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2016-07-05 21:05吴雪逸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趣味性高职院校

吴雪逸

【摘要】高职院校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往往被贴上“沉闷、枯燥、无用、洗脑”等形象标签,教学现状令人堪忧。要改变思修课在人们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必须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为突破口,整合教学内容、尝试有趣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高效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兴趣点,提高思修课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修课 趣味性

一、高职院校思修课教学现状

(一)先入为主的观念偏差、社会发展的市场化对思修课程教育形成冲击,课程“无用”。

在实用主义的作用下,观念偏差上的“无用”便会造成学生认为“无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市场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各高校尤其是职业类院校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办学重点也集中在如何加强职业特色上。不少院校片面的把教育的首要作用变成是谋生的工具,教育的有效性被片面成能实用性。人文类学科比如思修等课程由于不具备“实用性”变得边缘化,学校、学生和部分教师的三重漠视,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观念上的无用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无趣,高校的思修教育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教材内容具理论性、逻辑性、政治性,略显“沉闷”。

理论性、逻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体系,同时意味着“沉闷、不切实际”。我国编制了全国一本通的高校思修课教材,这能有效保证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人数越来越多,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教材内容也做出了较大改动。但是,作为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教材让学生从内心特别排斥。教材内容偏理论性,学生觉得枯燥、觉得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关系,因此觉得沉闷无聊,在思修课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学生干什么的都有:睡觉、说话、做其他作业、玩手机等等。所以,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作为思修课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从理论到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三)教学方法滞后单一,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忽视学生主体性,课堂“枯燥”。

不更新教学方法、没有互动课堂便没有“生气”。在《思修》课堂的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便是讲授法,忽视学生主体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课程呈现出难教学、教学效果难显示的“双难”现象,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在讲台上的津津有味的忘我讲解,讲台下的学生各忙各事,能跟上思路的寥寥无几,因此,整个课堂氛围沉闷、毫无激情。不少高职生反馈没有认真看过课本,课程教学互动少、老师提问少、提问也缺乏吸引力,即便学校教师有投影仪,可以播放视频也知识看看相关宣传视频,没什么意思。对课程的认识是深奥、抽象、不切实际、是一门不能选择的必修课。

二、提高思修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整合教材内容,突出职业性和生活性,激发兴趣。

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特点,贴近学生专业,转变学生思修课“无用”到“有用”的观念,引发学生兴趣。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一要求进行取舍,知识点的选择“要精要管用”,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在知识的系统和深度方面的要求则比对普通高校学生的要求低。比如在讲到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时,根据不同的专业,具体指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在毕业之后做一名合格的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员工。必要条件下,将学生的实习场所变成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和帮助会让学生觉得思修课也可以让自己在专业方面做的更加完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嘗试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性,点燃学生兴趣。

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最大限度点燃学生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的逆序创新改革具有自主性、探究性、交互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1]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逐渐丧失新鲜感,根据当前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翻转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点燃学生兴趣,留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来讲一小节课,使其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讲解、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将理论性的知识通过自我实践上升到一种感性认识,再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形成进一步的理论认识。同时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思修课堂教学中,将学习思修知识同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推动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丰富教学方法,调动积极性,保持兴趣点。

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较多的开展互动式教学,保持学生兴趣点。笔者在思修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这两种教学方法都要求教师对教材掌握游刃有余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和任务指导过程中才能与学生完美互动。使用任务驱动法时,要选择好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长和兴趣,提前布置好任务,做好任务评价。如在学习“加强个人修养”章节内容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学校、教室、实训楼等学习生活场所拍摄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的照片或者视频,进行摄影大赛,排除高职学生对思修课程的刻板印象和误解,让学生自己动手、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融学习性、趣味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提升他们对思修课程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周伊含.《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修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管理2015(06)上:237

[2]孙倩.《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J].教育教学研究2014(4):49

猜你喜欢
趣味性高职院校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