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高等数学课对教师的要求

2016-07-05 14:08孙咏梅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课程设置改革

孙咏梅

【摘要】文章就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设置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数学教师在专业素质,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课程 课程设置 专业素质 改革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文件的出台,高职高专课程建设也摆在了核心位置。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也面临着改革的新形势。各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探索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然而由于高职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佳,仍有一部分学生课程考核成绩不理想。学生反映,有些问题不能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影响了下次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专业课程教师也反映,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专业及其他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制约专业知识的传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新形式下高等数学课对教师的要求。

一、数学教师应认清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过分强调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重系统和完整,轻整体优化;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基础,轻应用;重理论推导,轻数值计算,学科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等弊端比较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内容虽多,但没有将现代的数学思想、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融入其中。近几年,虽然课程有了较大发展,内容有不少更新,但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需要仍不相适应。

2.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无用的观点。

3.删掉了一些重要的高等数学课程,如线性规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有的理工科专业甚至根本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至使一些专业课教师无法正常顺利地进行教学。

4.数学教学与计算机教学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数学基础课以及其它基础课教学顺序安排不当,使得数学基础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不能深入以切实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了他们数学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二、数学教师应掌握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设置的策略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职数学课程设置显然不能照般普通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而应根据职业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设置学习课程、安排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和步骤。贯彻国家教委提出的“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

数学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根据专业需求,确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数学教师应深入学院开设高等数学专业的各系、部,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与建议,积极了解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专业教师关于内容的要求,数学教师积极反馈自己的见解,提出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数学内容要求,明确每个专业的数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了解了不同专业对数学内容时间上的安排,掌握一些专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点。

其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数学基础课程的现代化。在教学内容上,改变过去只讲静态的、分散的具体知识的做法,增加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数学修养,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面,使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现代数学的观点、概念和方法。

再次,根据社会对专业的要求,高等数学课的教师应穿插进行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的教学,同时进行相关的练习,并把练习效果与成绩结合起来。学生成绩的考核不再只是以考试作为唯一标准,成绩的评定应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应考虑到平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三、数学教师应有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去的教学总是过分的追究教学的严谨、推理的严密、计算的技巧,忽视了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高等数学教学要多结合实际问题去进行数学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毋庸讳言,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的,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地,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和实践,没有表达应用观点的教学案例,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是不会形成的。为了在高等数学这一门重要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应用意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数学应用事例教学。

四、数学教师需要有扎实精深、灵活多变的专业素质以及科学研究能力。

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是数学教师最基本的能力素质,而它首先来自于教师精深的专业基础。数学是高職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几乎要涉及到数学学科的各个不同分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是通才、全才,即不仅能教微积分,也要能教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多种内容。

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师应当能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实施基础课教学的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与学生数学水平相衔接,落实因材教,精简整合内容,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思想,突出数学本质,降低难度、突出应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对教材驾轻就熟,对数学课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合理整合。

高职高专数学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力。高等教育革命的迅猛发展为数学教师在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育方法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科研课题。数学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而应成为新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新教育方法的实验者和研究者。二是数学应用的研究能力,也是高等数学教师最主要的研究能力。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数学教学是既要完成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数学基础,又要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

总之,优秀的高等数学教师,其显著特征是:高等数学知识扎实精深、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技艺精湛、教学意识现代,教学手段高效、教学目标明确等等。新时期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我们高职高专数学教师加强多方面的修养,从严要求,苦练基本功,积极适应当前高职教学,成为一名具有优秀专业素质的高职高专数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课程设置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