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素养就是装备的命运

2016-07-08 18:27王笑梦
兵器 2016年6期
关键词:苏丹政府阿尔装甲车

王笑梦

2016年4月,苏丹政府军与南部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SPLM-N)武装发生多次激烈的冲突。其间,苏丹政府军和支持政府的民兵武装多次出动了包括战斗机、坦克、装甲车、火炮在内的重型武器,对“苏人解(北方局)”的武装力量进行打击和清剿。

但该组织充分利用苏丹南部有利地形,在南苏丹共和国的支持下,对苏丹政府军和民兵武装展开游击战和伏击战,先后于4月6日和9日,在青尼罗州和南科尔多凡州对政府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击毁和缴获了大量军用车辆,其中不乏国际市场上先进的外贸坦克装甲车辆。而在战斗中,苏丹政府军在遭受打击时往往不能组织有效反击,很快就溃败而逃,先进武器扔得满地都是。

苏丹内战的背景

从1983年起,原苏丹共和国由于南北宗教等问题,北部伊斯兰政府和南部的基督教信众之间陷于激烈的内战之中。2005年1月,苏丹政府与以南苏丹独立为目的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组织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苏人解”成员主要由南苏丹人组成,协议签订后,苏丹南方实行了高度自治,成立了以“苏人解”为核心的自治政府。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独立。“苏人解”成为了南苏丹执政党。但是,在“苏人解”内部还存在不少原来苏丹的北方人,他们在独立后或因留恋故土,或因其他原因未能加入新成立的南苏丹共和国的国籍。为此,“苏人解”将这些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苏人解(北方局)”,继续留在苏丹境内活动,最终演变为苏丹国内主要的反政府武装。

“苏人解(北方局)”于2011年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公正与平等运动”、“苏丹解放运动(米纳维派)”等组织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签署了成立“苏丹革命阵线”的宣言,旨在联合推翻现任苏丹政府。

从2011年9月开始,苏丹政府军对盘踞在青尼罗州和南科尔多凡州的“苏人解(北方局)”武装进行大规模清剿,包括“苏人解(北方局)”总书记、前青尼罗河州州长马利克·阿卡尔在内的青尼罗河洲的“苏人解(北方局)”武装被政府军驱逐到了南苏丹境内。而盘踞在南科尔多凡州的武装力量,凭借奴巴山区的有利地形继续与政府军对抗。今年以来,在南苏丹调养生息补充实力的“苏人解(北方局)”等反政府武装,在南苏丹的支持下再次卷土重来,与苏丹政府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穆法袭击战中的外贸装备

4月7日,“苏人解(北方局)”组织发言人向媒体通报,4月6日上午6点,苏丹政府军和民兵武装的一支由坦克装甲车辆护送的车队在青尼罗州穆法地区一片开阔林带,遭到了“苏人解(北方局)”下属武装力量“第二蓝色尼罗河战线”的袭击。经过激战后,这支苏丹政府军和民兵武装部队分散逃往了埃塞俄比亚和政府军在库尔穆克刚刚攻占下的军事基地中。这次战斗尚不知政府军是否有伤亡,参战的“第二蓝色尼罗河战线”武装仅有5人受伤。

青尼罗州位于苏丹东南部,与南苏丹共和国接壤,州内存在不少支持南苏丹执政党“苏人解”的武装力量,“第二蓝色尼罗河战线”就是这么一支武装,从目前了解情况看该组织从属于“苏人解(北方局)”领导。“苏人解(北方局)”组织发言人称,经过清点,该组织在战场上共缴获了55辆装甲车辆,包括5辆坦克、2门D-30型122毫米榴弹炮、多辆轮式装甲运兵车、挖掘机,以及大量满载物资的卡车。从非洲相关媒体报道和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5辆坦克其实是俄制老式的BMP-1步兵战车。当然,这种世界上第一代步兵战车安装有一门73毫米低膛压滑膛炮,对于非洲战乱地带来说也可以算是一种拥有一定战斗力的“坦克”了。

