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建国以来的信访制度的主要作用

2016-07-05 21:05李思敏普娇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信访工作意见监督

李思敏 普娇

【摘要】信访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在听取人民的呼声和建议、处理人民的的意见和申诉、解决人民的困难、调解矛盾和纠纷等方面發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30多年后的今天,信访制度承担了不同的新作用,信访制度承担多种功能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对这些功能进行协调,分清主次,这也是以后我国信访制度改革和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信访制度 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信访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负责一切工作,人民群众有困难找政府解决。此时人民群众、民主党派人士、华侨等通过写信和来访对中共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进行了解,数量大量增加,出现了建国初期的信访潮。信访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作为对此次信访潮的回应,中央积极解决这些信访问题。1951年6月7日,政务院周总理主持制定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信访工作的行政性法规,对信访工作作出了系统的规定,标志着新中国诞生后信访制度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信访制度的萌芽。从我国设立信访制度的初衷来看,信访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密切党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方式,通过设立信访制度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解救人民群众的困难,争取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以及新政权的支持和拥护。从1951年6月7日,我国信访制度的正式确立到1978年9月18日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这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信访制度不断获得探索和发展,信访工作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逐渐走上正常轨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信访工作也在不断进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信访工作的专门法《信访条例》,从法律上保障公民和法人的信访权利。200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正在朝着以人为本、注重民意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建国以来的信访制度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信访的初衷是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和新政权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巩固新政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信访的功能不断扩大和完善,对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信访是人民参与政治、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实现民主、扩大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人民群众可通过信访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对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国国家治理提出宝贵意见。2、信访是国家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国家上层获取信息除了从专门的信息部门获得之外还可从信访活动中获取。民众的意见、批评、请愿、建议、申诉、控告等,实际上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国家上层通过这些信访活动得到较为真实的信息。3、信访是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信访为基层的人民提过了一个可以使意见直达上层的通道,在处理信访事件的过程中,国家又向下传达国家的治国理念和宣传国家的政治认同,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中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4、信访是调解社会矛盾,解决纠纷的有力途径。与行政复议、仲裁和司法诉讼等其他纠纷解决制度相比,信访处理纠纷问题的方式更为灵活,而且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能够较为快捷迅速的处理好矛盾。当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信访为挽救受害人权益提供了维护正义和公平的路径。 具体作用如下:

(一) 政治参与功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一直积极鼓励人民的信访。信访的形式和内容较之古代相比更为广泛,人民可通过写信,也可来电和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信访活动,信访内容可以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等。人民信访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可以成为政策调整的意见和处理行政事务的建议,为政府制定高效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信访是人民参与政治,对国家进行管理,实现民主治理的重要形式。

(二)沟通功能

新中国建立刚开始的信访制度的功能主要是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政治沟通作用,注重听取人民通过信访提的“问题”和“意见”,并要求积极做出回应,同时国家借此向社会民众宣传国家的政治价值和治国理念,对人民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维护国家政权的合理地位。可见,信访是国家与人民进行双向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监督功能

我国《政务院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将监督的功能纳入了信访制度之内,要求有关机关和人员要对公开刊载的“批评意见”作出“公开的答复或检讨”,从制度上保障信访的监督功能。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对官员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之外,公民还可对公共权力的合法合理使用进行监督,信访监督功能的存在对腐败行为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对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廉洁从政具有重要作用。

(四)社会稳定功能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有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严重的将威胁到执政者的执政地位。信访制度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有的一套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和对立的制度设计,也是社会情绪不满的宣泄口和社会安全阀。

总之,信访制度承担多种功能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对这些功能进行协调,分清主次,这也是以后我国信访制度改革和调整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继敏.行政信访的功能分析[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28(5):135-141.

[2]曲广娣.信访制度比较谈[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57-61.

[3]杨立新,李洋.中国古代信访制度初探[J].法制博览,2013,(3):206.

[4]王亚美,陈晋胜.中国信访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256-258.

[5]曹珊珊,王芸.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现状及实现路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8-111.

[6]张春照.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及现状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11):79-80.

[7]王彪.信访制度的历史起源与转向[J].文化纵横,2013, (4):102-107.

猜你喜欢
信访工作意见监督
提升人大信访工作效能的若干思考
九图带您读懂《信访工作条例》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浅谈人大信访工作在地方立法中的作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做好医学鉴定信访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