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之国的航母情缘

2016-07-08 18:46刘杨
兵器 2016年6期
关键词:拳手航母加拿大

刘杨

编者按:除了传统海军强国外,一些“后发”的航母拥有国关于航母的故事,同样十分有趣,加拿大就是其中之一。而航母这一可能是人类至今制造过的体积最大的单件兵器,为那些拥有过航母的国家所带来的政治军事领域的“化学反应”,更值得我们去研究。

早在三十年代中期,作为英联邦武装力量一员的加拿大海军,就曾考虑过装备一批轻型航母的可行性,只是由于当时经济萧条,这一想法被搁置了起来。

二战期间,加拿大军队初次接触到了航母。这是两艘隶属英军的护航航母,即“地方官”号和“拳手”号,两艘航母均属美国海军博格级。根据1941年3月生效的《租借法案》,英国人从美国获得了一批这类轻型护航航母。事实上早在1940年,美国就曾向英国和加拿大提供大批驱逐舰。由于当时英军方面可以用于接收的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根据双方协议,英联邦武装力量便选择由加拿大方面提供成建制的人员参与接收“地方官”号和“拳手”号航母。

“地方官”号和“拳手”号

“地方官”号和“拳手”号航母所在的博格级,从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护航航母建造的,与众多博格级一样,这两艘航母皆由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塔科马造船公司建造。

“地方官”号原为美国海军博格级航母“艾迪斯多”号,该舰于1942年10月20日开工,1943年3月22日下水。博格级护航航母的排水量要比之前美国建造的长岛级护航航母更大,满载排水量为15390吨,全舰长151米,宽21.2米,吃水7.8米,舰员约1000名。舰上安装一台6251.74千瓦的蒸汽轮机和两台锅炉,单轴推进,最大航速18节。“艾迪斯多”号航母飞行甲板下方拥有一个长79.2米、宽18.9米的机库,可搭载18至24架战斗机。舰上火力也十分强大,包括2门127毫米口径单联装平高两用炮、8门双联装40毫米口径博福斯防空炮以及35门20毫米口径单联装厄利孔防空炮。

“拳手”号原为博格级航母“威拉帕”号,1943年5月21日开工,同年11月8日下水,1944年2月5日根据《租借法案》移交英国海军。“威拉帕”号舰上安装一台6876.91千瓦的蒸汽轮机和两台锅炉,单轴推进,最大航速16.5节。“威拉帕”号的载机能力和武备基本与“艾迪斯多”号一致。

1944年1月,服役不久的“地方官”号航母便遭遇了出师不利——在不列颠西部沿岸海域触礁,该舰被迫前往范库弗的干船坞维修。随后“地方官”号又穿越巴拿马运河,前往诺福克装载了一批美军奔赴英国参战的“野马”战斗机以及大量人员。在前往英国本土的途中,“地方官”号还为VT-10商船队提供了护航。但此时的“地方官”号与其说是在护航,倒不如说是“被护航”,因为当时甲板上堆满了美军战斗机,舰载机根本无法起降。

到达英国的“地方官”号在卸下美军飞机和人员后,终于可以真正投入作战行动了。然而当时的局势并不乐观,在英伦三岛北部,德军充分利用位于挪威海岸的基地,为其北海地区的作战行动提供着支援。为了遏制德军在北海地区的行动能力,盟军部队在1944年上半年决定对北海方向德军必经水道实施攻势布雷。很快,“地方官”号和“号手”号护航航母以及“不倦”号舰队航母被部署到该地区支援布雷行动,任务代号“后代行动”。尽管在这一布雷行动中英军损失了5架飞机,但同时也击落了数架德军梅塞施密特Me-110战机、摧毁了一批德军工事,此外还击沉了一艘德军扫雷舰。“后代行动”可谓是二战期间英国海军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布雷行动,而且较为成功的达成了目的。

