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一浮的“诗史”精神

2016-07-13 01:54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650091
名作欣赏 2016年18期
关键词:马一浮诗史秋瑾

⊙刘 炜[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091]



论马一浮的“诗史”精神

⊙刘炜[云南大学文学院,昆明650091]

摘要:作为20世纪的重要诗人,马一浮继承杜甫以来的“诗史”传统,以诗述史,不论是古体长篇,还是近体短章,都对20世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详细记录与深刻思考,从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诗史”作家。

关键词:马一浮诗史杜甫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马一浮叙写过诸多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秋瑾事件的记录与反思。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枪杀安徽巡抚恩铭,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安庆起义。徐锡麟原以浙江绍兴大通学堂为活动中心,后大通学堂交由秋瑾主持。所以徐锡麟起义失败后,秋瑾受到牵连,被清廷逮捕杀害。秋瑾被杀,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也激起马一浮这位绍兴同乡的强烈愤慨。马一浮相继作诗三题四首,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详细记录和深刻反思,堪称一代“诗史”。

其一题为《鉴湖女侠行》,诗前有长序,今诗佚序存,序曰:

山阴女子秋瑾,才辩有奇气。既嫁,居京师,愤时挠黩,叹曰:“人言女子勿豫国事,今国中男子直弃其国,吾曹安能婑媠处闺闼事亡国之虏乎?”遂去,之日本,喋血海上,思结天下奇士,与谋倡大义,诛国贼。唏嘘奋发,奔走汔数载,卒无所集。会徐锡麟杀皖抚,国内震动。瑾方在乡里,或告瑾锡麟党也,且叛。官吏遽捕杀瑾,时人莫不惜之。予生不识瑾,从其死后,得瑾所为歌诗诵之,隐然有亡国之痛。又瞻瑾画像,施高髻为日本妆,广褒约腰,曳缣裳,革鞾,蒙幂离,佩倭刀长竟二尺,神姿皎皎若霜雪。桐城女子吴芝瑛述瑾遗事,言瑾好蓄剑,能舞。又客言,瑾尝袭男子服,骑怒马,郊外枪射飞鸟,应弹落。心奇之。嘅盈国皆丈夫而执婢妾之行,若瑾抗志虏庭,誓灭国贼,杀其身不悔,此其风节岂脆士所及乎!古者,国之女子以贞节殉所欢,犹群以为难,若夫死国事,盖未有也。瑾死,足变国俗。以瑾自称鉴湖女侠,作诗哀之,号《鉴湖女侠行》。

序文先写秋瑾愤时挠黩东渡日本投身革命事败被杀的革命经历,次写自己诵其歌诗瞻其画像闻其遗事之追怀钦慕,最后感慨秋瑾之革命精神为古之女子所未有,亦今之男子所不及,足以树新风而变国俗。此诗虽佚,但从诗题可以推断,当为七言歌行,而诗中所写则应与序文大致相同。

其二题为《悲秋四十韵》:

含涕辞欢侣,甘心赴国仇。湛身原妾志,为虏是郎羞。松柏西陵怨,燕支朔地愁。怀人犹望岁,羁旅早惊秋。

绝岛穷年思,清江万里舟。樱花迷上野,芳草遍瀛洲。暮雨迟归梦,春风独倚楼。凝颦翻梵叶,带笑佩吴钩。

步拥青绫障,门停白玉驺。褰裙追海月,舞剑对灵湫。锦字云中讯,胡笳塞上讴。鞮芬馀绣罽,铅泪在香鞲。

永夜何时旦,佳兵日未休。倾城悲女祸,恤纬切嫠忧。郁郁求龙种,申申詈犬酋。经过多侠少,感愤起同仇。

在野思尝胆,中朝苦赘疣。檄书时裂帛,侍从或兜鍪。宝肆捐珠匣,芸房掩翠帱。钗钿闲不御,粉黛黯谁收。

揲草双蛾敛,鸣弦十指柔。凌波无可语,转袖待回眸。谣诼盈当路,艰难恃半筹。履霜宁报戚,多露敢逢尤。

世事浮云变,年华似水流。南山罗正设,东海石仍投。痛绝黄门狱,冤沉北市囚。岂知谗士口,竟断美人头。

终古轩亭恨,崇朝皖郡谋。可怜殉虎穴,犹得首狐丘。太息三仁远,谁为二子俦。鲁衰贤漆女,秦帝愧留侯。遗憾逃文字,馀生戴髑髅。漫空飞毒蛊,白日叫鸺鹠。雨血天应泣,流沙地转遒。起愤明大道,顿辔望长楸。隐雾来玄豹,神飙动赤虬。素车谁恸哭,青塚独行游。斯事成千载,何人问九幽。招魂惭后死,无复恫宗周。

