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对书院经典阅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07-09 21:52周小萍
市场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书院制经典碎片化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碎片化阅读逐步成为现代阅读模式的潮流,而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量严重不足。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的调研结果为基础深入探讨碎片化阅读对书院经典阅读的影响,同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以有效利用碎片化阅读平台来促进经典阅读为基本思路,试图实现经典阅读价值传承与迎合碎片化阅读潮流的互动双赢。

关键词:碎片化;书院制;经典;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135 -02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经典阅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南京审计大学于2014年3月开始进行书院制改革,大力倡导阅读经典。而国外的教育也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哈佛大学是国外实行书院制的典型,其通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西蒙斯教授强调此次改革时,单单点出了经典阅读并明确指出,“经典阅读的教育并非与现实生活脱节,而是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

然而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我们发现人们的阅读模式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普遍,那些曾给我们带来精神动力和文化营养的经典作品也似乎正被充斥着流行和时尚元素的快餐文化所取代,经典阅读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其权威性被逐渐淡化,经典阅读的地位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

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碎片化”阅读是不是会对这种书院制高校的经典阅读造成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对?

一、书院经典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现状

(一)书院经典阅读量不足

书院大力倡导经典阅读,学校在四月初推出了首批118门经典导读课,还有“泽浸书香”读书小组、“晨读小组”、书单发放等等,而调查显示学生们的阅读情况不太乐观。在对于书院经典阅读的关注度上,超过一半的学生不关注书院经典阅读,只有7.3%的同学会一直关注书院经典阅读的动态,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在书院推出经典书目时关注;在书院经典阅读的完成情况方面,对书院推荐的经典阅读书目,阅读量在30%以下的占到了一半左右。而认为应该取消书院经典阅读的大致占到了17%。很有趣的是,在学生的经典阅读完成度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倾向于传统纸质阅读的学生占比达到了61%,一半以上。

(二)碎片化阅读现象普遍

老师和学生两大群体都一定会有碎片化阅读,几乎没有一个个例是不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可见当今碎片化阅读已然成为一大潮流。调查结果显示,7%的学生每天基本不进行碎片化阅读,35.4%的学生每天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小于一小时,41.9%的学生每天的碎片化阅读时间为1~2小时,16.7%的学生则是在2小时以上。由此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都会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其中时间控制在1小时和2小时之内的学生占比较高,表明大多数学生每天碎片化阅读的时间在一个较合理的区间内。而16.7%的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上。

不难看出,学生方和书院方,在经典阅读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矛盾,我们立足于“碎片化”阅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讨能否利用碎片化阅读的平台来促进书院经典阅读,这就在下面做进一步分析。

二、碎片化阅读对书院经典阅读的影响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碎片化阅读对书院经典阅读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其显著的不利影响有“不利于深度阅读和理解经典”“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且二者比例相当,同时同学们还认为碎片化阅读“弱化思考能力”“容易遗忘,反而浪费时间”,但是,碎片化阅读还具有一些有利作用,在“多少弥补了一些经典阅读的空白”这一问题的设置上,比例占最高。这个结果看似矛盾,却也在情理之中,这也说明,我们有必要理性对待碎片化阅读。

经总结归纳其中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信息化进程中智能工具的不断出现和升级

从互联网问世以来,它就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改变着人们的购物、学习、娱乐等生活方式,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渐渐转而依靠各种快捷的智能终端,从而开始遗忘经典阅读。

(二)同学们的阅读取向呈现复杂化的趋势

一方面,部分同学具有很明确的阅读取向,重视专业学习,阅读范围主要涵盖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书籍;另一方面,许多同学的阅读取向模糊,没有找到明确的阅读目的,常常是为了打发时间,浏览的书多且杂,概括起来“读图式”“梗概式”“书评式”和“漫步式”阅读体现的较为明显。

(三)纸质图书的更新具有滞后性

图书馆对一些畅销类的书籍教材更新不够及时,学生渴望看到的新书不能在图书馆借到,经常是满怀热情去空手而归,而网络上对这类书籍的更新非常及时,这就导致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的热情逐渐减弱,更偏爱电子平台的阅读,从而加剧了碎片化阅读的现象。