1944年8月,隶属英军本土舰队的“地方官”号航母投入到著名的“古德伍德行动”中。这场由英国海军舰队航空兵发起的行动,主要作战目的就是封锁位于挪威北部锚地中潜伏的德国海军“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地方官”号与“号手”号航母奉命于9月20日从斯卡帕湾启航,前往攻击德军的地面机场。在英军发现并攻击“提尔皮茨”号期间,海上的“地方官”号航母提供了空中支援。然而就在任务编队完成任务向西返航途中,“地方官”号遭遇了其服役生涯最大一劫——德国海军U-354号潜艇。后者发射的一枚鱼雷准确命中“地方官”号水线下方的动力舱。由于当时护航舰艇毫无察觉,英军推测这很有可能是U-354号在较远距离上发射的自导鱼雷所为。“地方官”号航母被击伤后,舰长雷伊指挥舰上官兵迅速采取损管措施,勉强控制了进水,但巨大的人员伤亡仍然无法避免。在承受了30人阵亡,40人受伤的代价后,严重受损的“地方官”号航母向一旁伴航的加拿大海军驱逐舰转移了必要的人员和装备,在拖曳舰艇的支援和43节的海面顺风助力下,于8月27日蹒跚抵达斯卡帕湾。一劫过后,英军判断这艘航母已无修复价值,“地方官”号便再也没能出海执行作战任务。大战结束后,该舰拆除了飞行甲板并改造了部分上层建筑,成为战后德国海运部门的教学船只。1967年该舰舰体又被转售给巴拿马并更名为“光荣”号,1978年在中国台湾拆解。

“拳手”号与“地方官”号虽同属博格级,但排水量却相对较小,舰上人员也有所缩减。1944年6月,尚未配备飞机的“拳手”号航母在范库弗完成整修后,在加拿大海军“比肯山”号驱逐舰的护航下穿越了巴拿马运河抵达美国东海岸,并在那里进行了短期的舰载机飞行训练,随后该舰又在新奥尔良和纽约等地转运了部分作战物资。之后在诺福克海军码头,“拳手”号装载上了包括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在内的40架战机,同时顺便安装上了40毫米口径博福斯炮。并终于在7月25日,在堆满了美国战斗机的状态下启航。在美国海军“三叶草湾”号护航航母的伴随下,“拳手”号加入了UGF.13商船队前往地中海。在完成各项任务后,美军的“三叶草湾”号脱离编队返回美洲,改由法国海军舰艇为编队护航,并到达了卡萨布兰卡。随后,“拳手”号航母又加入了GUS.48商船队。在完成运输任务后,返回了诺福克,随即“拳手”号的机库和飞行甲板又马上塞满了“地狱猫”、“复仇者”、“海盗”、“地狱俯冲者”等各型美军战机和大批作战人员,启程前往英国本土。

10月,“拳手”号在完成了锅炉维修和飞行甲板设备测试后开始正式执行护航作战任务。此时的“拳手”号搭载了英军第821中队的12架“梭鱼”式舰载轰炸机,计划前往克莱德峡湾。谁知出师不利,该舰起航不久便遭遇轮机故障,而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又因恶劣天气而一度失控。一路小麻烦不停的“拳手”号总算抵达克莱德峡湾后,英军利用几乎报废的“地方官”号上的零备件,完成了轮机维修。1945年1月15日,英国海军“领主”号护航航母在克莱德峡湾海域被德国海军U-1055号发射的鱼雷击伤,“拳手”号航母舰长比德维尔马上下令立即起飞两架“梭鱼”机实施反潜搜索,虽然没有发现这条潜艇,但“拳手”终于也算是经历了战火的洗礼。

当月底,“拳手”号航母加入英军本土舰队。并与英国海军多艘航母、巡洋舰和驱逐舰一同赶赴挪威和北海海域,为编队炮击岸上目标的行动提供掩护。2月上旬,“拳手”号又参与了盟军在挪威海岸海域的布雷行动,期间多次使用舰载的F4F“野猫”战斗机为行动提供空中支援。1945年春,“拳手”号航母计划参加盟军发起的“新兴市场行动”。此次行动计划突袭德军位于北极圈内纳尔维克附近的U艇基地。为此盟军派出了包括“拳手”号在内的5艘护航航母、1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然而受持续恶劣天气的影响,行动计划最终取消。