此诗为五言排律,共四十韵,四百字,约为四层。前十韵为第一层,叙秋瑾为赴国仇,决然东渡,留学日本;下接十二韵为第二层,叙秋瑾感时忧国,投身革命,联络会党;下接十韵为第三层,叙秋瑾不避艰险,策动起义,事败被杀;末八韵为第四层,叙秋瑾之死,惊天动地,感召后来。全诗气魄宏大,结构谨严,古今罕有。钱仲联先生称其“笔力遒劲,字正腔圆”,“为悼秋瑾诗中之魁”。⑤

其三四两首题为《秋瑾墓下作》,诗后有附记:

谁教碧血污凝脂,绣带缇衣事可疑。惭愧江湖游侠侣,争怜报国是蛾眉。

诏狱曾闻系范滂,市门今见葬吴章。孤坟三尺西泠路,更有何人解断肠。

范滂坐系黄门狱,叹曰:“身死之日,愿埋头于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瑾虽妇人,才不及滂,死可无愧。吴章为王莽磔尸东市门,门人惧罪,更名他师,云敞独自劾为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殓葬。嘉兴徐寄尘、桐城吴芝瑛,能哀瑾死,为营尺土。求之今日,上为难得之行矣。

两诗俱为七言绝句,前一首抒写秋瑾蛾眉报国,其革命同志应惭愧不及,后一首抒写秋瑾为国赴死,其华夏同胞却反应冷漠;前一首称赞秋瑾作为女性革命家之伟大,后一首感叹秋瑾作为革命先行者之孤独。

马一浮的这组诗歌,不仅叙写了秋瑾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还记述了国人苟安偷生的怯懦行径;既有对秋瑾革命精神的敬仰之情,又有对国人奴隶性格的愤慨之意;从中不仅可以见出马一浮的革命倾向,还可以见出马一浮的国民性反思。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还没有哪个诗人对秋瑾事件的记录与反思,达到马一浮这组诗歌所具有的高度与深度。因而可以说,马一浮这组诗歌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关于秋瑾事件最重要的“诗史”巨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日寇进逼杭州,马一浮避兵至浙江桐庐、开化,后又随浙江大学辗转江西泰和、广西宜山,1939年赴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1946年随复性书院迁回杭州。马一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漂泊西南,与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流离陇蜀,颇为相似,因而马一浮像杜甫一样,所见所感,毕陈于诗,写下诸多堪称“诗史”的诗歌作品。

《革言》(1938年)

革言贵有孚,文德宜远柔。师贞在容民,干羽来歌讴。

奈何弃忠信,夷夏同一流。圣智并思盗,力战贪共球。

乱国务兼攻,接壤皆寇仇。佳兵焉得已,各各相尔矛。

秦帝鲁连耻,宋亡墨翟愁。操刀一以割,所遇无全牛。

朝矜虎豹变,夕叹麋鹿游。灭国五十二,大恶书《春秋》。

矢人尔何心,民命贱蚍蜉。艨艟蔽江海,轻若坳堂舟。

冲輣疾飙驰,铁骑盈山陬。飞鸢挟巨石,见卵纷下投。

四衢绝人行,白日成九幽。野乌啄残尸,狐狸上高楼。

长鲸制蝼蚁,濡需安猪婁。略地岂不广,雨散将难收。

举足困蒺藜,引手扼咙喉。伤哉横目民,瞑眩未有瘳。

宛转就菹醢,咨嗟仰庙谋。秉旄信才杰,左次谁能訧。

夸父有弃杖,王良竟摧辀。惊风扫枯箨,置国如传邮。

岐山走亶父,豳馆思公刘。所嗟井邑弊,何以安疮疣?

