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策略与研究

2016-07-05 19:35王嘉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专业发展有效教学

王嘉佳

【摘要】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一线实施者,教育的一切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课堂是教师的根本,离开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等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就成为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空谈。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了解课堂、了解教学、了解学生、了解自己。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课堂观察,善于进行课堂观察,并科学地利用课堂观察。

【关键词】课堂观察 有效教学 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能力。它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调整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观察课堂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课堂能力包括对学生课堂中认知能力、学习态度以及注意力状况、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观察。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其进行有效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对于教室内发生的事情,只有进行有系统、有目的的课堂观察,才能维持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对教学的管理,学生的参与以及教与学两者的相互促进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课堂观察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观察能力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其次,教师除了观察自己班级的学生行为,以及教室内的互动情况之外,还要留心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并于观察后进行讨论、分析、批判反省,从而获得教学反馈,使教学更系统化,一致性,以查漏补缺。

第三,由于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处于一个复杂、不确定、不可预测的状态,会给上课的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无法对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完全的掌握和了解。那么,就必须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教室内各种隐性或显性的变化,加以预先感知,这样就能较好的控制课堂,上起课来也会游刃有余了。

第四,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反应,以及他们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感受班级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这些资料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成为辅导学生的重要依据。

第五,教师在经过若干年工作以后,会产生封闭、缺乏反省的心态。课堂观察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它可以提供给教师有关于课堂的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证明,教师接受课堂观察反馈后,开始积极地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并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及缺点,扬长避短。

二、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应该说,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具备较好的观察技巧。在短时间内,能敏銳而准确地预测教室内将要发生的事情,并有能力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首先,确定自己要观察什么?作为教师,学生是我们教学过程的首要对象,因此,也是观察范围中最重要的内容。

(一)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个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流畅性,回答问题的速度与准确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二)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效率、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听课的认真程度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于教师控制课堂是比较有用的。

(三)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是否表现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冷漠,退缩的行为表现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观察,教师应该能对自己的学生做到心理有数,这样在教学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速度上就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自己教地得心应手,学生学的兴趣满满,那样还怕上不好课,还怕教不出好学生来吗?

其次,确定什么时候观察?

所谓课堂观察,一般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室内实施的观察,那么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以保证快速的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和需求。这点对于教师的反应能力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能对于突发的事件从容不迫的处理,不至于手忙脚乱。教师若能细心的观察学生,在他们出现问题之前掌握先机,就能防患于未然。从而调整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他们能顺利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课堂观察还包括对其他老师教学过程的观摩,那么,观察对象就是上课教师和学生。这种情况下,观察者应根据自己的观察目的,有选择性的观察,搜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作为自身上课的参考。对于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被观察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提出来作为借鉴,使得双方都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课堂观察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

(一)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对观察到的情况及时作出应变,使得整个课堂活动和谐融洽,掌控有序。虽说现在的课堂要让学生成为主体,但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要更仔细的观察课堂,当学生的讨论出现问题时,教师就要跳进来,进行适当的点拨。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时,教师也要不失时机的进行提醒。

课堂偶发事件是最令教师头痛的事情,由于它是突发性事件,而且又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所以教师用来估计事态和选择处置办法的时间是很短暂的,需要教师尽快做出反应,这既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机智,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艺术。

一般来说,应付突发事件的办法有三种,即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

所谓冷处理,即教师面对突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不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具体如下:(1)教师将全班学生视线的焦点从突发事件上“发散”开,避免事件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2)教师巧妙地将发生的事件转为教育的材料,借助事实启发学生。(3)教师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中心引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所谓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板书错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课堂骚动等,应以温和的态度及时承认失误,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中。

最后,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加以严肃地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然后尽快转入正题。

观察所得的资料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量化比较才能得出结论的。把观察所得的数字做成表格或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班级行为的某些倾向,并与现有的理论相印证,来解释班级中学生或老师的行为。而对于非记录形式的观察,就靠教师的临场发挥能力了。面对学生当中千变万化的情况,能随机应变,处理的有条不紊。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锻炼积累这种能力。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大考验。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专业发展有效教学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