1946年1月16日,“拳手”号航母返回了它的故乡——诺福克海军码头,在那里结束了军旅生涯。1949年该舰被改装为民船继续为英国海运事业服务,1973年最终在中国台湾拆解。

勇敢“勇士”

就在“拳手”号航母退役两周后的1946年1月底,加拿大海军很快迎来了麾下航母部队的后继者——轻型舰队航母“勇士”号。“勇士”号原名“勇敢”号,该舰是英国海军在二战之中大量建造的巨人级轻型舰队航母中的一艘。该舰于1942年12月12日,在英国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沃尔夫船厂开工建造,1944年5月20日下水。满载排水量为18300吨,全舰长212米,宽24米,吃水7.0米,舰员1300人。舰上安装一台蒸汽轮机和四台锅炉,双轴推进,最大功率29419.95千瓦,最大航速25节,14节航速下航程可达12000海里。“勇士”号航母载机数量达48架,设计阶段配备有6座四联装2磅速射防空炮和32门20毫米口径防空炮。

巨人级和后面即将讲到的尊严级轻型舰队航母也经常被称为“1942年设计轻型舰队航母”,其设计源于英国海军部的“未来造舰委员会”在1942年提出的一项战时造舰计划。这一计划决定在战时建造三种类型合计32艘航母,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光辉级后续舰和鲁莽级大型舰队航母共8艘,第二部分是包括了半人马座级中型舰队航母和巨人级轻型舰队航母在内的轻型航母共24艘。

与人们对于二战英国航母的第一印象不同,作为1942年造舰计划中轻型航母部分的巨人级轻型舰队航母,在设计之初就没有采用英国航母的常见的重装甲设计。在取消机库装甲之外,巨人级在船体部分大量的采用了商船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这使得该级舰在比起光辉级小了一万吨的排水量前提下,实现了几乎一致的载机能力。同时,极其迅速的完工速度和较为经济的造价,使得不少人认为巨人级的设计其实是借鉴了美国的独立级轻型航母的思路。

其实接手“勇士”号航母并非加拿大人一时兴起。早在1943年的魁北克会议上,由加拿大海军和空军代表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就提出了独立配备航母的议案。最初加拿大海军的计划是采购2艘新型航母。另一方面,虽然当年“地方官”号和“拳手”号两艘航母的舰长、中层军官、工程技术以及甲板部门人员都由加拿大人担任,但同时英国人则依旧负责提供舰载机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保养人员。在一艘航母上由英加两国官兵混合服役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两套有差别的指挥体系甚至待遇的不同都让加拿大海军头疼,也让后者体会到了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航母的重要性。

1944年“地方官”号被德军潜艇击伤后,加拿大人立即将目光锁定在了英国海军巨人级轻型航母“复仇”号、“海洋”号和“勇士”号上。1945年2月,英国与加拿大方面达成协议,许诺后者可以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和条件向英国租借航母、舰载机以及其他相关装备,同时在英国本土训练2支舰载战斗机中队和2支鱼雷-侦察机中队的飞行员。

1946年3月31日,“勇士”号航母在两艘加拿大驱逐舰和扫雷舰的护航下抵达哈利法克斯港,正式加入加拿大海军服役。1946年初时的“勇士”号配备的是“海火”XV型战斗机、“萤火虫”FR1型战斗侦察机以及“剑鱼”鱼雷机。然而比起二战时代豪华多了的舰载机配置,这条巨人级航母本身的水土不服则显得令人挠头。几乎从海试阶段起,“勇士”号便暴露出了不适宜在寒带海域行动的缺陷。1946年7、8月间在劳伦斯湾海域执行的海上演习中,“勇士”号接连发生了两起舰载机坠海事故,所幸机上人员都成功获救。然而祸不单行,在当月前往蒙特利尔途中,“勇士”号舵机发生故障导致舰体搁浅,好在损伤不大并且能及时脱险和修复。战胜了小毛病后抵达蒙特利尔的“勇士”号,途中造访艾斯奎莫特,随后往南途径百慕大海域并穿过巴拿马运河,抵达了温暖如春的墨西哥访问。

