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

2016-07-05 16:24王珂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沟通艺术准则

王珂

【摘要】了解沟通的种类、方式、技巧,尝试着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不同心理、不同性格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和形形色色的学生进行沟通,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沟通艺术 准则 教育目标

有一扇大门上挂着一把锁,铁棒连撬带砸,也不能把锁打开。而钥匙伸进锁孔里,轻轻一转,锁就开了。铁棒问:“为什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打开,而你却能轻易打开?”钥匙回答说:“这是因为我能深入它的内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因为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否则,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良好的沟通,既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可有些老师不想与学生交往,也不愿与学生交流;有些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不敢在学生面前敞开心扉;有些缺乏积极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技巧和追求等。 面对这样的情形,很有必要掌握沟通艺术,学会与学生沟通。 因为沟通是搭一座桥,到对方心里去瞧一瞧。

我们先了解沟通的种类:有口头沟通。即利用课堂、会议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与个别同学谈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与学生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肢体语言沟通。书面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四种。师生沟通中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嘲讽、说教、命令、泛泛之辞等。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沟通的艺术,有准则可循:多用鼓励性而非否定性的语言,对学生最好“哪壶开了提哪壶”,多表扬学生的进步,少提及学生的缺点;语言简单明了,不重复,学生不喜欢教师反复强调一件事,这样会降低学生对教师能力的信心;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只有积极倾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情绪激烈时,先冷静,再交流。因为师生在气头上时,难免言辞过激,这时先自己在心里数1、2、3,这个过程是个转移和冷静的过程;善用非言语沟通,教师的目光、动作、体态、手势都是很重要的沟通语言。有时这种言语所产生的效果有时优于口头语言。

口语方面也讲艺术:如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畅通了;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有时候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面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反而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意见了;

含蓄,还可以尝试“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掌握了说话艺术,

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来走路,树立自信心。中等生感觉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心方式,以“刚”克“刚”,促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 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心,要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而犯错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部分学生谈心,应采取“参照式”,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使他们认识到导致错误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性格方面,“内向型”学生,不善言辞,但是勤于动脑,悟性较好。与他们谈心应采取平等对话方式,使他们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可亲可爱,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之时能够豁然开朗。 “善辩型”学生,思维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强。与他们谈心,应深入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掌握事实根据,对其谈话内容要去伪存真,使其口服心服。“谦虚型”学生,遇事谨慎,缺乏自信。与他们谈心,应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提出明确要求,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 “多疑型”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谈心,存在诸多顾虑。与他们谈心不但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要用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要以诚恳的态度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

如何与学生沟通呢?首先,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和赏识每一位学生,把无私的爱播撒到所有学生的心田。其次,创造高质量的谈话空间,做有人情味的老师

用童心与学生交流。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这样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都会被否认,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真诚与学生分享自己,成为温情的老师妈妈。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溝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双方都互相埋怨并都在苦恼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沟通艺术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浅析沟通艺术在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企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沟通艺术的创新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