三、结论及建议

(一)阅读者要理性应对

1.首先要正确认识碎片化阅读,理性应对

网络时代带来了爆炸式的信息,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读书看报变成了如今的端着手机即可享受全世界带来的最新鲜的资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易地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这伴随着阅读浅表化、记忆短暂性的缺点和不能很好地筛选良莠不齐的信息的风险。但是新事物出现之初往往伴随着很多缺点,首先要做的是正确看待。碎片化阅读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获取资讯的需要,让各个层级的人都有自己关注的点,并且可以用这种阅读方式增强自己的性格,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2.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加深阅读的深度

碎片化阅读是从媒介的转变开始的,媒介的转变则是从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开始的,没有时间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不去进行传统阅读的理由。它让知识、资讯的分享变得简单轻松,但许多人对知识的了解却停留在表面。尝试去搜寻更多的相关知识加以理解,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不断思考读到的那些精华,是否用行动把它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价值,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心态是否可以更加平和,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改善,而这种诉求反过来也能牵引着阅读走向纵深。

(二)书院方要做好经典阅读的组织和指引

1.注重形成以图书馆为中坚力量的全校阅读经典的长效机制

“全校经典阅读”活动的背后,是需要用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长期努力作为支撑的,建立开展“全校阅读”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可以借鉴美国的阅读计划,将经典阅读纳入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和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学校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同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形成“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

加强图书馆的数据监测。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和普及,各种数据的统计变得容易。在实行借阅一体化的借阅室中,到馆阅览人数可以用“图书监测仪”的计数功能进行统计,而读者阅览书刊数却无法计算;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出借管理后,可以得到图书借阅率,却无法统计图书利用率。利用现有的RFID技术,结合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的流向进行跟踪,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统计以及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从而给图书馆管理与调整图书数量和种类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数据,甚至可以了解到哪些图书的封面、标题、目录、纸质等较受读者欢迎和关注。即使是那些只能在馆内阅读的图书,利用这种技术也能统计其利用率,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地调整图书服务读者,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2.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阅读经典活动

借鉴古代书院读经学习模式,营造书院经典阅读的氛围。师生共同阅读研讨经典,形成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带动书院全体师生的阅读积极性。在现有的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邀请名家来校举办经典阅读座谈会、邀请外国书院制名校留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分享对经典阅读的看法、阅读方式及体会等等,以此对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宣传教育,改变学生淡漠经典阅读的现状,加深对经典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3.打造书院移动经典阅读平台

在碎片化阅读的客观条件下,书院方应引导学生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可以定期在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进行经典阅读书籍推荐,转载一些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如当代知名作家、教育家及相关专业领域顶尖学者的阅读点评。

书院还可开设在线网络经典阅读研习课程,将其纳入通识教育的体制中,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网络学习平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经典阅读的深度学习,同时建立与开课老师的线上答疑和线下的沟通交流,解决阅读的碎片化的浅表性、浏览性问题。

最后,大众阅读碎片化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阅读,加上手机网络和多媒体的普及,让人们不得不把阅读时间打碎,而网络为读者提供了碎片化阅读的平台,使之顺理成章地进入市民日常的生活。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21世纪的希望,我们应该更有远见,更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是什么。经典书籍作为我们民族的瑰宝,应该值得每个人尊重和喜爱。重提阅读经典,看似是老生常谈,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呼唤终身学习的今天,这一问题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03):95-97.

[2]孙梦嘉.新阅读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现象研究[J].戏剧之家,2015,(07):264-265.

[3]宋亮亮.浅析碎片化背景下深度阅读策略[J].中国报业,2015.

[4]王艳玲.让碎片化阅读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J].名作欣赏,2015,(07).

[5]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J].2011,(05):82—83.

作者简介:

周小萍,女,福建宁德人,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经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税收学。

猜你喜欢
书院制经典碎片化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