在墨西哥完成补给后,“勇士”号极不情愿踏上北上的归途,重新回到那片寒冷的水域。根据当时加拿大预算限制的法规因素和加国政府对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判断,加海军方面一度觉得短时间内再入手第二艘航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只能继续将就。这时,好消息终于来了。就在“勇士”号在艾斯奎莫特完成局部改装之后,英国方面终于愿意收回这条加拿大人眼中的“热带型”航母。加拿大海军先是立即将“勇士”号划入预备役舰队,之后在1947年11月,与英国海军“肯尼亚”号巡洋舰完成联合演习后,“勇士”号终于在加拿大海军官兵不断的揉搓手指中,启程归航英国。之后这条航母的故事并没有迅速结束,1948年3月28日,“勇士”号重返英国海军序列。1952至1953年间和1955至1956年间,英国人分两阶段对“勇士”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升级了斜角飞行甲板和着陆拦阻装置。1958年,该舰被转售至阿根廷海军并更名为“独立”号,并服役到了1971年,才告退役拆解。

“尊严”驾临

作为收回“勇士”号的替换选项,英国方面为加拿大提供的性能更好的新航母,就是巨人级的改进型——尊严级的“壮丽”号。

尊严级是前文提到的1942年设计轻型舰队航母中的巨人级的改进型。相比于巨人级,该级舰主要改善了居住性和完善了飞行甲板设计,同时适度的增加了机库的防御,其他设计不变。尊严级的设计在1943年初完成,所以是时即将开始建造的16条巨人级中的最后6条便将设计变更为尊严级。由于二战的结束,英军的1942造舰计划最终没有完成。其中业已开建的16艘轻型航母计划仅仅完工了前10艘。其后的6艘尊严级便只得在船厂面对战后的“裁军大潮”,并一度被安排在1947年开始拆解。

随着局势的发展,英军看到了包括澳大利亚海军和加拿大海军在内的诸多英联邦国家对于航母的需求,随即根据协议将这批航母通过协议建造的方式继续完成,并租借到英联邦国家地区继续服役。

“壮丽”号是尊严级中按开工顺序排序的三号舰,1943年7月29日在哈兰德·沃尔夫船厂开工建造,1944年11月16日下水,1948年3月21日加入加拿大海军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14224吨,全舰长211.8米,宽24.4米,吃水7.2米,舰员1100名。舰上配备的是新型帕森斯蒸汽轮机和4台锅炉,推进功率29419.95千瓦,最大航速25节。“壮丽”号设计可搭载37架舰载机,如“萤火虫”战斗机、“海怒”战斗轰炸机、“海火”战斗机或“复仇者”鱼雷机,还设计配备有24门2磅防空炮和19门40毫米口径防空炮。

“壮丽”号所在的尊严级轻型舰队航母作为其前级巨人级的改进型,尽管总体尺度与前级相当,内部装备水平却有极大提升,特别是配备有适合在严寒海区作战的供热设备,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

二战结束后,加拿大海军成为北约在北大西洋水域的重要反潜力量,而加拿大海军的航母在冷战期间的部署也相应地围绕着反潜作战进行。

1948年加入加拿大海军的“壮丽”号从当年秋天开始就投入到一系列与英国海军联合展开的海上演习中。1949年初,“壮丽”号航母与加拿大海军“努特卡”号、“海达”号驱逐舰从哈利法克斯港启程前往百慕大海域开展训练。由于百慕大地区天气恶劣,编队被迫转往巴拿马运河,在那里与英国海军“牙买加”号巡洋舰会合前往牙买加展开联合演习。演习中“壮丽”号出动9架“海怒”舰载机,模拟攻击了位于210海里外的“牙买加”号,效果令人满意。随后,演习编队中又加入了“安大略”号巡洋舰、“阿萨巴斯卡”号驱逐舰和“安提格尼斯”号护卫舰,“壮丽”号则作为旗舰指挥其后的演习。不久,演习在美国海军舰艇的加入后变得更加深入,演习区域甚至延伸到了古巴近海。直到4月7日,“壮丽”号才返回哈利法克斯。1949年夏,“壮丽”号沿袭了加拿大海军航母部队的“光荣传统”,在哈利法克斯西南的穆顿港不慎搁浅。被拖曳回哈利法克斯港后,经评估需要大修,随即“壮丽”号不得不卸下所有舰载机,前往圣约翰进行大修,直到当年10月才重新服役。

