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突破

2016-07-09 21:52王媛
市场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产业化创新

摘 要:安徽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由于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较落后,安徽省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在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较低、市场推广受限、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人才匮乏以及体制机制待创新等诸多困境中寻求突破。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35 -03

汽车产业是市场巨大、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用好用活政策,认真研究市场,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安徽省经济强劲的增长点,这是安徽省政府和人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期待。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从之前的示范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建立起新能源汽车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技术系统,实现产业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取消补贴,能与燃油车竞争成为“十三五”规划目标,也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安徽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困境分析

安徽省是全国的汽车大省,在新能源的产业布局上,见识早,行动快。省会合肥是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国家首批5个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城市之一。10多年的持续研发和生产,安徽省已初步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奇瑞、江淮和安凯三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分别在乘用车、商用车、客车领域各有建树,车型也比较齐全,共有37款车型先后入选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且均达到了量产要求。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业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当前行业规模较小,应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整体竞争力不强,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等困难比较突出,困扰了下一步更好的发展。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以传统汽车技术为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传统汽车产业的相关技术作为支撑。长期以来,我省传统汽车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由此引发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与国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相比,在研发队伍建设、技术积累、资金储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对研发人才、现金技术、发展资金等方面的吸引和集聚作用有限。二是部分新能源汽车仍将采用传统零部件产品,安徽省现有产品在技术水平和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从而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整体性能。

(二)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安徽省目前初步掌握动力电池、电机、整车电控等技术,通过小批量示范考核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且单体零部件的技术指标已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但从目前来看,实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车辆减重问题、安全性保证问题,实现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等问题。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在关键零部件的系统化和模块化程度、技术指标等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还缺少进一步产业化的技术能力。

(三)纯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受到安全性和经济性制约

安徽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纯电动汽车。但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将受到以下条件的制约:

电池性能尚不能满足整车使用需求。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普遍采用的动力电池。有关专家曾经认为磷酸铁锂是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的突破点,近年来国内也一度掀起了磷酸铁锂研究热。但由于其能量密度、大规模充放电性能等问题,加之多数研究仍依靠传统理论和工艺,导致每年数十亿元的投入却并未带来振奋人心的结果。因此,许多企业逐渐将投资和研究重心转向锰酸锂或三元材料。

此外,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存在隐患。钴酸锂和锰酸锂在强烈的碰撞下会产生爆炸,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虽有改善,但据有关专家估计,仍有千分之一的爆炸几率。目前,在国内电动汽车研发过程中,由于电池安全导致爆炸燃烧的车辆不少于10辆。

制造成本较高,市场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补贴。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远远高于传统轿车。据了解,江淮电动轿车的生产成本是14.5-15万元,而传统车辆的售价是6.5万元。电池材料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电机的价格是普通内燃机的5倍。而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部分核心零部件需要消耗稀有资源,越普及价格越贵。从目前国内市场销售情况看,尽管新能源汽车在环保和省油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由于价格过高等原因,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并不理想。

同时,受电池性能和充电设施建设的影响,电动汽车的出行半径受到制约。电动汽车的行驶半径较为有限,适合在区域内使用,难以满足用户对于长距离行驶的要求,尚难以满足大部分传统汽车用户的需求。

(四)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未来较长时间内,电动汽车市场都将处于市场培育和技术完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和企业自身的投入。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建设大量的配套设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国内建设一座充电站的成本在30万元左右。如此巨大的投入,对地方政府的财力是极大的考验。在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投入巨资建设充电站存在较大的风险。目前有限的投入尚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据了解,安徽省财政计划每年投入20~30亿元,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仅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政资金还需要在合肥和芜湖等地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政府和企业的财力有限,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目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局面。从未来发展看,资金投入的分散性、资金渠道来源的单一,将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投入不足的风险。

(五)产业人才较为缺乏,体制机制创新有待加强

近年来全国新能源汽车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普遍遭遇人才瓶颈。尽管近几年来,对于人才引进和培养,安徽省做了大量工作,但现有人才团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研发管理人才的缺乏情况较为严重。

在科技创新上,安徽省众多科教机构受运行机制的束缚,不能有效集中力量开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产业化工作,导致科技开发和市场开发脱节;另一方面,企业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不足,与科教机构的交流联系还不够,导致安徽的科教优势不能有效转化为产品技术优势。此外,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孵化器在延伸产业链、集聚和发挥产业优势、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政府的管理服务体制上,随着全国各地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措施不断出台,安徽省原有的政策优势将被弱化。产业政策创新需要按行业特点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由管理向服务型转变。

二、安徽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路径突破

(一)突围传统产业,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1.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充分整合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现有多个工业园区的资源,合理规划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布局体系,建设具有相对完善的产业功能、较强创新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以此为依托,聚集和引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知名企业,重点培育和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及外围检测设备和充电设备等产品,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2.培育重点骨干企业

