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一年级美术与生活实际巧妙结合

2016-07-05 16:24赵红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生活

赵红

【摘要】为了激发一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课本中的美术知识巧妙地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

【关键词】一年级美术 生活 艺术

【正文】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任何一门学科都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美术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为了激发一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课本中的美术知识巧妙地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怎样将一年级美术与生活实际巧妙结合。

一、绘画课与生活巧妙结合。

1、心有所想才能妙笔生花。一年级孩子好动,对所见过的事物印象不够深刻,而且见识面短浅,见过的美术作品比较少,头脑中不留任何印象。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图例引导学生观察,同时选取一些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通过对生活实例和作品的对比,刺激儿童的感官,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了两组图片的欣赏,孩子心中有了要表达的事物,创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2、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绘画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但我们不能要求孩子进行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原因是人不是照相机,而且人是有思想的。作品是通过对生活的写照而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对着生活实例说说想把哪部分的造型或色彩进行改动,进而达到表现自己思想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一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二、手工课与生活巧妙结合。

1、全面了解生活中的素材,制作方法多样化。课标中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目标是: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 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教材中规定的手工材料准备起来难度较大,或者操作难度较大,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自己所处区域的特色,选取符合本地区孩子生活的材料替代完成美术作品。

3、开设手工课校本教材。常年教授美术的老师们知道,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都能起到最大的作用。咱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统艺术,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本地区的传统艺术素材,编成校本教材,组织孩子们学习,这对于儿童欣赏、创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传承文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其他地区有特色的民间美术编入校本教材中,形成自己学校的美术特色教学,这一类美术作品,孩子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进行学习。

三、欣赏课与生活巧妙结合。

课标指出: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能够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1、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新疆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要善于收集新疆传统的民间玩具图片(实物更好),供学生欣赏学习。

2、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作品,特别是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國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了解新疆民间美术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生活是美好的,艺术作品更是高于生活而存在的。我们的美术教学万不可脱离了生活而孤立存在,那样的教学是没有趣味和灵魂的。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小学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生活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