大修期间,“壮丽”号升级了舰上的飞行甲板起降控制系统,由原有的英式体制改为美式,这大概与那段时期加拿大海军越来越多的与美国海军合作、交流与联合行动有关。当然也和美式航母甲板起降控制系统效率更高不无关系。1949年11月17日,“壮丽”号奉命与两艘加拿大驱逐舰一同启程,前往百慕大海域搜寻一架失事的美军B-29轰炸机,2天后返回。随后“壮丽”号造访了古巴关塔那摩湾和波多黎各圣胡安港。1950年的一月全月,搭载着“萤火虫”舰载战斗机的“壮丽”号都在百慕大的与美国空军基地开展飞行训练。2月中旬,“壮丽”号航母与“米科马克”号驱逐舰一同前往南半球开展舰载机起降、空中截击与侦查等科目的训练,结果在一次降落训练中损失一架“萤火虫”战斗机,一名飞行员失踪。上半年,“壮丽”号航母还与美国海军联合开展了一次代号为“CARIBEX 50”的大规模演习,包括2艘美国航母、“密苏里”号战列舰、“伍斯特”号等3艘巡洋舰以及多艘驱逐舰参加了演习。其间双方均派出舰载机模拟攻击了对方的航母,然后对关塔那摩机场组织了模拟联合空中打击。当年秋,“壮丽”号航母编队还远航至欧洲,先后造访苏格兰的罗西斯以及奥斯陆、哥德堡、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和安特卫普等地,然后穿过英吉利海峡前往瑟堡和凯尔克维尔访问,随后又抵达里斯本。在这些国家的港口,加拿大航母无一例外的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11月9日,“壮丽”号又在英国海军“前卫”号战列舰和“复仇”号航母的伴随下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联合开展了代号“枫叶”的海上演习。12月,“壮丽”号在圣约翰港进行大修期间,将舰上的三叶螺旋桨改为四叶桨以降低震动与航行噪音。

1951年里,“壮丽”号航母更为活跃,先后在欧洲、地中海和加勒比海与北约国家海军展开了一系列海上联合演习行动。从“勇士”到“壮丽”号,似乎战后的加拿大海军航母尤其偏爱在南半球海域执行远航任务,尤其是加勒比海、百慕大、古巴以及巴拿马附近海域。其实原因很简单,位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东部和西部近海海上气候常年都不理想,低温期漫长,海面恶劣天气频繁,十分不适宜加拿大海军水面编队和舰载航空兵开展飞行训练,事实也多次证明,在这种不良气象条件下开展航母编队训练和演习特别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相反,赤道和南半球海域的情况就好得多。

1952年,“壮丽”号航母依旧利用在航期间,多次参加与美国海军和北约国家海军联合开展的海上演习,其中代号为“主转桁索行动”的北大西洋大规模演习最为引人注目。这次联合演习于9月14日开始,为期13天,集结了多个北约国家的共计159艘舰艇,主要模拟演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国家(包括挪威和丹麦)突遭两栖攻击和地面入侵时的防御行动。演习力度之大,从其阵容即可见一斑——除加拿大“壮丽”号航母外,美军也派出“中途岛”号、“罗斯福”号等航母,英国则派出“鹰”号、“光辉”号航母,法国、葡萄牙、荷兰及比利时等国主力舰艇也参与其中。1953年6月,代号为“水手”的海上军事演习则是“壮丽”号服役生涯中参与的最为重要的一次联合海上行动。在这次为期19天的北大西洋和北海九国联合海上演习里,共计300艘舰艇、1000架飞机和50万官兵参与其中,“壮丽”号在演习中扮演代表北约的“蓝军”一方,对抗由潜艇、陆基轰炸机和水面舰艇编队组成的“橙方”。1954至1955年,以“壮丽”号“领衔”的加拿大海军舰队逐渐进入了训练作战的高峰期。先后参与了代号“新成员”、“雾峰”、“海上进取”等多场北约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仅1955年下半年出访国家就达10国,航程近40000海里,其间舰载机飞行总时长达到了4000小时,甲板起降1970多次。当然,舰载机飞行事故也不少,仅仅用舰载直升机从海中救起的飞行员就有7名。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壮丽”号航母奉命参与了英法针对埃及的军事干预行动。并将加拿大部队人员和车辆运往了埃及地区。然而实战的洗礼虽令加拿大海军感到多年的航母使用经验派上了用场,棘手的问题却也同样尾随而至。

