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蹈

2016-07-12 12:26祝青青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文化馆550025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广场舞蹈群众

祝青青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文化馆 550025)

试分析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蹈

祝青青(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文化馆550025)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随之发展,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便是广场舞蹈。如今,不仅仅是老年人对广场舞蹈喜闻乐见,中年人和儿童也是如此。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类似,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广场舞蹈便是群众文化,因此应促进其发展。本文将明确广场舞蹈的起源及其特征,分析发展广场舞蹈的现实意义,以及探究广场舞蹈的教学路径。

群众文化;广场舞蹈;起源及特征;现实意义;教学路径

群众文化一词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指人们在除自身职业之外自我参与、娱乐和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人民群众自乐自娱自教为主导,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形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舞蹈是一种文化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更是群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进行感情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工具,传递了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及祭祀、民族的图腾信仰等。

一、广场舞蹈的起源及其特征

(一)起源

广场舞蹈最早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其产生创造于人民群众之中,因此人民群众是广场舞蹈的主体,集创作者与表演者于一身,并且还不断促进其发展创新。我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庞大集体,因此广场舞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且参与群众人数众多。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群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广场文化活动实现了广泛开展,广场舞蹈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广场舞蹈如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受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属性以及不同职业归属的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二)特征

广场舞蹈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特殊性。即要求所表演的广场舞蹈应与观众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不是任意舞蹈种类都能够进行广场表演;第二,自发性。即进行广场舞蹈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所用的音响设备、舞美灯光等都有人民群众自己筹集和准备;第三,自娱性。广场舞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民群众进行自娱自乐的一种工具,在得到精神宣泄的同时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第四,集体性。广场舞蹈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表演方式是集体舞,表演场地为宽阔的广场,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广场舞蹈的集体性;第五,音乐节奏欢快。广场舞蹈表演的表演者与其观众是形成一体的,要求现场气氛应较活跃,因此在选曲方面大都会选择热情欢快的歌曲;第六,结构简单,但情绪饱满。广场舞蹈的表演者大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群众,并且广场这一表演场地不可能展现非常好的舞美,因此广场舞蹈大都结构简单,广场舞蹈主要以表演者和歌曲的饱满情绪来吸引观众,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二、发展广场舞蹈的现实意义

(一)释放压力

如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多数人由于繁重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极易产生负面情绪,生活的紧张、学习和工作的疲劳使得人们压力极大,疲劳情绪难以得到纾解。广场舞蹈在自由且随意的空间中,让人们能够进行情感的释放和宣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疲劳情绪,达到释放人们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丰富群众文化

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创新,由此诞生了广场舞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广场舞蹈以随时随地的宣传和使人民群众亲身体验,潜移默化得激发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加强人民群众与舞蹈艺术的联系,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参与舞蹈艺术,使得人民群众在欣赏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广场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人民群众,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促进群众身心健康

广场舞蹈是对肢体进行有节奏的控制和运用,有利于促进人的肢体协调和身心健康。并且广场舞蹈简单易学,运动强度也较小,适合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广场舞蹈的主体为中老年人,此外广场舞蹈存在娱乐性,因此中老年人能够通过广场舞蹈这一休闲娱乐活动放松心理的同时锻炼身体,促进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广场舞蹈这一群众文化在其建设和开展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其重要目的。广场舞蹈这一文化交流形式,是人民群众情感宣泄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广场舞蹈有着集体性,因此人民群众在广场舞蹈的沟通交流和表演中能够提升集体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使得人民群众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感受能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五)为群众文化提供平台

广场舞蹈由歌曲、舞蹈、民间音乐等多种形式构成,表演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使其成为了群众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广场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不仅要使人民群众发挥其主体作用,还要重视广场舞蹈自身活动情境形式的创设等,让人民群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广场舞蹈的内涵,进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提高群众生活品位

广场舞蹈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追求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陶冶人民群众情操、丰富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提高其情操的同时展示群众文化的意趣,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味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广场舞蹈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抒发情感和感染他人的过程,促进人民群众间的思想交流以及人际关系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味。

三、广场舞蹈的教学路径

广场舞蹈的教学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全体广场舞蹈表演人员在一边观看舞蹈教学视频的同时,一边跟着模仿和学习视频中的动作。第二,广场舞蹈表演人员中舞蹈天赋较高的人员先进行学习,然后再对其他广场舞蹈表演人员进行教授。

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场舞蹈为群众文化提供平台,能够释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味,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大力促进其发展。

[1]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孙晓燕.阐述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场舞蹈[J].艺术科技,2014(05).

[3]杜民.浅析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蹈[J].大众文艺,2014(17).

祝青青(1985.10-),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助理馆员,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广场舞蹈群众
布鲁塞尔大广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广场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