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节点的控制研究

2016-07-09 21:52俞静波曾超
市场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微博

俞静波 曾超

摘 要:网络舆情的本体是与危机事件有关的信息文本内容。文章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微博平台中节点之间的联系,将节点在社会网络关系网中的影响力的研究,转变为研究节点在网络结构中的中心地位的研究,也就是社会网络中的度中心性。从而有针对性地管控影响力大的微博用户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管。

关键词:危机事件;微博;网络舆情;社会网络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4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110 -03

一、引言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代社会,各类手机app也应运而生。新浪微博也随机成为了当下热门应用,随时随地快速便捷获取海量新资讯。2010年之后,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是微博首发,微博直播。微博用户的渗透率和规模在持续增大,渐渐成为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新闻媒体对于事件的积极传播以及微博用户的“抽丝剥茧”对社会热点问题起到了一个“深入挖掘”作用。在网络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配合下,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

6月1日,新华网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有关“东方之星”客轮长江翻沉的消息迅速掀起了网络圈的一阵巨浪。网民利用微博平台,表达了自己对此次沉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评价,随着事件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情。如果不及时、不合理应对或者是应对不够到位,网络舆情会在个别民众的引导和利用下,迅速转化为现实社会中的公共安全事件,危害社会的稳定。如何面对汹涌的舆情,减轻网络舆情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就成了政府所要做的重要功课。

二、文献回顾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现有关于网络舆情的文献主要从概念、构成要素、形成过程等角度展开。“网络舆情”一词是由“舆情”衍生而来,所以“网络舆情”的概念也可以由“舆情”的概念演化而来,因此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舆情”。王来华(2003)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就有关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各阶层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李小晖(2011)基于王来华的“舆情”概念认为舆情是指包括个人、集体和组织在内的参与主体通过相关媒介进行交流和交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在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方面,陈力丹(1999)在研究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时把“社会变动、较大事件的发生刺激意见的出现”作为第一个因素提出。李小晖(2011)指出,网络舆情的形成要有网络参与主体、网络载体、倾向性言论、扩散和反馈。一是参与主体通过网络媒介发表个人倾向性意见;二是现实社会对倾向性意见的发表、交流活动的支持程度。刘毅(2007)认为,网络舆情的要素是网民、公共事务、时空因素、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的强度、质和量。余亮(2013)指出,舆情包含民众、国家管理者、社会事件。除此之外,他还指出,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媒介,网络作为载体,所以互联网也是构成网络舆情的要素之一。国外在网络舆情研究方面大多与政治相关。Stromer-galley J(2003)研究发现这些用户会受和自己观念想法不同的人的影响,他们肯定和接受在网络上其他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和改变自己的观念。DC Mutz(2001)为网络舆情影响民众的观念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政治信息源是影响广大民众形成不同的政治观点的关键要素。M E Wojcieszak(2009)研究了网络舆情对民众观念的影响程度和主要影响的团体,民众的观念会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也有很多学者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马荔(2009)认为法律机制是最重要的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途径。史波(2009)从管理运行、预警、处置和善后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措施。张玉强(2012)提出引导网络舆情危机,要采取多渠道、多措施的引导策略,坚持一般引导和分类引导相结合。周锋芒(2014)从体制建设、法制建设,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公共安全方面的对策。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网络舆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在网络舆情研究方面大多与政治相关。我国在网络舆情研究方面发展势头迅猛,对网络舆情的概念、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随着互联网和各种新兴的信息媒介的产生和发展,网络舆情势态不断增长。特别是,近年来人类旅游规模不断增长,旅游危机事件也频频发生。结合我国国情,汲取国外网络舆情研究的长处,探索出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网络舆情是一个融合交叉公共管理学、传播学等的研究领域,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在研究社会结构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分析方法。简单的来说,社会网络是由无数的点和无数的点之间复杂的连线构成的一个网络,“点”是代表社会中的行动者,“边”是代表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在一个特定空间范围内,行动者互相间的关系状况,寻找其中的特征来发现对组织的影响。社会网络分析法不但能够测量节点与节点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可以通过ucinet、pajek 等软件工具来进行互动关系的测算。

(二)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是对整体网络结构的测度,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收集统计网络舆情数据,研究网络中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各节点的不同的作用,来为正确高效引导控制网络舆情提供依据。通过社会网络的关系矩阵和网络结构图来构建突发型事件舆情的传播模型。首先选取并确定要研究的节点,搜集和统计数据,运用UCINET软件测算出该社会网络结构的密度和度中心性。

1.样本选取

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网民主要通过微博平台转发评论进行信息之间的传播交流,所以研究数据来自新浪微博。本研究共选取微博平台上25个节点,首先选出发布有关此次沉船事件的微博转发量较高的前五位,主要是各新闻媒体微博。再选取5位发布有关沉船事件的其他用户作为节点,主要是名人明星和粉丝数较高的用户。剩下的15个节点再在这些初始节点中随机抽样。以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注、转发和评论等数据进行联系。在舆情传播网络的关系矩阵中,如果甲转发乙的信息,那么甲与乙的联系为1;反之,甲与乙的联系为0。

四、研究分析

基于“东方之星”舆情网络关系网络图对该事件的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网络密度和度中心性进行相关分析。

