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学习有效。在作业布置上,笔者充分考量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实施“分层作业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量与作业难度是存在差异的。一般的作业布置三道题,“基础-提升-高难”。这样的兼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自主发展,真正促成学生素质的整体进步。

四、結语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学的意识与能力。在这个阶段进行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摸索与尝试,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志文.让读写课程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支点——初中语文读写课程基地建设实践[J]. 西藏教育. 2014(10)

[2]马爱军.触摸语文素养的质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7)

[3]马丽,刘世清. 初中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为核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20)

猜你喜欢
知识储备学生素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县级气象服务工作经验分析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