认定一批重点整车、零部件企业,重点支持其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整合安徽省、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资源,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龙头企业。

(二)提高核心部件水平,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的关键性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我国汽车业亟待提高,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所在。动力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技术和突破口。当前,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以及纯电动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比较可行的技术选择。而作为关键零部件的动力电池是门槛最高、利润最集中的技术部分。近年来,安徽省已逐步重视动力电池的研发,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基础和共性技术上的投资不断加大,但产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成本一般占整车成本的40%。想要降低成本,就得推动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可以通过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的改扩建项目、引进技术和装备项目,支持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大规模产业化技术攻关,企业收购兼并境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且获得相对控股权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等。

(三)加快产业市场培育,力争率先实现整车产品规模化和产品应用多样化

1.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和使用若能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原则下,给予特殊政策优惠,或者在新能源汽车的牌照发放、营运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摸索符合国情条件和消费者需求的管理模式,则能够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和产业化进程。

2.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不仅是要开展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政府公务用车、市政用车、城市物流用车等领域的应用,更要积极推进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研究探索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行性,选择部分区域开展示范运行,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技术发展。

3.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社会配套体系规划和建设

综合考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体系和新能源汽车的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全市充电网络建设,形成多层次充电体系。为个人用户在其住宅小区停车位与工作场所停车位配套建设充电桩,与车辆的配比不低于1:1比例。在政府、商场、医院、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设置专用停车位并配套充电桩。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提供充电设施建设的“一站式”服务。在大型商场、酒店、机场、交通枢纽、公交场站、体育场等场所配套公共的快速充电站。

4.探索新型市场化商业模式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商业模式需要积极探索包括“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等多种模式,也需要建立其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二手交易、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体系。最好能够形成一批相关的优质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和专业电池回收企业。

5.广泛开展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方式,广泛宣传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产品技术和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试点和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普通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电动汽车这一高新技术成果,培育潜在用户,引导消费。

(四)培育的新能源战略金融市场,建立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1.多渠道筹资是基本方法

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处于快速发展中。市场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滚动积累难以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做大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引导基金的规模,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把重点放在支持关键零部件技术、重大产业化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支持共性技术测试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解决的任务。

2.以政府为导向,引入社会资本

对于整车企业而言,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往往背负大量的银行贷款,有些企业甚至还深受历史遗留的不良债务的困扰,生产经营压力大。对于核心零部件企业而言,多数是近几年新成立的企业,资产较少,贷款难度大,缺乏现金流将给企业经营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影响企业再融资能力和研发投入力度,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多渠道融资,发挥现有市场的优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出路。

3.争取政府财政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合作

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平台,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授信额度、期限、资金用途方面较宽松、灵活的融资支持。积极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参股并吸收社会资金出资,支持其产业化项目,设立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检查。这是弥补产业发展资金缺口的有效措施。

(五)优化新能源汽车机制体制创新平台,吸引优秀人才

1.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命脉。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坚持高素质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这是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激励原创性技术的研发,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专利和专利分析,维护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办法,加大对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安徽省政府积极支持相关企业申报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级重要科研设施和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技术改造、人才计划、小巨人计划、新产品等专项支持计划,并按照国家和安徽省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

2.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组织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联合攻关

鼓励和支持本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国内外寻求合作伙伴,支持合作方在安徽省设立合资企业和研发中心,鼓励本省院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实施兼并重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出口,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收购、注册商标等方式让民族品牌国际化。这些都是新能源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2010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诞生,标志着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合作步入战略新阶段。这是由安徽省24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联合安徽省重点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组建成立的。在电池领域,国轩工程技术研究院的诞生,加快了在动力电池材料、电池芯、电池组及管理系统等领域的研究。这是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共同组建的。相关单位纷纷加入和研发投入,加快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三、总结与展望

2015年5月21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根据《意见》,安徽省将设立200亿元以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即通过财政注资、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将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到200亿元以上。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通过参股等方式引导支持市、园区设立产业基金,对基地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重大项目予以支持。这对于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无不是大大的利好消息。

在资金到位的前提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简化新能源汽车项目审批程序,设立绿色通道,建立政府主导、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沟通交流机制,统筹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各种技术研发资源综合利用率,将会大大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加速实现新能源产业开发成果的商品化,提早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D].2010:24-26.

[2]卢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J].科研管理,2014,(12):8-10.

[3]张芳.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策略研究——基于特斯拉推广模式的借鉴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09): 15-18.

[4]智研咨询集团.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度分析报告[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3-01-31,http://research.chyxx.com/201112/66412881KO.html.

[5]汪乔.安徽扶持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EB/OL].中安在线网,2015-05-21,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5/05/22/006805

664.shtml.

[6]艾凯咨询.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预测及战略

咨询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c3848e1df24233

6c1fb95e1e.html?re=view.

作者简介:

王媛,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会计系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社会保险学。

猜你喜欢
产业化创新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浅谈构建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