在1956年的部署期间,“壮丽”号的飞行甲板、升降机、拦阻装置等舰上重要系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这艘服役多年航母的现代化改造工作似乎也变得势在必行。不过,升级工程旷日持久。加拿大人研究,当时有三个选择:“壮丽”号升级改造期间,临时再租借一艘英国航母;直接向英国换一艘新的现代化轻型航母使用;或者另购买一艘半完工状态的轻型舰队航母,在完成建造期间直接完成现代化升级。在经历了多方面的接洽与研究后,1956年9月,加拿大海军委员会决定,将“壮丽”号直接退还英国方面。

1957年4月10日,“壮丽”号结束了她在加拿大海军的9年服役生涯,启程返回英国,该舰于当年6月抵达朴茨茅斯,随后重新编入英国海军预备役舰队序列。1965年7月,“壮丽”号最终在苏格兰法斯兰被拆解。

从1948到1957年,被加拿大人亲昵地称为“玛姬”的“壮丽”号航母参加了不计其数的海上训练和演习,尽管其性能在当时的同类舰只中并不算突出,但通过多年的使用,“壮丽”号已经为加拿大海军真正拥有自己的航母,做好了一切准备。

巅峰绝唱

这时我们不妨先把时间拉回到二战结束前夜的1945年。当时加拿大人与英国达成了前文曾经提到的租借航母的协议。而随着铁幕的落下,使得逐渐壮大的加拿大海军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航母”的需求变得迫切。然而加拿大海军自己的航母“由幕后走到台前”的过程,却是并不容易。

1946年,加拿大方面一度曾考虑购买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或者英国的半人马座级中型舰队航母。但由于当时埃塞克斯级报价过高,半人马座级又已被英国海军全部装备,于是在经历了租借航母麻烦不断的数年后,1952年4月,加拿大海军最终与英国方面签署了“有力”号轻型舰队航母的采购协议,该舰开始在船厂复工。动工于1943年11月底的“有力”号,与“壮丽”号同属尊严级,1945年2月27日下水。

为什么最终会继续购买尊严级轻型舰队航母呢?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与其姊妹舰“壮丽”号一样,“有力”号虽同样也是战后在船厂遭遇停工的6艘尊严级之一,但其开工相对较晚,停工时工程进度也比起其他几艘舰要慢。这种相对于“壮丽”号更为“未完成”的状态,在1950年代的加拿大海军眼中,突然焕发了别样的“魅力”——那就是比起完成舰更利于改造,而且可以修改一些尊严级使用中暴露出的不足。

在签约后,加拿大方面和英国方面共同敲定了“有力”号的改进建造方案。在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建造后的1957年,“有力”号终于完成,并被重新命名为“邦纳文彻”号。该舰随即成为了加拿大海军装备的第三艘也是最后一艘航母。

