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承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杠杆作用——以婺城区蒋堂镇泽口村婺剧文化园为例

2016-07-12 12:26孟展麟婺城区文化馆32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婺剧文化园礼堂

孟展麟 (婺城区文化馆 321000)

戏曲传承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杠杆作用——以婺城区蒋堂镇泽口村婺剧文化园为例

孟展麟(婺城区文化馆321000)

一、案例背景

目前,上级对新建文化礼堂的要求已提升到“一堂一品”及建、管、用、育一体化的目标高度,对我省各地新建文化礼堂的个性化及实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规划、设计、建设上的难度。此要求已成为各地新建文化礼堂时的一道门坎,这道门坎在给新建文化礼堂的决策者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的动力与机会。

2015年泽口村在决定建设文化礼堂后,村、镇、区负责宣传的领导注重特色规划、深挖该村历史文化根脉、抓住婺剧之乡的唯一性资源及戏曲传承这个乡村文化建设的牛鼻子、以小博大、以俭拓深,策划创建了以婺剧文化园为特色的文化礼堂,一举多得、促进了文化礼堂应有的效能,受到了广大村民的青睐及各级政府领导与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首肯。

二、基本做法

(一)规划为先不惧难,困境之中不气馁

泽口村虽有老场馆资源及适宜的人口等建堂条件,但一执行起来就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虽然宣传部对新建文化礼堂有定额的基建补贴,但都是建后经验收才下拨,且超出部分要村里自已解决。这就需要村里垫款贴钱,由于泽口村集体经济薄弱,还一时垫不上款、贴不起钱;二是针对“一堂一品”及建、管、用、育一体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泽口村文化礼堂除了按上级规定的“标配”建造外,还要按彰显文化特色与文化功效的要求来规划建造。因此又遇到了缺乏策划设计专家与团队的难题。

村两委开局遇挫、一筹莫展时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放弃计划,为了打造本村农民的精神家园,他们横下决心、攻艰克难,开启了三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成立了以村党支书记张俭清、村委主任姜春有为主导、村两委成员为挂帅的村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在全村开展建设文化礼堂必要性的广泛宣传,通过对全体村民的引导,取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三是吸收村民与老干部及社会文化人士组成策划顾问小组。为文化礼堂建设奠定了组织保障、群众基础与智力支持。从而拉开了文化创建的序幕;

(二)集思广益觅良方,文化站长施良策

村二委建好文化礼堂的决心及开局的举措得到了市、区、镇分管文化宣传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为使文化礼堂彰显文化特色与能效,大家不约而同地举荐了本镇文化站资深的程明芝站长担纲文化礼堂规划的总策划。

程明芝是从事农村文化工作三十余载的老文化站长、本区有名的草根才子。他热爱乡土文化,素谙乡村文化与村民喜好,在参与多个文化礼堂的策划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此重任,并马不停蹄地奔波于距集镇八里之外的泽口村,亲自走访调研、深入地了解了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从多个途径了解到该村村民自古酷爱婺剧,戏迷众多的情况后,如获至宝地萌生了创建以婺剧文化传承为特色的文化礼堂的构想,继而大胆地提出了在文化礼堂之下创建一个全省唯一的村级婺剧文化园的主意。这一上方良策,使大家对如何规划文化礼堂有了方向,同时也提振了大家创建特色文化礼堂的信心。

(三)“一堂一园”工程大,众志成城效能高

筹建婺剧文化园的规划马上得到了镇、区,市相关领导、行家的认可与支持。但在筹建文化礼堂的同时又要筹建婺剧文化园岂不给本来就缺钱少人的村两委加码增压,导致财力、人力窘迫。筹建小组一班人与镇文化宣传干部为了改善本村的文化民生,抓住机遇,不仅未被巨大压力所吓退,反而热情高涨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难题:

一是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求助,争取到了一定的资金补贴承诺;二是在村里无法垫款开工的情况下,村领导亲自出面,动员能工巧匠以赊账施工的方式承揽装修,促成了“一堂一园”如期的施工;三是重用草根乡贤,以文化站长程明芝为主导,科学规划婺剧文化园的功能布局,同时安排多位本村的文化草根分头挖掘村庄文脉、两堂五廊宣传内容及婺剧知识与典故,并对挖掘收集到的素材进行逐个筛选、整合。使得此项工作纷繁、细仔耗时、专业要求较高的文化传播视觉内容得以分门别类地逐步完成,奠定了目前已定格的版本模样,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创建中的感人事迹。其中年逾花甲的程明芝站长为了整理统筹“一堂一园各栏目的文字而整个月熬夜加班,常常睡在村办公室过夜的忘我情景让人难以忘怀。

三、主要成效

以婺剧文化园为特色的泽口文化礼堂建成使用后,对推动该村的文化民生、文化生态建设产生了如下社会成效:

(一)赓续文脉乡愁、乐了村民、火了村庄

“一堂一园”的建成除了给村民增添文化礼堂应有的公共文化平台与功效外,婺剧文化园又突出地赓续了村民自古酷爱婺剧的文化根脉,留住了乡村记忆,重建了生态文化。一方面使婺剧戏迷有了排练与娱乐的场所;另一方面如今有了婺剧园、恢复了婺剧坐唱班与表演队,使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经常听到婺声婺韵,看到演员表演,并使原本寂静平淡的小村变得充满色彩与活力。

婺剧文化园的建成与传承活动的开展不仅受到了村民与戏迷的青睐,而且还吸引了省、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前来视察,特别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的莅临视察使为此付出辛劳与智慧的创建者们得到了莫大的慰藉与鼓励,并使泽口村人气骤增,成为村民凝魂聚气的精神家园。

(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弘扬、推动了国遗活态的传承

戏曲是活态的文学艺术、人类文明传承最完整的载体,婺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国家级非遗,婺剧文化园系统的婺剧知识、典故、及戏装道具的宣传与展陈是对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弘扬;婺剧坐唱班的赓续及少儿表演队的培育是对婺剧活态艺术最有效的传承。

(三)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促进了乡村和谐

戏曲中丰富感人的剧情,使广大受众学到历史及综艺知识的同时、其孝悌、信义、爱国,仁爱、感恩等思想道德观念的教化无不淘治着人的情操,达到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之功效,促进了人的素养提高及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乡村社会的和谐。

达到播种乡村文化、培育文化队伍之目的。

婺剧文化园是村民自主运营的常态化公共文化平台,并不是一个活动或一次送文化行为,而是一个扎根基层、播种繁育乡村民间文化艺术的永久平台,它通过对婺剧的普及宣传、少儿婺剧培训、戏曲编、导、演、奏等民间文艺队伍的组织排练起到了播种乡村文化、戏曲自主繁荣、培育文化队伍之功效。

四、结语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和密码,戏曲赓续的土壤在广大农村。由于戏曲艺术在建设农村文化民生、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国发办(2015、25号)文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中特别强调:要将农村戏台建造使用、土地划拨政策保障纳入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因为戏曲传承各类形式的开展,对于农村文化服务建设具有真正的普惠性与均等化、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思想道德教化、核心价值观传播、文化活动常态化、文化队伍培育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牛鼻子。因此,戏曲文化传承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杠杆作用。

猜你喜欢
婺剧文化园礼堂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儿童婺剧创新发展探究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惠和石文化园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台州农村文化礼堂现状与对策研究
历史文脉及渠源文化的引入与表现
Jinhua Opera in Our School
试论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与作用
婺剧《穆桂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