此外,在新闻照片中,我们还能够看到被缴获的D-30型122毫米榴弹炮,该炮处于放列状态,弹药箱也已经打开。有可能这里是一处炮兵阵地,遭到了突然袭击。从照片中看,该炮外形非常新,炮口也没有太多的火焰烧灼痕迹,很像一门新生产的火炮。此外,从新闻照片中还能看到,战场上丢弃了一辆中国产的WMZ551B轮式装甲输送车,该车完好无损,机枪塔上的12.7毫米机枪弹链满满当当地挂在枪身上,座舱盖也打开着,这表明这是一辆还未参战就被乘员遗弃了的战车。WMZ551B轮式装甲输送车是WMZ551外贸型装甲车系列中的机枪版,与30毫米机炮版的WMZ551A采用相同底盘。该系列是国产WZ551(90/92式)装甲输送车家族的出口型。

新世纪后,为了满足外贸需求,在我军装备的ZSL92式轮式步兵战车基础上,研制了用于外贸的WMZ551A和WMZ551B两种型号的装甲车,其中A型装备一座30毫米机炮炮塔,B型为传统的12.7毫米机枪枪塔。该车战斗全重15.3吨,车长6.8米,宽2.86米,高2.87米,由于安装了德国235千瓦的道依茨增压风冷柴油发动机和ZF传动装置,特别适合在沙漠和高原地区行驶,最高速度达到100千米/小时,使用导管螺旋桨水上推进,水上速度8.5千米/小时。同时,为了适应装备区的气候环境,该车还安装有空调系统,可以为11名乘员和2名车组人员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有利于长时间作战需求。目前,该车族已经出口亚非拉多个国家军队,受到广泛好评。

苏丹军事工业公司在WMZ551车族基础上,或者可以说是在另一个相同血缘之下的保利CS/VN4装甲车车族的基础上,仿制出了“谢里夫2”型轮式装甲输送车。它与中国产品如出一辙,外观差别是主要是没有安装防浪板和导管式水上推进器,缺乏水上航行能力。不过在干旱的西亚、中北非地区这确实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在这次战斗中被遗弃的这辆战车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防浪板和导管式水上推进器,说明这是一辆中国原厂生产的WMZ551B型装甲输送车。

另外一张照片显示,这场袭击战中还缴获了一辆不同型号的轮式装甲车。与WMZ551装甲车3对车轮轮距等距的设计不同,该车后两轮紧贴在一起,而前轮与其相距较远。车上还安装有一座中国生产的新型30毫米机炮炮塔。从这些特点看,这是一辆近年来开始对外出口的保利05P型轮式装甲输送车,其底盘采用的是仅少量装备装备过驻港部队的WZ523轮式装甲输送车。

WZ523装甲车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研制的轻型装甲输送车,也是中国军队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6×6式装甲输送车。该车战斗全重11.2吨,车长6.02米,车宽2.55米,长2.73米,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采用轮胎划水,水上航速仅4千米/小时。该车车体尺寸和技术性能要比WZ551系列车型低一个档次。新世纪后,保利公司在这种性能指标相对较低,但价格便宜的装甲车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车头和驾驶舱外形,并安装了一座新型通用机炮炮塔,固定武器为一门3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可以说火力达到了WMZ551A轮式装甲输送车的水平。该车被保利公司以05P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名义向外出售,曾在多国陆军中被证实装备。

从这次的战场照片中可以看到,这辆05P装甲车的炮塔已经转向了后侧,说明袭击方向来源于车辆的左后方。该车可能是担任警戒的一辆战车,在其机关炮所指的下方防弹玻璃上布满了弹孔,但总体上看并没有穿透,说明了中国战车的良好防护能力。尚不清楚该车人员是否擅离职守,临阵逃脱。不过从尾门和左侧门关闭的情况看,人员要是下车的话必须从照片另外一侧的右侧门逃离,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装甲车外,这次战斗中“第二蓝色尼罗河战线”还缴获了大量工程机械和满载物资的卡车,收获非常大。

赫班战斗中的坦克

在穆法袭击战结束后不到一周,“苏人解(北方局)”武装力量在南科尔多凡州遭到了政府军和民兵组织的连续炮击。随后两方武装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西方新闻报道,苏丹政府军出动了包括“阿尔·巴沙尔”、T-72主战坦克,但遭到了拥有足够反坦克武器的“苏人解(北方局)”武装的反击。当地时间4月9日上午,一支反政府武装在赫班以东地区打击了一支政府军部队,击毁“阿尔·巴沙尔”1辆,击毙政府军士兵8名。