怒蛙虽可式,我武唯鉏櫌。高视齐得丧,涣汗申嘉猷。

重玄非世谛,誓诰殊俳优。存亡一语判,龟筮安庸诹。

驱士如驱羊,心恻壑与沟。真宰胡可罪,汝命实不犹。

奠国有至计,不与三五侔。糜躯义无悔,安用空名酬。

国仇谅可塞,土宇亦可修。我疆与我理,愆责委干糇。

杼轴不自供,岩穴已毕搜。凿山亟通道,裹粮足来麰。

政成孰敢侮,无乃阙绸缪。人言实诳汝,充耳失前筹。

所以有虞圣,恶佞诛驩兜。盗跖踞山阳,于今号西欧。

睥睨雄鬼方,鞭挞逮诸侯。蠢彼卉服种,汰然傲旃裘。

东西欲争帝,抱火益薪槱。阖户将自焚,冥行不知休。

陵暴势有尽,神器不可求。俗情闇消长,物理别熏莸。

众狙逞喜怒,异论徒啁啾。但秉轩皇心,汔可禽蚩尤。

玄圣制六艺,大禹分九州。子孙承血脉,服此良田畴。

体信扬天声,吐辞尽琳璆。群生脱桎梏,恭己垂冕旒。

礼乐正万邦,庶物皆油油。童稚戏俎豆,峨冠在兜鍪。

祥刑措不用,直道人共由。洗兵罢征讨,唯以事春蒐。

斯言渺河汉,予罪或山丘。生灭眼底翳,成坏海中沤。

未来倏如云,谁与刮双眸。山径蹲熊罴,夜树叫鸺鹠。

击蒙利御寇,闚观亦可羞。往蹇有来硕,亨困复何忧。

马一浮说:“《革言》却是变雅,可当‘诗史’,不为苟作。”⑥这是马一浮唯一一首自称“诗史”的作品,可见其重要。此诗为长篇五古,共一百二十八句,六百四十字,约分六层。第一层为起首二十句,叙写当今各国攻占不已,如同春秋乱世;第二层为下接三十二句,叙写日寇侵略惨无人道,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第三层为下接三十句,叙写政府宣扬国仇鼓动战争,实为不智之举;第四层为下接十八句,叙写东西列强争霸,终将玩火自焚;第五层为下接十八句,叙写中华民族应以传统礼乐为立国之本,罢除征讨攻伐;第六层为最后十句,叙写战争如同世间万象,旋生旋灭,不必困苦忧虑。这首诗歌将日寇侵华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放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详细叙述,深刻思考,批判战争侵略,期盼礼乐和平,既是对中国命运的重大关切,也是对世界命运的重大关切,不仅是一篇“抗战诗史”,也是一篇“二战诗史”。所以谢无量在他为马一浮所作的《避寇集序》中说:“若夫《革言》诸篇,《草堂》诸什,其义之所备,直当及于齐州殊俗,非仅中土而已。”⑦全诗气度恢宏,魄力深厚,规模宏大,格律谨严,堪比杜甫《北征》,允为马一浮“诗史”之代表作。

《千人针》(1943年)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平桑下恋。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街头日日闻点兵,子弟家家尽远征。倾城欢送皇军出,夹道狂呼万岁声。众里抽针奉巾帨,不敢人前轻掩袂。一帨千人下一针,施与征夫作兰佩。大神并赐护身符,应有勋名答彼姝。比户红颜能爱国,军前壮士喜捐躯。拔刀自诩男儿勇,海陆空军皆贵宠。白足长怜鹿女痴,文身只是虾夷种。徐福乘舟去不回,至今人爱说蓬莱。岂知富士山头雪,终化昆明池底灰。八纮一宇言语好,到处杀人如刈草。蛇吞象骨恐难消,火入松心还自燎。荜路戎车势无两,水碧金膏看在掌。明年《薤露》泣荒原,一例桃根随画桨。千人针变万人坑,尺布何能召五丁。罗什当筵食蒺刺,佛图隔阵讶风铃。四海争传新秩序,河间织女停机杼。秦都闾左已空闺,夏后中兴无半旅。君不见,樱花上野少人看,银座歌声夜向阑。板屋沉沉嫠妇叹,朱旗犹梦定三韩。

