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文献综述

2016-07-09 21:52赵一颖陈春蕾
市场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鉴证度量盈余

赵一颖 陈春蕾

一、引言

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矛盾日益加深,现行公司委托代理机制大多不健全,各种代理问题应运而生。高管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会有操控利润的倾向,而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就成为了其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尤其在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与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出现之后,内部控制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阻止各种不当行为的发生,那么内部控制对于盈余管理究竟有没有抑制作用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也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结论。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上起步比较早,有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的研究有内部控制与应计项盈余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与总的盈余管理的关系。Doyle等(2007)以2002年到2005年披露的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为参照,主要考查了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低。Chan等学者(2008)也重点研究了应计项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他以萨班斯法案后有缺陷的内部控制的公司为样本,将应计盈余管理分为正向盈余管理与负项盈余管理,分别披露了内部控制与两者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缺陷会导致正向应计项盈余管理与盈余管理绝对值偏大,这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应计项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同样研究内部控制与应计项盈余管理的关系的学者还有Ashbaugh-Skaife等人(2008)的最终结论是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的公司倾向于更多的应计项噪音。

内部控制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也是一些学者的研究对象,Roychowdhury等(2006)得到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结论。相比较于应计盈余管理,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比较少,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在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后,公司更倾向于采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的缺陷可能会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有更明显的作用。

三、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并不是很成熟,并没有得到像国外那样的统一结论,学者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是抑制还是促进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在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就是内部控制的度量方法。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有强制披露与非强制披露,而在强制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方面,很多学者用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的缺陷作为内部控制的度量依据,而非强制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也成为了很多学者的另一选择,除此之外也还有很多其他的度量依据。

我国大部分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结论是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抑制包括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内的盈余管理,得到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程小可等(2013)采取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度量内部控制的依据,并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国有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最后发现,无论是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都起到了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张嘉兴等人(2014)的研究除了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以外,还加入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个自变量,他们选择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的度量方法,并以是否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衡量审计质量。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注册会计师审计同内部控制存在替代关系。方红星、金玉娜(2011)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分为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自愿披露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将他们作为内部控制的度量依据,经过研究得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还有一些学者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王奇杰(2011)结合了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度量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上市公司未必有高质量的盈余管理。熊婷、程博(2013)同样选择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度量内部控制,最终的结论是内部控制会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迟旭升、严苏艳(2014)将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度量内部控制的依据,以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只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除了以上的学者之外,张国清与杨七中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杨七中、马蓓丽(2014)在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的度量依据后发现,完善的内部控制虽然会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但是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倾向于采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操控利润。张国清(2008)以2007年的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而由于当时未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以张国清主要选取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度量标准,同时结合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独立董事的意见,研究最终证实,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有高质量的盈余。

四、研究评述及意见

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国外的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非常完善,国外学者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是我国的学者对此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结论,虽然低质量的内部控制会导致公司破产,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误导投资者,但是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之所以会有学者得到内部控制并不能抑制应计盈余管理的行为的结论,原因可能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属性有关,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不成功的风险很高,所以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方式,而在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于较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对应计盈余管理自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了;除此之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抵消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作用。而张国清学者的内部控制并不能抑制盈余管理的结论之所以与其他学者的完全相反,是因为当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未强制披露,作为度量依据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作为度量依据是否准确还有待于探讨。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质量高低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信息来反映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准确性就格外重要。会计事务所要保证出具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能真实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并履行监督的责任;国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要求所有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要真实公允地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切勿造假;相关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拓宽内部控制的研究方向,不要仅仅局限于未完全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参考文献:

[1]Doyle,J,Ge,W.,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2):1141-1170.

[2]Ashbaugh-Skaife,H.,Collins,D.,Kinney,W.,LaFond,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

[3]Chan K,Farrel B,Lee P.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roy,2008,27(2) :161-179.

[4]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 :335-370.

[5]方红星,金玉娜.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 会计研究,2011,(08):53-60.

[6]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数据[J]. 经济管理,2008,(23) :112-119.

[7]张龙平,张军,张军只.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02) :83-90.

[8]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06):50-59.

[9]程小可,郑立东,姚立杰.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兼与应计盈余管理之比较[J].中国软科学,2013,(03):120-131.

[10]吴益兵.内部控制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2012,(02):79-86.

[11]佟岩,徐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的动态依存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2):111-122.

[12]徐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J]. 经济研究,2012,(05):111-112.

[13]张嘉兴,傅绍正.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与盈余管理[J]. 审计研究,2014,(02):3-13.

[14]杨七中,马蓓丽.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3):80-91.

作者简介:

赵一颖,女,山东烟台人,青岛大学会计系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陈春蕾,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市场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鉴证度量盈余
ESG报告鉴证:确保数据可靠性的必要环节
不欣赏自己的人,难以快乐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度量研究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基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鉴证业务的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