“邦纳文彻”号的舰名来自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邦纳文彻岛。该舰标准排水量16000吨,满载排水量19920吨,全舰长215米,水线长192米,宽24.4米,吃水7.5米,舰员1200名。舰上安装帕森斯蒸汽轮机和4台锅炉,双轴推进,最大推进功率29419.95千瓦,最高航速24.5节。由于在继续建造期间得到了加拿大军方代表的参与,该舰的一些结构设计与武器装备系统都充分考虑到了加拿大海军的需求而进行了改进,总体性能较准同级舰“勇士”和同级舰“壮丽”号有了大幅提升。与“前辈们”相比,“邦纳文彻”号最显著的改进就是配备了斜角甲板与蒸汽弹射器、光学辅助起降系统,这也使得“邦纳文彻”号成为了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喷气机航母。除此之外,该舰还装备了AN/SPS-10水面搜索雷达、AN/SPS-12对空搜索雷达以及AN/SPS-8测高雷达等当时较为先进的雷达设备,自卫武器包括4门76毫米口径双联装舰炮和8门40毫米口径博福斯防空炮。舰上共配备舰载机34架,全部为美制型号。其中包括了麦克唐纳F2H-3“女妖”喷气式战斗机、格鲁曼OS-2F“跟踪者”反潜机、西科斯基HO4S-3反潜直升机等。“邦纳文彻”号是加拿大海军第一种装备喷气机的航母,尽管“邦纳文彻”号航母设计有斜角飞行甲板,然而对于“女妖”这种喷气机而言还是太短,这造成了部分战斗机飞行员拒绝在该舰上起降。即便是“跟踪者”反潜机,由于翼展较大,在“邦纳文彻”号上起降也不是件容易事。为了适应“邦纳文彻”号的机库,改装后的加军版S-2要比美国海军的S-2同型机略短。1967年,由于舰载机机型调整的缘故,该舰舰载机数量削减到5个中队共21架。在执行任务时,“邦纳文彻”号可随时保持至少4架“跟踪者”反潜机和2架HO4S-3在空中巡逻,同一时间可巡逻监控690平方千米的海域。从战术使命上看,“邦纳文彻”号航母主要用于保护加拿大在大西洋上的海上贸易线,以执行反潜战任务为主,同时满足北约盟国的联合防务需要。此外,舰上的“女妖”战斗机更一度赋予了加拿大海军一定的加拿大本土和近海防空的职责。

1957年1月17日,“邦纳文彻”号航母正式加入加拿大海军服役。当年上半年,“邦纳文彻”号主要进行海试和物资补给,6月从英国朴茨茅斯启程前往哈利法克斯,当地市长也在码头亲自率队迎接这艘新航母的到来。下半年“邦纳文彻”号主要进行的是一系列舰载机飞行训练,包括反潜直升机的战术训练。

1958年初,“邦纳文彻”号航母与“苏人”号驱逐舰一同南下前往百慕大海域执行训练演习任务,途中测试了航母全速航行、飞行甲板昼夜起降以及海上加油补给作业能力。在美国海军“莱特”号航母和“海狼”号核潜艇加入后,双方又共同开展了编队反潜演习。不幸的是在此过程中,因事故损失了两架舰载机。3月,“邦纳文彻”号又参与了加拿大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皇家枫叶”系列海空联合军事演习,而且这次备受关注的军演也充分体现出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加拿大空前的海上机动作战能力。当年夏天完成大修后,“邦纳文彻”号航母与四艘加拿大驱逐舰一同于10月远赴地中海,冒着猛烈的海上飓风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抵达马耳他,在那里与英国和意大利海军舰艇开展代号“MEDASWEX 26”的海上联合演习。尽管演习期间气象条件持续恶劣,但“邦纳文彻”号依然经受住了考验,展现出良好的空中打击和反潜作战能力。

1959年初的加拿大沿岸天气十分寒冷,在解决了舰上飞行甲板拦阻索的故障之后,“邦纳文彻”号航母于当年春天再次远赴百慕大海域参加代号“新成员Ⅸ”和“河狸坝”的北约多国联合演习,结果演习期间不慎损失了一架“跟踪者”反潜机,机组4人全部丧生。随后“邦纳文彻”号前往诺福克参加了北约成立十周年庆典,并于当年夏秋之际远赴欧洲参加代号“尖叫Ⅳ”的海上联合演习,12月才返回哈利法克斯。1960年是加拿大海军成立50周年,因此“邦纳文彻”号航母在这一年里也十分忙碌。次年,“邦纳文彻”号从一开春时起就开赴美国弗吉尼亚和波多黎各等地,与美国海军舰艇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演练行动。1962年9月,“邦纳文彻”号航母在与5艘加拿大海军驱逐舰一同前往荷兰鹿特丹途中突然接到消息:一架载有76名乘客的美国“超级星座”四发客机因发动机故障在海上迫降,“邦纳文彻”号与“新月”号驱逐舰立即赶赴坠机海域,前者接连派出多架舰载机执行搜救任务,最终该机共有60人获救。1962年“邦纳文彻”号还见证了另一重大历史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该舰奉命与其他多艘北约舰艇一同在北大西洋海域警戒。直到这场剑拔弩张的危机烟消云散,“邦纳文彻”号才返回哈利法克斯港。