“千人针”是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一项重要习俗,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日俄战争,至侵华战争时期达至顶峰。日本士兵出征之前,家中女性会奉送一条腰带或头巾,这条腰带或头巾必须是由一千名陌生女性每人一针缝制而成,所以称之为“千人针”。据说“千人针”可以保佑出征的士兵旗开得胜,平安归来,所以出征之前,日本女性往往都要赶制“千人针”。她们通常会到神社、火车站、街头巷尾等人多处“乞针”,而任何一名被“乞针”的女性必须慷慨配合,否则便会被视为不敬不忠。这首诗歌就是对这一习俗的记录与批判。全诗约分两层,第一层为前二十句,叙写日本妇女在军国主义的蛊惑之下,疯狂制作“千人针”,热衷战争,鼓动侵略;第二层为后二十四句,叙写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必将引火自焚,自我毁灭,日本妇女也必将为其疯狂的行为付出代价,承担“嫠妇”“空闺”的悲惨命运。全诗为七言古体,语言通俗,叙述流利,意象华美,颇具元白之风。

像《革言》和《千人针》这两首诗歌一样,以长篇五古、七古的形式叙述抗战史实的诗歌,还有《将避兵桐庐留别杭州诸友》(1937年)、《郊居述怀兼答诸友见问》(1937年)、《广州湾》(1943年)等。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以短篇律绝的形式反映抗战史实的诗歌,如下面两首:

即事(1941年)

铃铎传胡语,儿童学楚歌。崎岖百战地,羁旅一身多。

巴峡听猿卧,衡阳无雁过。遥看今夜月,愁杀洞庭波。

晚望(1941年)

江上风帆送夕晖,闲云须散客须归。

邻翁沽酒儿童喜,闻道长沙已解围。

马一浮说:“《晚望》为《即事》一首作结。”⑧两首诗歌所写的都是1941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一首写长沙告急,第二首写长沙解围。两首诗歌主要是抒发战争所引发的“愁”与“喜”的感慨,而非直接描述战争本身,但对战争史实仍有所反映,表现出一定的“诗史”精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外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等,对内有反右、大跃进、文革等。对于这些历史事件,马一浮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写入他的诗歌之中,其中尤以对大跃进的记录与批判最为集中和深入。

从1955年开始,当时的经济工作中逐渐出现冒进的思想倾向,至1958年终于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并一直延续至60年代初期。针对这场狂欢式的人民运动,马一浮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观察,并对之作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列举数首诗歌如下:

再次贺敏生韵(1956年)

浮生日日送斜阳,寒暑还同道路长。

举世形劳皆墨翟,丰年尸祝有庚桑。

飘风忽似蚊蝱过,好句如熏戒定香。

已绝将迎无内外,不因心所累心王。

寄怀啬庵(1958年)

天上星辰不计年,人间榆柳又新烟。

知能纵使穷诸有,耕凿无过返自然。

去日已随飞鸟逝,附书欲问白云边。

千岩万壑平生旧,最忆山阴雪夜船。

遣暑戏作五首之二(1958年)

心怵形劳世少安,寄书慎莫劝加餐。

邦家未就消亡日,乐土还应让涅盘。

遣暑戏作五首之四(1958年)

穴处巢居并不宜,耕田凿井亦无辞。

只愁禹墨形劳极,未抵阴符十倍师。

拟古(1959年)

是身如浮云,六合一墟墓。人灵谓有生,妄想暂流注。

长年忧粒食,况乃腥膻慕。万物信刍狗,秕糠任陶铸。

火宅肆安居,捷径唯窘步。宰物者谁子,曰予有制度。

吁谟岂不远,涣汗出喜怒。利析秋豪端,乔岳藐弗顾。

矜名亦何得,穷劫莫能寤。力追夸父日,终堕蚩尤雾。

劳劳昏昼间,孰辨玄与素。逝将学无为,浩哥谢行路。

自题诗后(1960年)

每遇山川多感喟,非因疾病好呻吟。

林栖云卧平生习,阴惨阳舒道路心。

禹墨劳形终有尽,蚊蝱过眼不相侵。

无言言与无声乐,或是寥寥太古音。

惊蛰雷雨后作(1960年)