“阿尔·巴沙尔”的外观和基本设计,与中国出口的85-ⅡAP主战坦克基本相同。85-ⅡAP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为巴基斯坦陆军研制的,价格低廉、性能优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96式主战坦克并列装解放军,并参加过国庆阅兵。进入21世纪后,通过改进发动机、传动和火控等关键分系统,研制出了96A主战坦克。96A的出口编号是VT-2,是当今国际市场上价格最低的全新制造主战坦克。该车与VT-1、VT-4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国的外贸主战坦克家族。

但“阿尔·巴沙尔”没有超过85-ⅡAP的水平。从外观分析,“阿尔·巴沙尔”采用了125毫米滑膛炮和下反火控,底盘和炮塔的布置与85-ⅡAP几乎完全一样。这种型号是苏丹军事工业公司研制的,在2013年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做了模型展示和资料发放。从资料来看,其主要参数也和85-ⅡAP相当,可以认为是一种性能比较好的二代改进型坦克。与96A/ VT-2相比,“阿尔·巴沙尔”没有装备反应装甲,因此防御能力较差。如果在近距离被中侧面及尾部,是很容易失去战斗力的。

从“苏人解(北方局)”向新闻媒体展示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这辆“阿尔·巴沙尔”的炮塔已经转向后方,坦克尾部动力舱外薄弱的车体装甲右侧有一明显弹孔,但烧灼痕迹并不明显,不大像是RPG-7火箭筒的聚能装药破甲弹头所伤,更像是被穿甲弹击穿。该车车体基本完好,炮塔也未殉爆,由此判断这枚穿甲弹应该是一枚100毫米或以下口径的穿甲弹,可能是T-54/55坦克打的,也可能是其他口径牵引反坦克炮或装甲车火炮打的,炮手非常巧妙地避开了主战坦克坚硬的正面,在坦克最脆弱的尾部开了一个洞,击毁了动力系统使全车丧失战斗力。但由于这枚炮弹威力较弱,并没有能够穿透发动机,引发的火灾在良好的自动灭火装置抑制下也未引起弹药殉爆,这种自动灭火装置能够在60毫秒内侦测到火情并迅速扑灭,确保乘员安然无恙地进行逃生。

苏丹是个基础工业薄弱的国家,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出“阿尔·巴沙尔”,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进口大量零配件和分系统用于组装。但用零件集成坦克也需要很高的工业水平。据部分零部件供应商表示,苏丹的集成能力不足,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坦克在实战中表现不佳,也有着内在的原因。

更为严重的问题可能在于弹药。据部分亲自前往苏丹考察的专家表示,苏丹曾经从俄罗斯低价采购了大批125毫米弹药。但专家们发现,这批弹药早已过期,应当立刻销毁而不能下发部队。专家虽然当面向苏丹装甲部队负责人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意见是否得到了接受、过期弹药是否召回,都没有后续消息。如果这批弹药依然下发到坦克部队,并且带上了战场,坦克兵很难不产生危机感。结合坦克机械方面的可靠性问题,会让坦克兵们不敢信任自己的座驾,稍有战伤就弃车而逃,也是情理之中的。

实际上,“黑叔叔”们让主战坦克如此尴尬献丑,,也不限于“阿尔·巴沙尔”一个型号。因为在随后的战斗中,一辆苏丹政府军的俄制T-72BV也在损害不大的情况下被抛弃了。不过,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轻视“黑叔叔”们,认为他们战斗力低下。“阿尔·巴沙尔”如果维护使用得当,还是能发挥显著战斗力的。在前些年的苏丹内战中,一辆苏丹政府军的“阿尔·巴沙尔”就使用高速穿甲弹与南苏丹对战,将后者从乌克兰购买的T-72主战坦克轰成了渣。从当时的照片看,那辆南苏丹的T-72被威力巨大的125毫米坦克炮轰成了零件状态,并造成了明显的弹药殉爆,炮塔飞出,无法修复。可见,无论装备好坏,使用者的素质才是胜负的第一决定要素。

猜你喜欢
苏丹政府阿尔装甲车
有些房门不必打开
M2布拉德利装甲车
反欺凌装甲车
梵高的1888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
卡人的“1”
苏丹政府与最大叛军签停火协议
苏丹驱逐26个外国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