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2016-07-05 16:38张德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松树全文习惯

张德平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成了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从中有所感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以读为本、诱发情感体验。

1、分角色朗读,激发情感。

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小松树的骄傲,大松树的不计较及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

2、欣赏朗读,诱发情感。

通过多次的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电教手段,是朗读训练中诱发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教学片,一边听课文朗读,一边观看美丽的大草原。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3、学演课本剧,品味情感。

这是一种极富有创意的朗读尝试,创设一种乐学的情趣,让学生深入品味情感所在。如在教学《景阳岗》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抓住武松喝酒、上岗、打虎三个情节,结合朗读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认真排演。通过演剧,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演完之后,让学生评论加深体验。

二、营造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语境的直接感知,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改革课堂的阅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好全班的交流。对需重点理解的词、句、段及课文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基本感情及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提出问题,展开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养成习惯、提高阅读水平。

1、从小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

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以认真阅读课文。如:学生为了完成字词等知识预习就会动手查字典,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只有让学生明确了预习时应该记什么,那么阅读课文时才会有的放矢,久而久之,才会选读重点及学会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较多的语言文字信息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文时,先让学生先读阅读提示,再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然后选读第3—6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发表各自的见解和方法;最后进行概括总结,懂得森林中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运用浏览全文,明知内容“扫读首尾知主题”、“逐段祥读书是关键”、“读完总结知中心”这四步来进行阅读。即:指导学生先浏览全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扫读首段和结尾段,以获取概括性的内容;接着再逐段去详读,在详读中,引导学生边读边问边思考,自问自答,如能这样,便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记忆;最后总结全文,把握中心。

总之,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教学放到首要位置,逐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松树全文习惯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全文中文摘要
全文中文摘要
构思精巧余味无穷 讽刺鞭挞淋漓尽致——再谈“虚荣”贯穿《项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