雷雨洊雷动已盈,春郊群卉见勾萌。

羲和历序知谁运,禹墨形劳为有生。

制作因时皆圣智,讴歌无日不升平。

只愁文字终磨灭,一例浮云点太清。

这些诗歌里面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禹墨形劳”,它隐喻着当时这场激进的大生产运动。对于发展生产,马一浮是支持的,但他主张的是道家的自然无为,而非墨家的劳心劳力。“禹墨形劳”的大生产运动,在马一浮看来,不过是搅扰天下的“愚计”而已,终将归于失败。这在马一浮的诗歌中也有记录和反映:

秋怀(1958年)

倚树闲吟一夏过,秋来坐雨对残荷。

常疑郭璞游仙诞,今见嵇康好锻多。

聚铁应留神禹鼎,陈诗唯颂玉山禾。

邻翁矉蹙儿童喜,日昃难为鼓缶歌。

再成一首并寄(1958年)

湖平鱼罶见疏星,岁晚霜林或更青。

刘向枕中无火记,嵇康树下有丹经。

驱蚊负岳怜飞动,用管窥天惜杳冥。

净洗双眸承半偈,定知语默总惺惺。

苦雨(1959年)

阴雨连三日,刚风遍九夷。民劳夸岁穰,寒重觉春迟。

柳下唯趋锻,商山或苦饥。不惊河汉远,霖潦欲安之。

这些诗歌里面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嵇康好锻”,这是对当时大炼钢铁的隐喻。马一浮说,不论男女老幼,不分工人农民,鼓动全民大炼钢铁,这就好比“驱蚊负岳”“用管窥天”,如此脱离实际,如此荒诞不经,只会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在马一浮的诗歌中也有记录和反映:

岁暮病起答星贤馈问(1960年)

升降浮沉识象先,春来思发定花前。

形劳天下谁知敝,气转风轮又屡迁。

苦堇如饴寻孔乐,三星在罶记周年。

病翁恰已无心用,多愧留题濯锦笺。

(向惠玉版宣甚佳,至今未著一字。)

除夕饮邻家口占(1960年)

枣柏充肠岁已阑,深山麻麦雪初残。

邻翁莫恨斋厨乏,姑射神人风露餐。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见出,马一浮的“诗史”作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五七言古体长篇,一种是律绝近体短章,前者以叙事为主而兼及抒情,后者以抒情为主而兼及叙事。这与杜甫是一致的,冯至先生曾说:他的诗,尤其是长篇的古体诗,“多记当时事”,里边却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他的写景兼抒情的诗(多半是近体诗)也经常联系时事。这两大类诗是他的诗集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了无数后代的读者,使杜诗得到“诗史”的称号,为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一个崇高的地位。⑨这就是说,马一浮与杜甫一样,古体近体皆可用以记事述史,成为“诗史”之作。但是,正如杜甫的“诗史”作品更多的被认为是以《北征》为代表的古体长篇,马一浮的“诗史”标准也是偏重于古体长篇,这从马一浮只称《革言》为“诗史”便可以看出。

总之,马一浮继承杜甫以来的“诗史”传统,以诗述史,不论是古体长篇,还是近体短章,都对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记叙与描述,尤其是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三个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做了详细而深刻的记录与反思,其创作时间之持久、诗歌体式之多样,反映历史之广阔、思考问题之深邃,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较为罕见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马一浮是20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诗史”作家,马一浮的诗歌是20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诗史”作品。

②张晖:《中国“诗史”传统》,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263页。

③⑦《马一浮全集》第三册(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44页,第47页。

④刘炜:《六艺与诗——马一浮思想论衡》第四章,《诗以感为体:马一浮的诗歌本体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⑤魏中林整理:《钱仲联讲论清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⑥⑧丁敬涵编注:《马一浮诗话》,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第76页。

⑨冯至:《“诗史”浅论》,《杜甫研究论文集》第三辑,中华书

局1963年版,第67页。

作者:刘炜,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思想。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一浮诗学研究”(13CZW06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马一浮诗史秋瑾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作品集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杜甫《北征》诗中“赋”手法的特色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马一浮不回信
农村题材小说与马烽的“诗史”追求