1963年4月,“邦纳文彻”号航母在前往百慕大海域途中与英国海军“奥里加”号潜艇联合展开反潜演习。结果舰上一架“跟踪者”反潜机在贴近海面低空搜索时不慎坠海,机上2名飞行员丧生。当年11月,当“邦纳文彻”号航母途径罗德岛返回加拿大途中突然遭遇海上飓风天气,巨浪淹没舰首的瞬间,也同时吞噬了6架“跟踪者”反潜机,12月初抵达目的地后这批飞机也被转运上岸修理。在这一年里,“邦纳文彻”号航母还换装了新型的美制CHSS-2“海王”反潜直升机。1964年,“邦纳文彻”号满载54辆军用车辆和160吨作战物资,前往塞浦路斯支援了加拿大军队在那里的维和行动。

1965年5月,“邦纳文彻”号航母在取道北海和波罗的海前往斯德哥尔摩途中,与一艘前苏联海军驱逐舰不期而遇;6月在前往贝尔法斯特途中,又再次遭遇一艘前苏联海军里加级护卫舰和一艘狐步级潜艇,好在双方并未发生摩擦;1968年6月,“邦纳文彻”号航母在参加北约“银塔”海上联合演习期间,遭到一艘前苏联海军科特林级驱逐舰和一架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的跟踪监视,苏军驱逐舰一度从“邦纳文彻”号舰首不远处高速横切而过,后者紧急倒车才勉强避免了一场海上碰撞事件的发生。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服役多年的“邦纳文彻”号航母也面临中期大修了。然而是时加拿大海军防务预算吃紧,航母大修的工程成本突然变得不可接受,加上当时加拿大政府对于未来政府财政投入的预期不利于海军保有大规模舰队,为此加拿大海军不得不决定在1970年北约“和平保卫者”联合演习之后,将“邦纳文彻”号的退役提上日程。值得惋惜的是,直到1969年,“邦纳文彻”号还先后参加了在奥斯陆、设得兰群岛和波士顿等地举行的海上演习,1970年返回哈利法克斯后才转入训练用途。可见当时该舰的舰况还没有到非退役不可的地步。当年该舰在前往挪威执行运输任务时,军方对退役后的用途展开过讨论,其间甚至有人建议将“邦纳文彻”号改成一艘专门用于海上博彩的豪华邮轮,不过最终人们还是决定将其退役后售卖拆解。

1970年7月3日,“邦纳文彻”号正式除籍,1971年被转至中国台湾拆解。然而“邦纳文彻”号的故事并没有完全结束,舰上的蒸汽弹射器在拆解前派上了用场——用来替换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中的尊严级“墨尔本”号上的同类部件。

加拿大航母的未来

作为英联邦国家的加拿大,其国土西抵太平洋,东迄大西洋,北至北冰洋,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北约重要成员国后,在面临财政紧缩和防务战略转型时,加拿大军方毅然作出了将航母这一“烧钱大户”移出海上战斗序列的抉择。这不能不让一些人有所思考。根据加拿大《2020年的海军战略》,加拿大海军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具有中等全球兵力投送能力的力量,与北约盟国展开协同作战和联合后勤行动是其重要职责,特别是近年来与美国海军的协同在加拿大防务战略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此,加拿大海军的未来将是继续打造和完善一支具备快速反应和良好支援能力的现代化海上机动作战力量,而与航母之间维系了三十年的这段情缘,究竟能否有机会再续,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拳手航母加拿大
爆发力与持久力
爆发力和持久力
关于舰载机常用到的英文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英国拳手出道以来51场拳赛连败 被吊销执照
美国两航母“围住”伊朗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