(一)网络密度(network density)分析

网络密度是一个衡量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相互联系程度,就是网络中各个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度,成员之间的联系越多,那么该网络的密度也就越大。它的取值的范围一般是在0~1之间。但是Mayhew 和Levinger 指出,实际完全图的连接数要远远大于抽样图的连接数,所以利用随机选择的数据测量出的网络图最大密度值是0.5。运用Ucinet软件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舆情传播进行密度测度的结果为0.2391。结果如图1。因此,“东方之星”的舆情传播网络范围内各个节点与节点之间关系不是很紧密。网民对事件多数只是单纯的转发评论,网民之间的互动程度不高。但随着沉船事件的进展,参与沉船事件讨论的网民数量会不断变多, 网民作为网络舆情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讨论量的增多而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舆情管理者对舆情发展的动态加大关注, 加强舆情监督,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二)度中心性( degree centrality)分析

度中心性是在网络分析中刻画节点中心性的最直接度量指标。一个节点的点度中心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运用Ucinet软件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舆情传播度中心性进行测度。

度中心性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节点在传播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将以上节点进行简单分类:新闻媒体类、网络红人类、以及普通用户类。

由图2可以看出,新闻媒体类的度中心性都相对靠前。其中,度中心性最高的是新华网,也是很容易理解,新华网是在微博平台第一个发布“东方之星”客轮倾覆消息的,自然会拥有较高的信息传播力。也就是说新华网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他发布的关于沉船事件的微博能被更多的网民看到和认可,在网民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很高。同时,新华网代表的也是媒体方,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体的度中心性都相对高,说明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上,媒体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东方之星”沉船的后续信息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大众对沉船事件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媒体设置的传播议题从而影响大众对沉船事件处理进展的态度评价。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个普通微博用户“动脉影”的度中心性也十分靠前,甚至超过很多媒体,成为了一匹“黑马”。该微博博主在事发后于6月2日写下了一条微博,一天内被转发了10万多次。该微博的内容是:我最感动的是为了方便救援,三峡大坝蓄起了水,使通过水库的水从每秒1万7立方米降到7000立方米,这个新闻淹没在了茫茫多的新闻里,但是能从这看到这种统领全国人命为重的责任与能力。”该微博引起了网民大量的转发评论,是说出了网民的爱国之心,引起了共鸣。在这次“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该微博用户宣扬了爱国主义正能量,降低了负面网络舆情影响。

在新浪微博中,可以将网络红人最直接的分成“名人明星”和“草根”。 何炅、姚晨等名人明星在大众面前的曝光率高,在微博上也拥有上千万的关注者,所以他们传播信息的关注度很高影响力也很强。但名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通常传递的是正能量。何炅、姚晨等关于“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微博被大量转发和评论是因为他们对事件中遇难人员发微博祈祷祝福,引起了网络很大的反响。“作业本”作为草根阶级,也拥有大量关注者,他因为常常发表另类新颖的观点而引起网民很大的共鸣,在这个微博平台上他成为了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舆论。

普通微博用户的度中心性都很低,对网络舆情的发展一般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但出于防患于未然,可以对所有用户发布微博内容的关键词进行监管,防止谣言的散播造成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五、研究结论

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通过计量的方法判断出各个节点在事件中的影响力,对高影响力的节点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可以高效率地管控网络舆情,正确引导舆论。

(一)监管媒体议程设置,正确引导舆论

新闻媒体在突发的危机事件中,掌握更多最新消息,传播性和影响力也大。新闻媒体往往是拥有最新的一手消息,担当着网络舆情“创始人”的角色,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需要对新闻媒体发布的内容进行第一监管。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大众对事件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媒体设置的传播议题从而影响大众对事件的态度评价。因此,在监督和引导舆论上,通过对度中心性较高的媒体议程设置的监督,管理网络舆情,及时防范不良网络舆情的扩散。

(二)监督“意见领袖”,把握舆论方向

草根网络红人作为“意见领袖”在微博上对于危机事件的看法态度也会影响很多网民。“意见领袖”会将获得信息加入自己主观的想法,然后把加工后的信息传播扩散给更多网民。因此,在控制网络舆情上更应加大对这些用户发布的内容的关注和追踪,发现不良舆情要及时切断其信息传播路径。同时也要重视网络舆情反馈作用,更好地把握舆论的方向。

(三)重视网络舆情“黑马”,控制舆论节点

在具体的危机事件中,可能会意外出现某个微博普通用户的度中心性极高。该普通用户发布的一条关于事件的微博,其中某个观点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同或者反对都会出现疯狂转发评论的情况,成为该事件中网络舆情“黑马”。他的言论能在复杂的网络语言环境中受到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左右网络舆情的发展。不同的危机事件中,网络上出现的“黑马”位置角色可能会不同,可能会对网络舆情造成正面的影响或者负面的影响。无论怎样都不应忽视这类特殊情况,还是应该对此加强舆论监督,降低网络舆情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李小晖.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研究[J].湖南: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3]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 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2004,45-46

[4]平亮,宗利永.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以sina微博为例[J].书情报知识,2010,(06):92-97.

[5]林聚仁.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7-111.

[6]成亿,朱庆华.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IT 博客中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 11) : 35 - 41.

[7]康书龙.基于用户行为及关系的社交网络节点影响力[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8] Mayhew B H,Levinger R L. Size and the Density of Interaction in Human Aggregat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6,82( 1) : 86 - 110.

[9]Siqing Shan, Li Wang, Ling Li. Modeling of emergency respons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using stochastic petri net: ane service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2,13:363-376.

[10] Scott J.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Handbook[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2000: 36-37.

作者简介:

俞静波,女,江苏无锡人,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学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曾超,男,南京溧水人,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形象策划。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博的有效运用思考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